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众参与的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研究*——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

2012-12-14金建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6期
关键词:温岭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江 冲,金建君,李 论

(1.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耕地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对耕地资源的极大需求,特别是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快速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清[1-5]。长期以来,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只片面地强调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而忽略了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缺少对耕地资源应有的保护和投入。因此,全面认识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保护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公众是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的主体,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和内容[6]。文章从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揭示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程度。

1 温岭市耕地资源概况

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三面临海,是甬台温地带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9年,温岭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实现4.25万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0.1%和5.19%。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温岭市的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其中耕地变化最为突出[7]。2009年,温岭市共有耕地32 479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07%。其中水田为27 09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3.42%,旱地为5 38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58%。2000~2009年间,耕地面积由33 138hm2下降到32 479hm2,共减少659hm2,年均减少73.22hm2。2009年人均耕地面积0.027hm2,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0.09hm2),仅占FAO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053hm2的50.9%。伴随着温岭市“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中等城市”的三大跨越战略的实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加剧,耕地资源保护态势非常严峻。因此,作为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城市之一,选择温岭市来开展该项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问卷调查与受访居民基本特征

2.1 问卷调查

鉴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与耕地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以及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和耕地保护受益情况等方面的差异,该文设计农村部分和城市部分两类问卷,分别进行调查。

由于温岭市的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太平街道,其城镇化率高达74.6%,其余乡镇 (街道)城镇化率较低,该文将太平街道确定为城市部分的主要调查区域。农村居民调查范围的确定主要根据温岭市各乡镇(街道)耕地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等情况进行分类,再综合考虑调研成本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最后选取箬横、新河、滨海、泽国、横峰、城北、温峤和大溪8个乡镇 (街道)开展问卷调查,每个区域随机选取二至三个村进行入户调查。每个乡镇 (街道)的样本数量主要按住户规模比例确定。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了调查问卷和调研实施方案。最终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694份,城市和农村问卷各347份。由于城乡居民并无严格的地域分界,问卷回收后根据受访者的职业和户口类别对城乡居民进行了再次划分,最后确定农村问卷341份,城市问卷353份。剔除前后矛盾等问卷后,城市部分有效问卷为336份,有效率95.18%;农村部分有效问卷为300份,有效率88.24%。在问卷调查中,城乡答复率分别为 58.37%和65.33%。城乡调查在问卷有效率和答复率上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城市居民对入户调查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较强,但一旦城市居民愿意接受调查,通常能够更加认真地完成问卷。

2.2 样本特征

样本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如表1所示。在受访的636位居民中,53.77%为男性居民,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16。农村居民平均年龄为47.05岁,城市居民为34.96岁。城市居民高中以上学历的占78.87%,而农村居民仅占21.00%,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受访者平均家庭年收入7.31万元,与温岭市的平均水平 (7.81万元)非常接近,其中农村受访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5.15万元,城市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9.24万元,比农村居民高出79.42%。受访者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与温岭市总体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样本选择较为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表1 温岭市受访居民基本特征

3 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

3.1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内涵

耕地资源既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即可以为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耕地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社会保障效益又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即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8],这部分价值不能或者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体现出来,称为非市场价值。

目前,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3-5,1-12]。从耕地功能的角度出发,耕地的非市场价值分为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主要包括调节气候、净化与美化环境、产生与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提供优美的田园风光、提供就业保障、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价值[9]。从环境资源价值分类的角度出发,它涵括选择价值、遗赠价值和存在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为了将来需要时能随时使用而需提前支付的代价,存在价值是指为了确保耕地资源的各项服务能长时间存在而愿意支付的价值,遗赠价值是指当代人为了满足后代人对耕地资源的需要所支付的代价[13]。

3.2 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

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程度,并且对耕地资源价值的正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已有研究和预调查情况,正式调查从耕地功能和环境资源价值角度分别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

