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12-14彭湘云
彭湘云
【摘 要】 2001年11月,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此后,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丑闻,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300多家公司数千亿资产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公司以科学治理机制著称,尚且漏洞百出,给管理制度相对缺陷更多的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本文针对我国内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理解内部控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控制失控评价体系
1. 内部控制的定义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多家会计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上述定义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将内部控制解释为一种政策或程序(过程);二是都在定义中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都是从审计的角度做出的定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国外企业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影响下,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上来讲,内部控制还很薄弱,主要体现在:
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上市公司报表弄虚作假,乱列成本费用、虚盈实亏、偷税漏税等情况,可谓屡见不鲜:银广夏、海鑫钢铁、亿安科技、春都等造假黑幕案件。我们不难将其归咎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内部控制实践的落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良莠不齐,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知之甚少,有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意识。
内控失效导致独裁浮面。
现实中,由少数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在上市公司主要维持决策权,对经理层的监督则相对分散。即便是在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也由于审计只是事后监督,而无法保证其及时性,一旦经理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假如经理与财务负责人“合谋”,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也更大。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当今社会经营环境变化莫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辨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从我国企业现状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风险意识任然较为薄弱,内部压力不足或者说没有形成风险意识,遇到风险时束手无策,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
3.1法规建设不够规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法规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行业、部门等限制因素,这些法规基本上都是行业性的,主要适用于本行业的企业和组织,而对于其他行业或部门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往往适用性很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3.2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制环境。另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也不健全、到位。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3.3管理者素质整体不高。
有些企业员工乃至经理的录用未采用严格、科学的公开招聘制度,人员被录用后亦不注重员工后期继续教育培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不注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在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管理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
4. 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4.1改善环境、建立健全机制
首先,企业领导要改变传统的家长制管理模式,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规范和人性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论指导,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认真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之后,还要依赖于各执行部门及人员。只有确立全过程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地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的内控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
4.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从中发现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薄弱环节,进而推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在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使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果。我国企业由于管理链条较长,高层管理人员难以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亲自进行监督,所以还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4.3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外部监督
企业作为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主体,不但肩负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责任,更主要的是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然而,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上,都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单凭企业的力量会力不从心。那么,这时政府应着力推动内部控制的完善,在全社会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执行内部控制的主体。因为,从内部控制的责任看,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国家及其它有关各界的责任。我认为应采用全方位多层次和谐发展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我们应借鉴COSO报告,逐步构建我国的内部控制框架,使我国企业能在内部控制的保护之下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四号)[S].2008-08-22.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8-81.
[3] 黄丽华.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7(11):92-94.
[4] 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2001-1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