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煤炭工业的数字化解读

2012-12-12王庆一

中国煤炭 2012年1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消费量煤炭

王庆一

(煤炭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

中国煤炭工业的数字化解读

王庆一

(煤炭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

采用新近数据,从煤炭生产、就业、煤矿安全、瓦斯抽采、煤炭消费、进出口、煤炭科技尤其是洁净煤技术、煤炭价格、煤炭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国煤炭工业现状,并简述煤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 煤炭生产 煤炭消费 煤矿安全 煤炭科技 中国

1 煤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201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产量的76.8%,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8.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消费量达32.2亿t。煤炭提供了76%的发电量,42%的化工原料,约30%的民用能源。相比之下,日本2009年煤电仅占发电量的18.0%;化工原料几乎完全采用石油和天然气;民用能源几乎完全不用煤,煤炭仅占民用能源消费量的0.1%。

中国煤炭和用煤行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2010年,煤炭工业职工总数估计达65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0万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煤炭用户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数,若按煤炭占这些行业能源消费的比重测算,合计约为850万人。

2010年,煤炭和四大用煤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用煤行业按煤占能源消费比重测算)合计达1.08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5.5%。

2010年,铁路运煤量达15.6亿t,占铁路货运量的50.6%。

2 煤炭生产

中国原煤产量1989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产量达32.35亿t,占世界的44.5%,相当于位居世界第二的美国的3.3倍。

过去10年,中国通过关闭小矿、建设大矿、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国煤矿总数由2000年的3.32万个减到2010年的1.1万个。“十一五”期间关闭小矿9000个,淘汰落后产能4.5亿t/a。

中国千万吨级煤炭企业由2000年的18家,增至2010年的50家。2010年,已有10家5000万t级、5家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产量约占全国的44%。

中国露天开采发展加快。露天矿产量比重由2000年的4.5%上升到2010年的10.0%。

与2000相比,2010年中国原煤洗选比重提高1倍以上,从24.3%上升到50.9%。

中国煤矿安全明显改善。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减少,从2000年的5816人减至2010年的2433人,百万吨煤事故死亡率从4.20人降至0.75人。

表1 中国煤炭工业主要指标

中国已经拥有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矿井。例如,神东煤炭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千万吨级矿井群,年产超过1000万t的有10个,超过2000万t的有3个,2010年原煤产量达2.065亿t。大柳塔矿2010年原煤产量达2263万t,职工仅701人,原煤生产全员效率超过125t/工,世界领先。

中国煤层气产量2010年为88亿m3,其中井下和地面抽采分别为73.5亿m3和14.5亿m3。2005年仅井下抽采23亿m3。

中国煤炭行业已建成十多个不同模式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工业园区,年产煤1500万t,中煤、煤泥和煤矸石供发电,电厂粉煤灰和煤矸石生产水泥,工业和生活废水净化后供电厂循环使用。

中国煤炭工业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美国2010年煤炭工业主要指标见表2。

2010年,中国煤炭企业平均每个职工年产原煤约4.98万t,美国达84.56万t,相当于中国的17倍。中国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为64.3美元/t,比美国平均出矿价37.5美元/t高71.5%。在能源以煤为主的中国,煤价高企影响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010年,中国煤矿事故死亡2433人,美国48人;中国百万吨煤事故死亡率0.75人,比美国的0.049人高14.3倍。

表2 中国、美国2010年煤炭工业主要指标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煤炭生产条件较差。煤炭资源90%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7%。目前矿井平均开采深度已超过500m,东部地区大部分矿井超过700 m,最大已超过1200m。中国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瓦斯涌出量大于1000m3/t/d占46%,有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8%,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8%。相比之下,美国煤炭开采条件优越。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占1/3,储量最大、露天矿产量最多的波德河煤田,煤层埋藏浅,厚度大,剥采比小于3。产量最大的阿巴拉契亚煤田,矿井平均开采深度仅90m,可用平峒或斜井开采,煤层接近水平,厚度适中,瓦斯含量小。

3 煤炭消费

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达32.2亿t,比2000年增长128.4%,比2005年增长37.6%。按热值计算,中国2010年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的48.2%。

2010年,四大煤炭用户——电力、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达17.57亿t、4.58亿t、5.04亿t和1.98亿t。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煤炭是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2008年,中国、美国、欧盟工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58.9%、9.5%和10.2%。

能源以煤为主的中国,2010年人均煤炭消费量达1.827t标准煤,为世界平均值0.741t标准煤的2.5倍。相比之下,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20kg,仅为美国2745kg的11.7%,为世界平均值588kg的54.4%。

