APP下载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2012-12-17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李倩倩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6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总面积单产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李倩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1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及未来耕地面积展望

1.1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

我国耕地面积到底有多少?在1996年前,我国耕地面积采用的是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1980年耕地面积为9 930.52万 hm2,1986年为9 622.99万hm2,1995年为9 497.09万hm2,1996年为9 546.65万 hm2。

从各方面的资料看,过去的耕地面积统计数明显少于实有耕地面积。如1986年农业部土地概查总数为1.41亿hm2,扣除重复和田埂外,净耕地面积为1.28亿hm2,较1986年的统计数多出33%。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汇总,全国耕地面积为13 251.95万hm2,较1989年的统计数多出38.5%。据1996年农业普查资料[1],全国耕地面积为13 003.93万hm2,较1996年统计数多出36.2%。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 171.6万hm2;而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简称二调)主要数据初步汇总结果,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3 506万hm2[2],比现公布的2008年耕地面积数多出1 334万hm2,但因人们对该数据争议较大,至今仍未公布。

我国现在到底有多少耕地?在二调耕地面积数据公布前,只能使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即2008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2 171.6万hm2,较1996年减少832.3万hm2,减少了6.4%,年均减少69.4万hm2;2008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7hm2/15人,较1996年的1.59hm2/15人,减少0.22hm2/15人。

1.2 我国耕地面积未来展望

未来我国耕地面积如何变化?到2020~203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能有多少?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关于未来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目前大致可以归为两类意见:一是较为乐观的意见;二是较为悲观的意见。

1.2.1 较为乐观意见

持较乐观意见的专家学者认为2020~2030年全国耕地面积可以保持在1.2亿hm2以上,甚至在1.26亿hm2以上。

如陈百明[3]以1996年全国土地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2030年全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25亿hm2;陈百明[4]通过对全国划分的48个二级农业区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土地整理与复垦、宜垦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农业基本建设进展等逐项分析汇总后,得出203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9亿hm2。张凤荣[5]等以1996年国家土地详查数据为基础,通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预测到203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9亿hm2。封志明[6]预测2010~2030年中国的耕地资源数量将趋于稳定,有望保持在1.2亿hm2的水平。

原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王先进[7]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1.28亿hm2为基数,通过分析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自然灾害毁损以及新开发耕地情况,预测205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15亿hm2,通过内插值得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1hm2。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8],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划分的9个土地潜力区为基础,从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出发,预测2025年我国耕地为1.22亿hm2。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邹玉川[9]根据全国土地详查资料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1996年为基础年预测到2030年全国耕地资源为1.29亿hm2。

1.2.2 较为悲观意见

持较悲观意见的专家学者认为到2020年我国很难保住1.2亿hm2耕地红线,最悲观的结果是全国耕地面积有可能减少至0.97亿~1.05亿hm2。

如赵其国等[10]以1996~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数为基础,在分析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的基础上,选择GDP(x1)、人口总量 (x2)、经济非农化发展水平 (x3)、新增耕地潜力 (x4)和土地管理政策(x5)作为变量,采用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政策动力模型对未来耕地数量的变化进行模拟,得到2020年三种状态下全国耕地面积数:(1)在当时的政策管理下,全国耕地将降至1.05亿hm2;(2)当土地管理强度加大时,耕地保护力度加大,全国耕地将降至1.13亿hm2;(3)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减少速度减缓,全国耕地可保持在1.17亿hm2。

林富德,翟振武等[11],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耕地面积1.28亿hm2为基数,根据非农劳动力的增长趋势预测耕地占用趋势,预测到205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0.70亿~1.05亿hm2,通过内插值得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0.97亿~1.16亿4hm2。

贾绍凤[12]以1979~1985年全国土地利用概查资料为基础整理得出的198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25亿hm2为基数,在分析新增耕地潜力、人口增长对耕地带来的压力、建设占用耕地、农业内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自然灾害毁损等因素,预测到2035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07亿~1.08亿hm2。

1.3 我们的分析结论

1.3.1 在放松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情况下

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很容易突破1.2亿hm2红线,有可能减少至1.09亿 ~1.15亿hm2。图1反映了1996~2008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其进行模型拟合,得到 y=10.011x2-1 016.2x+132 154(R2=0.929 3)。根据该模型预测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将减少至1.14 亿 hm2。

另外,1980~1987年和1998~200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现有耕地资源管理较弱的时期,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年平均减少面积分别为66.5万 hm2和125万hm2。如果未来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以年均66.5万hm2的幅度减少,至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将减少至1.15亿hm2;如果未来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以年均125万hm2的幅度减少,至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将减少至1.09 亿 hm2。

1.3.2 继续强化对耕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图1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从总体上看,1987~1998年和2004~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耕地资源保护力度较大的时期,期间全国耕地年平均减少面积分别为8.8万hm2和18.2万hm2。如果未来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以年平均8.8万hm2的幅度减少,至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将保持在1.21亿hm2;如果未来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以年平均18.2万hm2的幅度减少,至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将保持在约1.2亿hm2。

