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探究

2012-12-14刘亚芬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家长

刘亚芬

【摘 要】 青少年时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常常处于一种困惑和矛盾的胶着状态。家庭不和谐,家庭以及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则进一步导致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极端性,集中体现为逆反心理。学校、社会、家庭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其在获得成人感的同时向正确的方向过渡。

【关键词】 逆反心理叛逆行为青少年教育

1. 逆反心理综述

“逆反心理”又可称为叛逆心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部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然而青少年阶段表现得更加普遍、更加强烈、更具代表性。因此,逆反心理几乎成了青少年阶段心理特征的代名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们认知和情感、理想和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特点,逆反心理表现十分突出。一方面,青少年倾向于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的态度。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为了获得理上独立感,他们对任何_种外在威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甚至批判的倾向另一方面:青少年易于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对人对事容易偏执、过激。他们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认为别人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于是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

青少年的这种逆反心理有时表现得十分强烈。他们会突发奇想地使出许多招。以此来应付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他们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以龙卷风般的强大势头对抗外在的威力,以至于将逆性格发展到了极致。另一种则是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这类青少年由里都透着一种逆反与叛逆,他们不与外部力量产生直接对抗,而是表现出漠不关心,冷淡。这种抵抗情绪更加强烈,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更加深刻。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逆反心理产生的个体因素

首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少年时期生理与心理,认知、情感与意志的不平衡发展状态紧密相关。一方面,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熟。当人进入青春期后,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这使他们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成人式的权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于是采取各种手段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青少年阶段认知的发展晚于情感、意志的发展他们追求独立和自尊,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其次,青少年内心世界的自我封闭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青少年需要与同龄人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敞开心扉真诚相待.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认知水平各异,在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隔阂与分歧,使得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他们渴望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同与尊重。然而,许多家长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意转变,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对于他们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理解和给与积极引导,这就缺少了平等交流的平台。于是,青少年在思想上产生冲突和矛盾,但为了维护自尊,他们不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积极交流的方式传达给他人,而是更倾向于以隐性对抗的形式甚至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再次,青少年易于受好奇心的驱使,产生逆反心理。大多数青少年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感,这种特殊的心理上的认知需求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但是,强烈的好奇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促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的动因。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的“禁果逆反”。好奇心驱使青少年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试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2.2逆反心理产生的环境因素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受到種种客观环境因素的限制与阻碍。概括来讲,造成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

首先,不健全的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初和最有影响的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社会化的地方。然而,随着家庭不和谐因素的俱增,家庭暴力,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所引发的青少年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得不到悉心的关爱,很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他们封闭自我,进而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抵触情绪,当这些消极情绪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渠道时,便会出现心理上的扭曲,进而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此外,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父母与子女缺乏平等的双向交流,观念上产生代沟。从而导致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与社会、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

其次,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促使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以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部分教师不具备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缺乏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的意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过于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从而在情感上老师产生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3.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要进行正确、慎重的归因,把握其特点与规律,善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努力保持师生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青少年个性特点的不平衡性和极端性也是与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相对应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使是对所谓的“调皮鬼”、“捣蛋生”,教师也要重新进行审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可以发现,这一人群的独立意识较强,不服从学校或教师所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但同时他们在班级中却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全面地重新审视.观察学生后.应在教育活动中多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非正式的、能扩展学生个性的机会,让这些学生能够表现自己,而教师则从一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能够得到一种成人感的同时向正确的方向过渡。

此外,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还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现实态度。首先,要认识到叛逆心理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因此,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叛逆心理.应泰然处之。其次,要正确分析叛逆心理的性质。叛逆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同时,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原因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

总之,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已显得日益重要。逆反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任其滋长,将会使青少年长期处于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从而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造成众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者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家庭家长
青少年发明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