3.2.1 耕地资源功能分类

对以废弃油脂和麻风树油脂为原料的两种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图1所示为废弃油脂生物柴油的谱图,与图库比对,其主要组分列于表 1。以麻风树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的 GC-MS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主要组分见表2。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生物柴油的典型组分是棕榈酸甲酯(C17H34O2)、硬脂酸甲酯(C19H38O2)、油酸甲酯(C19H36O2)、亚油酸甲酯(C19H34O2)和亚麻酸甲酯(C19H32O2)。不难发现,原材料的差异会影响到组分构成以及组分含量,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点,结合相关文献[9-10],列举其他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组分,汇总于表3。

从耕地功能的角度,将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归结为: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六类。

调查结果表明 (表2),温岭市居民对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对于生态服务功能的认知还存在不足,城市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相符[6,14]。城市居民更加重视耕地的环境效益,对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城乡居民对“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空间”和“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的认知都普遍较低。

表2 温岭市受访居民对耕地资源各项非市场价值的认知 %

就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功能来说,46%的农村居民和37.80%的城市居民认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最重要,其原因可能在于“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加之近年来粮食安全作为热点话题得到广泛宣传,从而使人们更为重视;对于耕地可以“保障农民就业,维持社会稳定”,有30.33%的农村居民认为是最重要的,但仅有13.99%的城市居民将其排在第一位,可见比起城市居民,以土地为生、与耕地联系紧密的农民更加关心自己的就业问题。由于对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缺乏认识,认为其他功能最重要的居民所占比例非常小。

3.2.2 环境资源价值分类

为了揭示出居民对耕地资源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赠价值的认知程度,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询问耕地减少是否会对受访者现在、将来和其子孙后代的生活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表3),受访居民对认为耕地减少会对自己现在、将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比例依次增大,农村与城市居民回答情况有所不同。

表3 温岭市居民对耕地减少的影响预期 %

认为耕地减少对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活没有影响的城乡居民所给出的原因差异较大。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没有影响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或者子孙后代不会以种田为生;而城市居民主要原因是家里没有耕地,耕地减少和自己关系不大。其他原因还包括随着科技的进步,“耕地单产会越来越大,耕地的减少影响不大”、“粮食可以依赖外地输入”和“温岭耕地少,影响不大”等。

综上可知,公众对耕地资源的遗赠价值和选择价值认知程度较高,但由于农业生产的收益低,非市场价值在短期内不明显,所以公众对耕地的存在价值认识不足。这也充分说明了耕地资源保护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表4 公众对耕地非市场价值认知的影响因素

3.3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揭示影响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的因素,从而为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文章运用SPSS13.0对调查数据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将公众对耕地非市场价值认知程度作为因变量,对耕地的六种功能全部表示“同意或完全同意”的设为1,其他为0。公众的社会经济特征作为自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种过田、是否有12岁以下子女以及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

由表4可知公众的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是影响其耕地非市场价值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且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表明文化程度越高、有参加环保活动经历或从事公务员等文职工作的公众,对耕地资源价值认识越全面。可见,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对耕地非市场价值认知的重要手段。

4 公众对耕地资源现状和保护的认知

4.1 耕地资源破坏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认为温岭市耕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选择“非常严重”和“严重”的农村和城市居民均达到了60%以上,说明绝大部分温岭居民已经认识到温岭市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预调查情况,将温岭市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九类 (图1)。50%左右的受访居民认为城市和工业建设用地占用是温岭市耕地保护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次之是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农村和城市居民选择比例分别为25.33%和31.85%;其他原因所占比例较小。可见,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遏制耕地资源减少的关键。

图1 温岭市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4.2 耕地保护责任与目的

对于耕地保护是否重要的回答,认为“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农村居民占87.67%,城市居民占90.18%,表明温岭市居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较强。对于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56.33%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责任,而城市居民只有33.93%,绝大部分的城市居民认为责任在于全体人民,这一比例占到了62.50%,是农村居民 (32.67%)的近两倍。农民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和保护者,但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未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这一角色,这也是目前耕地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2 温岭市居民耕地保护目的