中国2009年由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进口12583万t(比2008年增长2.2倍),出口2240万t,净进口10343万t。2010年进口16478万t,出口1903万t,净进口15575万t。

4 煤炭科技

中国煤炭生产利用技术近年取得一些重大突破。目前,洁净煤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洁净煤技术进展见表3。

表3 中国洁净煤技术进展

2010年,中国洗选原煤16.5亿t,入选率50.9%。可节煤1.6亿t以上,减排SO2770万t,减排CO23.2亿t,相当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计大中型水电)的减排量。

2010年,中国水煤浆年产能达8000万t,其中:3000万t用于电厂、工业锅炉和窑炉,5000万t用作气化原料。约2t水煤浆可替代1t燃料油。

2010年,中国已有150台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在运行,其中超超临界机组33台。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290g/kWh标准煤,比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少43g/kWh标准煤。

天津正在建设250MW煤气化联合循环电厂(IGCC),采用污染物回收、碳分离和封存技术,最终达到近零排放。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自主开发的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技术已出口到美国。

中国正在建设年产40亿m3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在建、待建5个项目总年生产能力190亿m3。

2010年8月,全球首套商业化煤制烯烃生产线试车成功,包括年产180万t煤基甲醇装置,年产60万t乙烯和丙烯的甲醇基烯烃联合装置。

洁净煤技术是中国能源的未来,是节能减排最现实、潜力最大、成本效益最高的途径。选煤脱硫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仅为电厂烟气脱硫的1/10。

5 煤炭价格

中国煤炭定价已市场化。近年煤价大幅上涨,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平均出矿价2000年为140.2元/t,2005年为291.1元/t,上涨1.1倍;2010年达435.3元/t,比2005年上涨50%。

中国煤价地区差异大,流通费用畸高,有些地区国产煤价已高于进口煤。2011年7月,23.0 MJ/kg动力煤,鄂尔多斯矿区出矿价为425元/t,山西大同出矿价为520元/t;经铁路运到秦皇岛港的交易市场价为840元/t,海运到广州的市场价达980元/t,广州港从印尼进口的同等热值动力煤的市场价为920~950元/t。

中国2009年发电用煤(标准煤)到厂价达90.5美元/t,远高于美国的58.0美元/t,但比依赖进口的日、德、英、法等国低。部分国家发电用煤到厂价见表4。

表4 部分国家发电用煤(标准煤)到厂价美元/t

6 煤炭与环境

中国数量巨大的煤炭生产利用项目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表5 世界主要国家CO2排放

全国70%的烟尘、85%的SO2、67%的NOx来自煤炭燃烧。2010年,全国烟尘、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829万t、2185万t和2274万t。

2010年,煤矸石排放量约6.4亿t,堆存量约55亿t,占地1.8万ha,矸石山自燃和缓慢氧化排放的SO2超过100万t。

2010年,中国矿井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已达114万ha。

2010年,中国煤矿开采排入大气的甲烷约300亿m3。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2010年排放量达78.79亿t,比2000年增长1.6倍;2010年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48.36亿t,占全球同期排放增量的67%。世界主要国家CO2排放见表5。

2010年中国燃煤排放的CO2占总排放量的82.5%。

中国人均CO2排放量从2000年的2.33t增至2010年的5.88t,增加1.5倍。2010年中国人均CO2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值的4.47t。

中国过度依赖煤炭形成的碳锁定,是低碳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1] 王庆一.中国能源现状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2)

[2] 王庆一.中国煤炭工业:演变及前景(一)[J].中国煤炭,2001(1)

[3] 王庆一.中国煤炭工业:演变及前景(二)[J].中国煤炭,2001(2)

[4] 王庆一.中国煤炭工业面临根本性的变革[J].中国煤炭,2007(2)

[5] 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R],2010

[6] 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2011

[7] IEA.Coal Information 2010[R],2010

Digit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Wang Qingyi
(China Co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haoyang,Beijing 100029,China)

This paper,using the latest data,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coal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coal production,employment,coal mine safety,gas extraction,coal consumption,import and export,coal technology especially clean coal technology,coal price,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so on.

data,coal production,coal consumption,occupational safety,coal technology,China

TD-9

A

王庆一(1935-),江苏人,1956年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煤炭信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中国能源项目专家。自1980年以来,主持或参加70项国家级能源政策研究和科技项目,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40多种出版物上发表230多篇文章。著有《中国能源》(主编)、《能源词典》(主编)、《中国能源年评》、《中国能源五十年》等专著。

(责任编辑 张大鹏)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消费量煤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