未来10年将是我国城镇化和基础建设大发展的10年,同时也是人们强烈要求改善生态环境的10年。在未来的10年中,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占用耕地难以避免,所以保住1.2亿hm2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只有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1.2亿hm2耕地红线才有可能保住。

1.3.3 如果现有耕地面积为1.35亿hm2,则1.2亿hm2耕地红线易保,但生产能力难保。

据对始于2007年结束于2009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初步汇总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35亿hm2。如果这一结果可信,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7亿hm2以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目前的耕地总面积无论是1.22亿hm2,还是1.35亿hm2,其总的农产品生产能力是相当的,只是在计算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时会出现数量上的不一致。

要知道,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22亿hm2耕地红线”是建立在现有耕地面积为1.22亿hm2之基础上的。如果现有耕地面积不是1.22亿hm2,而是1.35亿hm2,那么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实际产出能力就会比现在分析所用的产出能力低10%左右。那么,要保障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耕地红线就不再是1.2亿hm2,而应是1.33亿hm2了。如果有人认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有1.35亿hm2,距1.2亿hm2的耕地红线还有0.15亿hm2的空间,因此不需要再强化对现有耕地的保护了,那么耕地面积就会出现新的大幅度减少,到那时即使耕地面积能保住1.2亿hm2,而耕地生产能力则会明显低于我们所预想的结果。

2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现状及未来展望

2.1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现状

耕地复种指数是指一块耕地在1年内种植农作物的次数。一个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该地区一年内在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总面积/该地区耕地总面积。一般而言,一个地区复种指数越高,单位耕地面积上全年所生产的农作物数量也越多,耕地的利用率也越高。当然,在不适宜的区域过分强调提高复种指数,有可能因单季作物减产,全年作物产量并不一定增加,即人们所说的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

我国的耕地复种指数到底是多少?目前没有人能说清。在1995年及其之前,我国的耕地面积采用的是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我国1952年的耕地复种指数为130.9%,到了1995年耕地复种指数上升至157.8%。根据这种变化趋势,至2008年和2010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应该已分别上升至164.4%和165.4%。而根据刘巽浩[13]的预测结果,2010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可达到161.1%。

4.假设该化妆品使用的税率如下:进口关税税率=t,消费税率=c,增值税率=ν。根据《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计算可得:

但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 171.6万hm2,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 626.6万hm2,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为128.4%。如果现有耕地面积不是12 171.6万hm2,而是13507万hm2,那么耕地复种指数只有117%左右,这显然与人们的一般认识存在偏差。

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东北、西北、青藏等一熟区的耕地复种指数一般会接近100%;华北北部与中部和黄土高原地区一般为100%~150%;华北南部和华中、华东、西南地区一般为150%~200%,华南地区一般在200%以上 (甘蔗种植区一般只有100%~150%),全国平均应该在150%左右。闫慧敏和刘纪远等人[14]应用多时相NOAA/AVHRR遥感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39%上升至90年代末的142%。范锦龙等[15]应用遥感监测方法计算了1999~2002年间全国的耕地复种指数,其结果为:1999年为156.8%,2000年为153.4%,2001年为157.7%,2002年为151.1%。梁书民[16]估算2004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为154.3%。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国目前实际的耕地复种指数应该在150%左右,较2008年的128.4%高出21.6个百分点。

那么,我国耕地复种指数到底是多少?因为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在只能各说各话。但在进行长序列分析时,目前,只能以国家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即2008年耕地复种指数为128.4%。

2.2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未来展望

图2反映了1996~2008年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趋势,对其进行线性模型拟合得到y=0.8343x+117.18(R2=0.9336);对其进行对数模型拟合得到 y=4.1465Ln(x)+115.82(R2=0.8909)。应用线性模型预测到2020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为138.4%;应用对数模型预测到2020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为131.1%。以对数模型预测值为下限,以线性模型预测值为上限,至2020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为131.1% ~138.4%,其中值为134.7%。

图2 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趋势

3 我国到底有多少耕地用于粮食生产

3.1 我国目前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

我国到底有多少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这实际上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耕地是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交叉种植,即同一块耕地在同一年的不同季节分别种植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或同一块耕地在同一季节实施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间作。因此,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实际上是根据耕地总面积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例,或根据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复种指数推算出来的相当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数。

即: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

或: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耕地总面积)。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 171.6万hm2,全国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15 626.6万hm2和10 679.3万hm2。据此计算,2008年全国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为8 318.1万hm2。

3.2 我国耕地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态势

图3 1952~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比重变化情况

对1952~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比例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得到y=-0.3547x+88.645(R2=0.9335)。以此模型进行预测,至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重将下降至64.9%。

表1 1952~2011年间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构成变化情况 (%)

3.3 适宜的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比例关系

3.3.1 过度强调粮食生产,解决不了粮食安全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重长期保持在80%以上,而人均粮食产量长期处于310kg以下。由于当时过度强调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受到限制,农民的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农民手中没钱,农田投入得不到保障,所以粮食作物单产低,人均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低水平。

