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物栽培课程“教—学—做”互动模式研究

2012-12-14赵东风孙立勇李圣超张俐伶王永力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作物栽培田间实训

赵东风 孙立勇 李圣超 张俐伶 王永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改革《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讲课艺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 高职学院作物栽培农业课程

1.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对当前世界高职学院《作物栽培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和我国进行了深入比较,认为我国当前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的偏离性,课程体系的学科性与理论性,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烦琐性与陈旧性,实验实习教学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以演示验证与形式性为主等。

国外高职高专《作物栽培》课程体系的共同特点:(1)以就业岗位需求和地区实际需要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思路。(2)以技术应用能力或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结构。(3)注重课程的综合性、职业性和实用性。(4)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训练,推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5)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一致性。

高职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热切关注的一项重大改革。《作物栽培学》 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探索通过优化决策、生长调控、栽培管理等途径, 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它综合运用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等多种学科,研究作物种植的理论与实践,直接为种植业服务,推动农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的任务只是被动的听和记, 学完理论知识再统一实习,不能合理安排作物栽培理论和实践教学。这样的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是没有技能的学生,教-学-做严重脱节。虽然对作物栽培知识的掌握虽然比较系统,但实践能力弱,因此,改革《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讲课艺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 突出季节性与实践性,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

《作物栽培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按照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着“必需、够用”和加强实训的原则,在原《作物栽培学》的基础上,着重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进行改革。

2.1从本地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增加实验实训科学地组织教材内容,创建一套完整的与高职高专相适应的《作物栽培學》课程内容体系是确保“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顺利施教,并依此实现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材,一般都分“总论”“各论”,内容重迭,必须以季节为轴线,将土壤耕作、种植制度及农作物的生物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理论与实践,重新进行切割分块,并按照农事季节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将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理论、生长调控理论、实践操作技术进行穿插,使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按照生育理论-调控理论-操作技术-效果观测与分析的顺序逐层讲授。在教学时就达到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时先理论、后实践、再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2.2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季节性与实践性,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入校后,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阶梯模式上课,这种阶梯式的内容安排,造成了课程之间的脱节和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季节、技术与生产的脱节。同时,就《作物栽培学》课程来,学生自进校到离校仅仅有一个年头的时间学习。对于实践性、季节性特强,且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缺乏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因此,将《作物栽培学》课提前到一年级下学期与部分专业基础课同步穿插进行,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对《作物栽培学》课及相关的实践教学有两年完整的重迭期。

2.3改以课堂书本教学为主为田间观察实验为主。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跳出课本,走出课堂,深入田间地头接触生产。为此,我们增加了田间实习,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参与作物育种、良种繁育,品种(系)比较观察、栽培方式、密度与肥料试验等。这样就将授课时间从教室、黑板和课本上分配到田间,把室内实验变为田间试验,把抽象空洞的口头讲解变为可见的、有形的、千差万别的田间展示。这样不仅教师讲起来生动、真实、具体、鲜明,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而且又易懂、易记、易用。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田间从事观察、记载、收获考种、资料整理与分析等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3. 改单一的知识培养型教学方法为综合技能培养型

善于用心观察问题,乐于动脑思考问题,勤于动手解决问题,长于归纳总结问题,应该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单纯的知识型的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着力把学生简单的以听、记、读、背、答为主的学习方法,引导到看、联、比、研、写为主的学习方法上来。所谓“看”,就是让学生看教材、看资料、看试验、看生产。所谓“联”,就是联想与联接。即把课本与资料内容同田间观察联为一体,把理论与实践联为一体,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联为一体, 把学习与参与联为一体。所谓“比”,就是把所学、所看、所听到的理论知识拿到田间,拿到生产中去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观察比较中加深理解与记忆, 并进行分析与发挥。所谓“研”,即让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与生产试验之中,在科学研究与生产试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所谓"写",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所联、所比、所研的结果,通过逻辑分析与整理,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成文。

结束语

作物栽培课程改革必须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要注意打破传统课程的学科体系,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建立核心课程平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坚持实用为本;同时增加选修课程,提高适应性,从而实现针对性与适应性的有机统一。“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通过网络资源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作物栽培田间实训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