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纪念文化部关于施耐庵身世调查60周年暨《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30周年学术座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12-17

明清小说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施耐庵水浒水浒传

邹祥龙(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

桃红柳绿菜花黄,小说之乡迎宾来。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出席施耐庵身世调查纪念座谈会的各位嘉宾。值此之际,我谨代表中共兴化市委、市人民政府热烈祝贺会议的召开!诚挚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向长期以来为研究施耐庵、宣传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做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对《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研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课题。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中央文化部调查团南下兴化开展的施耐庵身世调查,1982年江苏省社科院邀请全国16位《水浒》研究专家开展的施耐庵文物史料的调查,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两次调查都肯定了兴化施耐庵的存在,这在施耐庵研究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此刻,我们十分怀念为施耐庵研究作出贡献的聂绀弩、谢兴尧、徐放、喻蘅,怀念刘冬、范宁、张惠仁、何满子、朱一玄、章培恒、马蹄疾、张志岳、刘操南、张啸虎、丁正华、黄清江、苏从麟等老一辈学者。他们是“施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大功臣,是150多万兴化人民敬重的先贤。两次调查目前健在的,除在国外和年事已高的外,能来的今天都莅会了。你们和在座的专家学者一道为施耐庵研究作出了不懈努力,历史会记住你们!兴化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研究成果将永垂史册!

各位嘉宾,兴化俗称荷叶地,有着广袤的芦苇荡,是里下河的锅底洼,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兴化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中国生态河蟹养殖第一县、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不锈钢之乡、国际象棋之乡。兴化有着独特的水乡美景,以千座岛屿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享誉全国,有着“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之誉,以“千岛菜花甲天下 水乡兴化景如画”为主题的千岛菜花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自战国时期楚国昭阳大将军开邑以来,人文蔚起;元末以降,更是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李氏家族(李春芳,李清,李鱓,李审言)、陆西星、宗臣、韩乐吾诸贤名闻遐迩。兴化在历史上与中国古代小说也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施耐庵与《水浒传》、李春芳与《西游记》、陆西星与《封神演义》、李清与《梼杌闲评》等等。正如学者们所称誉的,“兴化是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从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角度而言,这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2011年,兴化成功评选了首届施耐庵文学奖,并成为该奖项的永久颁奖地。中国小说学会前不久正式授予兴化“中国小说之乡”的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今天,150多万兴化人民张开双臂,热诚欢迎学殖精深、于施耐庵研究卓有建树的各位嘉宾的到来,恭祝各位嘉宾在兴期间身笔双健、生活愉快、心旷神怡!

祝纪念施耐庵文史考察学术座谈会圆满成功!

2012年4月28日

陈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市,参加这次为纪念中央调查组关于施耐庵文物史料调查60周年、《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30周年而举办的座谈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地带的兴化是中国的一块宝地,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然环境优越,不仅物产丰饶,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朝历代名人辈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大家熟悉的清代的郑板桥,明代的状元宰相李春芳,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画家李,当代小说家毕飞宇,天才棋手侯逸凡等等,他们都是从兴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要纪念的施耐庵也是如此。这让我意识到,施耐庵之所以在兴化出现,不是偶然的,是这片丰厚的水土养育出来的。因此,我们今天开这个纪念施耐庵的会,不仅对于中国明清小说本身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发掘与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打造江苏文化强省,对于实现江苏基本现代化的大业也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今天,我很高兴能代表会议主办方之一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来到兴化,和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做一点事情。

