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英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2012-12-12赵锦慧葛红莲
赵锦慧,师 杨,葛红莲,赖 颖
(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周口466001)
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常见的病原菌,常引起人类多种严重感染。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俗称白毛藤,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1]。通常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在体外大多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本试验以白英为材料,研究其对2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该中草药资源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菌悬液的配制及稀释
用接种环从活化后的斜面菌种上刮少量菌,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震摇5min,制成均匀的菌悬液。用微量移液器吸取菌悬液1mL,用生理盐水以10倍稀释法稀释5个梯度,并对每个稀释度的菌悬液进行平板菌落计数以获得合适稀释度(本试验用于测定抑菌圈大小的合适菌体密度为104cfu/mL)。每个稀释度设3次重复。
1.2.2 中草药白英提取液的制备及药液稀释
准确称取供试中草药白英100g,加水400 mL,浸泡30min,文火加热煮沸1h,用纱布过滤后得提取液。滤渣用4倍水量煎煮2次后弃去,将3次所得滤液混合并浓缩到100mL(即提取液原液质量浓度为1g/mL),调节pH为7.2,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4℃保存备用。
药液稀释采用倍比稀释法[2],稀释后得到500 mg/mL,250mg/mL,125mg/mL,62.5mg/mL, 31.25mg/mL,15.625mg/mL的药液。
1.2.3 抑菌圈大小的测定
抑菌圈的测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3]。将普通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mm的滤纸片,经121℃,20min高压灭菌后放入干燥箱内干燥。将干燥后的滤纸片一部分放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浸泡1 h制成药敏纸片备用,另一部分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做空白对照。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平板,分别取菌体密度104cfu/mL的菌悬液0.2 mL均匀涂布于各平板上,待30min后,用无菌镊子夹取备好的滤纸片紧贴在含菌培养基表面,每皿等距贴2片(1片是空白对照)。每种浓度设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7℃下培养24h后取出,用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体外抑菌定性结果的判定标准[4]: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的为耐药(-),10~15mm的为中度敏感(+),15mm以上的为高度敏感(++)。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悬液合适稀释度的确定
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对应的菌体密度调查结果见表1。由于本试验用于测定抑菌圈大小的合适菌体密度为104cfu/mL,所以由表1可知,大肠杆菌菌液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的合适稀释度为10-3。
表1 菌悬液稀释度与菌体密度的统计结果
2.2 中草药白英抑制大肠杆菌抑菌圈大小的测定
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英药液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及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2。表2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英药液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越大,抑菌圈直径越大,抑菌效果越好。质量浓度不大于31.25mg/mL时,对大肠杆菌表现中度敏感,不小于62.5mg/ mL时,对大肠杆菌表现高度敏感。不同质量浓度药液之间抑菌圈直径差异显著。
表2 白英抑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统计结果
2.3 中草药白英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大小的测定
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英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及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3。表3显示,药液质量浓度不小于250mg/m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对白英表现中度敏感,质量浓度不大于125mg/m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耐药性。不同质量浓度药液之间抑菌圈直径差异显著。
表3 白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统计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体外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质量浓度药液之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白英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抗肿瘤、抗过敏、抗炎、护肝、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现代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已部分阐明了其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英对2种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白英中所含的甾体生物碱如番茄烯胺等密切相关。但是,白英还有很多活性成分仍未被确定,很多药理研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一种中草药,其成分受提取方法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的是白英水提物,以水溶液作溶剂可能影响到一些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效抑菌成分的提取,从而影响抑菌试验结果,对其不同的提取方法,有待于深入探讨。
[1]吴婉莹,高志刚,李云谷,等.白英和欧白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6): 245.
[2]郑钧镛.药物微生物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51-352.
[3]沈关心.微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卫生出版社, 2003:310.
[4]马保文,周偌林,欧守珍.介绍一种快速细菌药敏试验方法[J].海南医学,1994,5(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