在问及耕地保护的目的时 (图2),40%左右的城乡居民表示是为了子孙后代,其次是为了“发展农业,保障农民经济来源”。“保证粮食供应”在农村居民中也占了较大比例 (22%),而在城市居民中只占10.38%。更多的城市居民 (16.98%)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这也验证了城市居民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认知程度高于农村居民的结论。回顾上文,在对六类耕地功能排序时,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排在首位,而此处以“保证粮食供应”为目的的居民比例并不大,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粮食短缺现象并不突出,而且温岭市人民生活富裕,不存在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此外,相比国家粮食安全,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和后代的利益。因此,人们虽然认识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保护耕地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

4.3 耕地补偿标准合理性

通过对耕地补偿标准合理性认识的调查发现 (图3),由于与耕地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城乡居民的认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对耕地补偿政策的了解远远大于城市居民。由于大多数城市居民家中没有耕地,也不涉及耕地补偿问题,所以,对此表示“不清楚”的城市居民高达63.99%。27.98%的城市居民认为温岭市耕地补偿不合理,而农村居民占47.67%。认为耕地补偿标准不合理的城乡居民中,大多数认为“补偿标准低,征地和卖地差价大”,占40%左右。其他原因包括“政府部门没有落实补偿金额”、“土地补偿标准不统一”、“只有种田大户有补偿”、“政府强制征地”等。上述分析充分说明了耕地补偿标准需要进一步改善,政策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图3 温岭市居民对耕地补偿标准合理性的认知

5 结论与建议

文章通过对温岭市居民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和耕地保护认知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公众对耕地的遗赠价值和选择价值认识较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和误区,特别是对于耕地资源的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娱乐休闲等功能的认识不清。由于受经济因素、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城乡居民的认知程度不同,且城市居民对耕地各功能认知程度均高于农村居民。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是影响公众对耕地非市场价值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

对耕地保护认知的调查表明,温岭市居民已普遍认识到了耕地资源短缺的严重性,大多数认为建设用地占用和垃圾污染是当前耕地保护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公众对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较好,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公众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保护耕地的责任,可见,耕地保护具有较大潜力。但大多数农民对自己耕地保护主体和直接保护者的角色认识不清,这导致了当前农村居民的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居民普遍认为种田收入太低,不希望自己或子孙后代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所以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但本质上还是公众对耕地资源价值认识不全面。

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对耕地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公众还没有对耕地非市场价值达成共识。因此,加强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宣传力度和环境保护教育是提高公众对耕地非市场价值认知程度的首要任务,使公众认识到保护耕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对耕地的非市场价值缺少相应的补偿机制,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并没有包括在征地补偿中,这导致了耕地资源的比较经济效益低,也不利于调动公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增强公众保护耕地的责任心。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完善耕地补偿机制,全面认识和实现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重新建立耕地资源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使公众正确认识耕地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国家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用社会福利补贴、购买耕地发展权等手段,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基础上,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社会福利完善等方面对农村居民的耕地保护行为进行补贴,确保农民从耕地保护中能获得应有报酬,提高农民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1]杨瑞珍,陈印军,郭淑敏.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原因及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37~41

[2]蔡银莺,李晓云,张安录.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初探.生态经济 (学术版),2006,(2):10~14

[3]金建君,王玉海,刘学敏.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及其评估方法分析.生态经济,2008,(11):39~41

[4]景莉娜,刘新平,罗桥顺.基于CVM法的乌鲁木齐市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价.现代农业科学,2008,15(2):64~67

[5]姜昊.基于CVM的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6]连纲,虎陈霞,刘卫东.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实证分析.生态环境,2008,17(5):1908~1913

[7]金建君.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24~10128

[8]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陈莹,王予川,张安录.丘陵地区农地非市场价值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1):1~5

[10]聂艳,高崇辉,黄建武.基于CVM的荆州市城乡结合部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3):1~5

[11]王瑞雪.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12]王瑞雪,陈银蓉.国内外耕地资源价值研究综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3):49~53

[13]高魏,闵捷,张安录.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资源科学,2007,29(2):124~130

[14]蔡银莺,王晓霞,张安录.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06,(6):31~39

猜你喜欢

温岭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关工群聊
致兔子
穿靴子的蜘蛛
他是最美关工人——记浙江省温岭市关工委副主任俞明德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