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2-12-13
专家点评
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保障幸福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邢占军
当幸福成为热点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其实它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幸福生活形态,尽管在内容上可能会相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幸福生活都是靠人们的辛勤劳动创造而来的。
现代政府应当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的保障力量。政府当然不能承诺人人时时都能体验到幸福,但是它却可以为人们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创造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发挥自身职能并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让民众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政治福利、社会福利、文化福利和生态福利,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推动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种制度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更应当成为各级决策者的执政理念和决策依据。
读者观点
生活如常吧
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媒体人士写的一篇短文,标题是《既要政治日新,更要生活如常》,他说了一件小事,当年为了调查一个贪官的发迹史,寒冬凌晨守在楼下堵其家人。瑟瑟发抖中,这位记者接到朋友短信:“快看电视《马大帅》,正到精彩处。”他说自己当时对该短信甚觉无聊,但多年后才明白,其实深夜蹲守采访对象和窝在沙发里看《马大帅》,都很重要。
他于是有些感伤:“我们总在报道这个国家的革新或奋起,却往往忽略自己的欣喜和忧伤。”
今年的11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也是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所以大批记者在自己的节日里,奔波于会场内外,为了抢得第一手新闻劳累和焦虑,却忽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其实也是当今记者们普遍的生活状态。
当然任何行业都有辛苦处,只是记者这个行当,除了体力和脑力的辛苦,还有更多无法为外人道的无奈、无力和无助。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政治日新”,更需要“生活如常”,将小日子过起来,这显然不只是记者们的期盼。
——王志德
记者手记
温柔的痛感《小康》记者 罗屿
9月的一个晚上,当我钻进平顺县一家网吧,收获的是几乎所有人略带迷惑的目光。那几十秒,以及之后偶尔闪过的对我这个“外来者”的打量,或许表明,这个太行深处的山区小县虽已提出发展旅游的战略,但旅游者的数量,并未让当地人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
在平顺的几天,我们一行人曾去当地几处即将开放的景点。一个类似农家乐的旅社,我们到时就已把桌子支好,摆上瓜果茶,有人不停把厨房炸好的面食端出。“下午茶”结束时,除了满桌果皮,还有几张农家乐经理递上的名片散落在桌上,粉底黑字的纸片,被阳光照得刺眼。
平顺目前的路,的确考验没有山路驾驶经验的人。
当我们从某处景点返回时,中途经过另一处景点。车子短暂停留,有兴致的人可下车参观。这时,一辆当地客运车从反方向开来,路窄,无法拐过错车,只好停下等。我们的人全部返回,且我们先行后,对方方能继续走。错车时,我看着窗外。就在那时,前排把窗帘猛一拉。对方车上会有怎样稍纵即逝的眼神?我已无从知晓。
回到北京,和北大一个博士谈起他去某贫困县经历,他说,自己有个疑问:当地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我们?他们究竟需要什么?
平顺之行,只是我工作生活的一个“瞬间”或剖面,也是我怀疑自己的一个剖面。
平顺县委书记吴小华书记说我们一行人“见多识广”,但又有多少人在高谈阔论后,对那片土地上的生命会产生某种温柔的痛感?
这个时代,需要一种最具体化的看待问题的方式,这样才对事物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具体化”的背后是什么?不是走马观花,不是居高临下,也不是怜悯与同情。
回北京的飞机上,之前一个采访对象的话始终盘旋在我脑中:生活在都市,我们应当有原罪感。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农民,没有一点点去想到他们,那是非常残忍的。
望鸟心叹
11月15日这天,天津东方白鹳的栖息地——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万亩鱼塘”水域,又被发现了60具鸟类尸体,其中包括一只东方白鹳和一只大天鹅。
这是近日以来不断曝光的有关鸟类被杀戮的新闻之一,此前在湖南,千年鸟道几乎成为鸟类屠宰厂,当地的村民,用猎枪打死南迁越冬途经此地的候鸟们,志愿者偷拍到的视频里,此起彼伏的枪声过后,是一片落下的死亡。而在江苏的丹顶鹤保护区,也常有些人随便投毒,杀害沙鹤卖钱。为了经济利益,为了满足部分人的口欲,再珍稀的鸟类,都会变成盘中餐,这些年,有一句公益口号耳熟能详:“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那是号召人们抵制鱼翅,保护鲨鱼,其实,近在身边的鸟类,更需要我们保护。
我们不能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天空给子孙吧,当他们读着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却只能一声长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是怎样一种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