江苏是明清小说创作的重镇,也是明清小说研究的重镇,江苏学者对明清小说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许多成果具有开创性意义,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学术界,为广大研究者所称誉。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江苏省社科院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了施耐庵和《水浒传》的研究工作,并产生了一批成果。如我院文学研究所已故的刘冬先生可以说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早提出揭开施耐庵之谜的专家,也是20世纪50年代用力最勤、并从根本上推动和指导了这一工作的专家。他于1952年撰写了《施耐庵与〈水浒传〉》,提供了施耐庵墓和祠堂、《兴化县续志》载《施耐庵墓志》与《施耐庵传》等材料,为施耐庵的生平勾勒出一个轮廓,引出了苏北文联丁正华、苏从麟的《调查报告》,进而引出了文化部组织调查组,派聂绀弩、徐放等同志赴苏北兴化、大丰等地进行调查,由此产生了一批研究《水浒》及其作者的文章和专著,形成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施耐庵、《水浒传》的研究热潮。南京大学陈中凡先生的《试论〈水浒传〉的著者及其创作时代》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争论由此在全国展开。1980年,刘冬先生发表了《施耐庵生平探考》;1982年4月间,刘冬先生又主持召开了“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座谈会”,施耐庵著《水浒》这一问题,获得了几乎所有与会专家的肯定,会后何满子、章培恒、袁世硕等先生各自撰文,发表了肯定意见。于是,继第一次《水浒》研究高潮后,又在全国掀起了一个更大也更持久的《水浒》和施耐庵的研究热潮,产生了上百篇的研究论文和一批专著。在此基础上,我院文学研究所编辑出版了《施耐庵研究》一书,这部书至今仍是施耐庵与《水浒传》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水浒传》的研究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院文学所欧阳健和萧相恺两位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提出了“水浒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的观点,合作出版了专著《〈水浒〉新议》,在学术界引起不小反响。另外我院文学所王同书先生也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施耐庵之谜新解》的专著。可以说,江苏省的《水浒传》研究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

因此,这次座谈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江苏《水浒传》和施耐庵研究队伍和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参加当年施耐庵文物史料调查及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座谈会而今已作古的专家的最好怀念。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对历届兴化市政府多年来在施耐庵研究方面的重视表示深深的敬意,对为这次座谈会的举办所付出辛勤劳动的兴化市政府、江苏明清小说研究会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非常感谢不辞辛苦来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专家学者。

预祝座谈会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圆满成功,并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佘大平(中国水浒学会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第四届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期间,中国水浒学会和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相约在历史文化名城,聚首在“中国小说之乡”,幸会在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故里——江苏兴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远道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出席施耐庵身世调查纪念座谈会的各位学界前辈、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主办这次会议的兴化市委、市政府及承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水浒》作者施耐庵的身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课题。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中央文化部调查团南下兴化开展的施耐庵身世调查和1982年江苏省社科院邀请全国16位《水浒》研究专家开展的施耐庵文物史料的调查,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今天我们举行纪念施耐庵身世调查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令人叹惋的是,1952年来兴调查的4位文史专家已谢世3位,唯一健在者钱锋先生今年也已88岁,经不起长途劳顿,给会议准备了书面访谈。1982年签署《〈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的16位学者,而今健在者也仅有6位,除王俊年在美国探亲、袁世硕为完成教育部下达的紧急任务无法分身外,李灵年、卢兴基、王立兴、欧阳健4位先生今天都莅会了,王俊年和侯忠义从大洋彼岸致信祝贺问候,袁世硕、侯忠义等发来了书面发言,我们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2012年4月28日

萧相恺(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1982年是一个值得我忆念的年份。那一年我年届不惑,进入了生命的一个新阶段。那一年,我和欧阳健兄的一部关于《水浒传》的专书——《〈水浒〉新议》在重庆人民出版社付梓(1983年1月正式出版),那虽是一部以欧阳健兄为主撰的书,可也是我向那望之肃肃,想之穆穆的学术殿堂跨进一只脚的标志。那一年,我又迎来了学术生涯的另一个节点——应兴化县政府的邀请,参加了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在兴化大丰两地召开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会”。它可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结识了一批在学术界极具声望的师友,而那时我还只是淮阴(现在的淮安)市一中的一名语文教员。不仅会议期间,我获益良多,在此后的科研中,许多师友也给过我许多帮助和提携。

我知道自己的斤两,那次会上,从第一次研讨,到最后一次议论,我都只是默默地听,从未发过言。不信,大家可以查查那次会议的各种记录,包括那会议的《纪要》,看有没有出现我的名字。从这个角度说,我只是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但我又确确实实是那次会议的与会者,从头至尾,聆听了每一次的学术讨论。