3.3.2 过度压缩粮食生产,粮食供给能力必将受到冲击

1998年后,全国各地过度压缩粮食种植规模,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面积比重持续快速下降,从1998年的73.1%下降至2003年的65.2%,人均粮食产量从1998年的411kg下降至2003年的333kg,粮食安全受到了冲击。

3.3.3 为了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供给,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 ~69%

图4反映了1955~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与人均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其拟合关系模型为y=0.0707x3-16.808x2+1318.3x–33771。结果表明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

根据拟合模型,要获得人均385kg、390kg和400kg的粮食产量,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分别为68.1%、68.5%和69.8%。从2003~2011年间的实际情况看,要保障人均粮食产量在360~410kg,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之间。

图4 1955~2011年间粮食作物面积比重与人均粮食产量关系

表2 2003~2011年间粮作面积比重与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3.4 2020年可能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

正如前面所述,为了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供给,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之间。假设2020年1.2亿hm2耕地面积红线能保,那么全国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约7 920万~8 280万hm2,分别较2008年减少4.8% ~0.5%。2020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以预测中值134.7%计算,至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 668万~11 153万hm2,中值为10 911万hm2,较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 057万hm2)略有减少。

4 中国的耕地到底能够生产多少粮食

4.1 粮食作物单产的历史变化

图5反映了1949~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49~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呈明显的直线上升之势。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从1949年的1 029kg/hm2逐步上升至2011年的5 166kg/hm2,年均递增66.7kg/hm2。

但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变化趋势看 (图6),粮食作物单产呈对数增长之势,即粮食作物单产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步减少。粮食作物单产年均增长量从1977~1984年间的180kg/hm2,下降为1984~1996年间的72.9kg/hm2,再下降为1996~2011年间的45.5kg/hm2。这表明,未来粮食作物单产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增长幅度将逐步缩小。

图5 1949~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播面单产变化情况

图6 1977~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播面单产变化情况

4.2 未来粮食作物单产展望

对未来粮食作物单产预测的成果很多,如梅方权[17]预测到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将达到5 400~5 625kg/hm2,卢布等[18]的预测结果为 5 760~6 210kg/hm2,魏方和纪飞峰[19]的预测结果为 4 748~5 344kg/hm2;刘景辉、王树安等[20]预测到203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可达到5 818kg/hm2,通过内插值法推算2020年粮食作物单产为5 407kg/hm2。

如前面所述,1949~2011年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呈显著的直线性增长之势 (图3),其拟合模型为y=71.51x+643.72(R2=0.933),以此模型进行预测,至 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将上升至5810kg/hm2。

但从改革开放以来 (1977~2011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变化趋势看,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呈显著的对数增长之势 (图4),其拟合模型为y=822.96ln(x)+1818.6(R2=0.803),经此模型进行预测,至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为5 370kg/hm2。

众所周知,随着农村城镇化和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在2020年前粮食生产科技难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单产增长幅度将趋于缩小,至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在5 370kg/hm2,即在2011年单产 (5 166kg/hm2)的基础上提高204kg/hm2,是比较现实的。当然,如果粮食生产科技有重大突破,并且国家政策极有利于粮食生产,那么至2020年全国粮食单产上升至5 812kg/hm2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根据多方面的资料和多阶段拟合模型预测至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为5 370~5 810kg/hm2。

4.3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展望

根据前面的分析预测,到2020年全国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为0.79亿~0.83亿hm2,以耕地复种指数预测中值135.2%计算,至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7亿~1.12亿hm2,粮食作物播面单产5 370~5 810kg/hm2。

根据预测所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单产,至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5.7亿~6.5亿t。

[1]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2001-08-01

[2]杨中旭.土地二调博弈.财经,2010,(11):1

[3]陈百明.中国土地资源现状-未来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潜力.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9,(8):682~686

[4]陈百明.未来中国的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保障.地理研究,2002,21(3):384~394

[5]张凤荣,薛永森,鞠正山,等.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资源科学,1998,20(5):32~39

[6]封志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人口研究,2007,31(2):15~29

[7]王先进.我国耕地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科技导报,1989,(4):42~45

[8]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9]邹玉川.全国耕地保护工作全书.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赵其国,周生路,吴绍华,等.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土壤学报,2006,43(4):662~671

[11]林富德,翟振武.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2]贾绍凤,张豪禧,孟向京.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地理译报 (地理科学进展),1997,(1):24~30

[13]刘巽浩.论我国耕地种植指数 (复种)的潜力.作物杂志,1997,(3):1~3

[14]闫慧敏,刘纪远,曹明奎.近20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地理学报,2005,60(4):559~566

[15]范锦龙,吴炳方.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遥感学报,2004,8(6):629~636

[16]梁书民.我国各地区复种发展潜力与复种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7,(5):85~90

[17]梅方权.2020年中国粮食的发展目标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2):4~8

[18]卢布,陈印军,吴凯,等.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1~5

[19]魏方,纪飞峰.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情景预测及政策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10,(2):137~143

[20]刘景辉,王树安,王志敏.中国粮食单产增长规律及预测.耕作与栽培,2001,(5):1~4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总面积单产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我国湿地的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