因为我是个与会者,对于会议的情况,跟所有与会者一样,十分清楚;更因为与会时我只是默默地听,心无旁骛,故对会议了解的程度,感受的深度,怕比不少与会师友,还要多一些,深一些。这会议的情况,包括一些师友发言时的腔调、表情,可以说,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尽管其中的一些师友已经作古,另有一些师友也多时未见。

作为一个与会者,我知情;作为一个局外人、旁观者,我没有任何包袱。今日再来检讨这次会议,我自以为可能更加客观。

关于会议的观点,事后发表了一个《考察报告》(《江海学刊》1982年第4期);其详细讨论情况,见于由欧阳健整理的载于1982年《江苏社联通讯》第5期上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座谈会纪要》。《报告》和《纪要》公布,与会者都健在,内容准确无误,大家可以参看,我不赘言。我只想介绍一下那次会议的气氛,与会者的态度,考察、研究的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这得从那个时代说起。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学术界出现了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实事求是的呼声极高。因此,那次会议与会者各抒己见,各种意见都在会上充分表达。比如说对于王道生墓志,有人认为可信,有人认为不可信,争论非常激烈。又比如说,大家虽对一些具体问题,如王道生墓志的真伪等,还有一些不同意见,对于施耐庵作《水浒》,这个施耐庵就是兴化、大丰一带的施氏始祖施彦端基本认定的时候,却还有刘操南先生“若问施公传水浒,此心犹在信疑间”的别调。与会者也不存在会议于兴化、大丰召开,为顾及地方情绪而作违心之论的心理,会议之后,不少人主动发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是兴化大丰一带的施氏始祖施彦端就是证明,比如章培恒、何满子、袁世硕、卢兴基、刘冬、欧阳健、李灵年等等先生,都有专文问世,我仔细阅读过他们的文章,看得出,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与会议上阐述的观点完全相同。它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气氛热烈、一心求真的会议。会议深深地感染着我。

这次会议的与会者那种认真科学的态度,更令我非常感动。辨认那块《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碑石上的文字时,因为碑石上的字,有的已经剥蚀,大家一个字一个字的辨认,有时一个字要争辩上很长一段时间,比如,那句“播浙遂家之”的“播浙”两字,便经反复比对;基本成文后,一些学者,对于个别字还有怀疑,个别学者,或是几个学者聚在一起,又再次或单独察看,或几人细详,有时还把碑石搬到太阳底下再行观察。又比如,对于族谱中施彦端“字耐庵”三字写在“彦端”右侧,字形略小,怕是后人添加,大家仔细比对笔迹,而且从族谱中查出,这种状况,非只这一处,当时就确定系出一人之手,与后来江苏省公安厅笔迹鉴定专家的鉴定结论一致。

不仅如此,讨论时,专家们使用的方法也十分科学,考察地下文物,揣摩文献资料,结合民间传说论证自己的观点,那发表在《江海学刊》上的《考察报告》,正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论证的结果。

在此后的学术生涯中,我参加过许许多多的学术讨论会,但我可以坦率且负责任地说,像“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会”那样对一个问题,如此认真考察,如此热烈争辩,如此使用综合科学的方法,严谨地论证论题的学术会议,我再也没有碰到过。

这次会议对于我此后的科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在科研活动中,我尽力照着此次会议的考察、论辩的方法、精神去做。我不敢说我学得好,但我认为,按着这种精神从事科研活动,决不会有大错。

今年是“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会”召开三十周年,兴化市政府举行纪念性的研讨会,因为拙荆身体不好,不能须臾或离,又且心疲力竭,我不能与会,谨以此感谢在那次会议上给过我很大影响,在此后各方面提携、帮助过我的师友,也对兴化县政府邀我参加那次考察会再次表示我的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施耐庵水浒水浒传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半斤八两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无巧不成书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titheses in Out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