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执业资格培养的地籍测量课程教改实践

2012-12-11师学义张建军

测绘通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执业资格测绘土地

田 毅,师学义,付 薇,张建军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城乡土地一体化地籍更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地籍时空数据(库)的建设、城市三维地籍界定等工作的开展,我国的地籍测绘工作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一方面,要求他们不但要熟悉土地产权、产籍理论,掌握面向对象的地籍时空过程表达与数据更新知识,更要精通以现代3S技术(GPS、GIS、RS)为支撑的现代地籍调查方法与手段,以保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连贯性、完整性、准确性;另一方面,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海量的地籍事务,还要求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从业人员,以保证地籍测绘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而,我国现实的地籍作业队伍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如国土资源部人事司2010年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39万从业人员中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的不足10%,懂测绘、熟悉土地产权产籍,可胜任城乡地籍测绘的专业人员更是缺位严重[1]。与此同时,作为培养地籍测绘专业人员的主力军——全国近百所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几十所测绘工程专业,虽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专业总体就业率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但专业不对口现象明显[3],毕业生从事地籍测绘更是少之又少[1-3]。究其原因,既有我国高校扩招过程中软硬件跟进不够、社会产业结构构成不合理,以及大学生自身职业意愿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的影响,但更多的则是因高校执业技能培养薄弱,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高校地籍测绘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我国地籍测绘的人才供需困境。

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籍测量”课程多年的教改经验,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用、实习基地建设、考核与反馈机制等方面,阐述如何以课程为对象,强化高校的职业资格培养,从而为缓解我国地籍测绘执业人员不足,加强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以及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地籍测绘执业资格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1.地籍测绘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通常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由国家人事部门按照专业的不同会同相关部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组织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从业资格进行的评价和认证。它是国家实行的一种人才准入控制制度,标准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是其最大特征。这种制度的确立,对于国家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职业标准,鉴定、规范和管理职业体系,组织、协调和指导某一领域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均非常有益。就地籍测绘工作而言,其作为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石,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显然有必要引入执业资格制度。

事实上,正如国际测量师协会(FIG)所指出的,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是各国地籍工作发展的必然,只有那些既具有扎实的测量技能,同时又懂得土地产权产籍知识的执业人员,才可以胜任技术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地籍工作[4-5]。为此,美、英、澳、德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实行注册测绘师制度,规范地籍测绘工作。与国外不同,虽然我国目前尚无专门地籍测绘的执业资格,但受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重点从纯资源行政管理向资源与资产并重转变的影响。近年来,地籍测绘中的诸多业务也逐步列入注册测量师、土地登记代理人、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范畴。其中,2004年由国家人事部、国土资源部共同设立的土地登记代理人制度更是专门设有了地籍调查科目,进行地籍测绘执业资格考核。

实践证明,执业资格制度的引入,对于规范我国的地籍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作用明显。然而,相对于美、英、澳、德等执业资格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我国的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没有独立的执业制度,地籍测绘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现有从业人员专业背景涉及法律、管理、测绘等多个领域,虽然各自都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对于地籍这种融法律、管理、技术、信息等工作为一体的交叉型工作而言,专业短板明显。如管理类出身的从业人员,测绘技能薄弱;而测绘类出身的人员,其土地产权知识又较欠缺。此外,执业人数少,无法满足地籍测绘人才的现实需求。以土地登记登记代理人为例,自2004年首次举办全国执业资格考试以来,7年累计取得执业资格人数不到地籍从业总人数的千分之一。

2.地籍测绘执业资格对高校“地籍测绘”课程教改的启示

国外经验表明,地籍测绘人员无论是从事土地产权分界、产权变更,还是权属争议中的调查与测量,都需要在大学系统学习过土地法律、经济、测绘类的课程,并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后,通过国家规定的课程考试,才能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这也是保证地籍工作高速、便捷、便宜运行的根本[5]。因此,破解我国地籍测绘执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依托现有课程体系,强化执业资格能力培养。这既是高校相关专业谋求自身的发展,落实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落实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精神,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等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的地籍测绘所需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主要是由土地资源管理或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籍测量”课程承担。但是,受办学背景、使用教材、实习条件、实习手段的影响,不同高校的课程特色差异明显[4-6]。同时,由于执业资格是一个新生事物,尚无成熟经验可循,重新认识和界定高校地籍测绘的课程内涵,开展相应的教改实践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面向执业资格的“地籍测量”课程改革思路

按照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地籍测量”课程是高校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借助现代测绘、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完整、系统地获取与描述土地权属、位置、面积、等级等信息,为国家土地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与数据支撑[7]。它是一门集技术性、法律性、政策性为一体的课程,要求相关的教学工作既要反映测量理论与方法,更要与土地管理紧密结合。基于这一判断,提出如下教改思路。

1.过程规范

要结合地籍工作的标准流程,依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0)、《地籍测量规范》(CH 3—202—1987)、《土地分类》等国家或行业标准安排教学,使学生巩固从权属调查到地籍测量各环节的理论水平,规范实践技能与方法。同时,为提高学习效果,本课程推荐学生选用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丛书作为教材,并配合实践教学编写了《地籍测量课间实习指导》、《地籍测量综合实习指导》、《地籍软件指南》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分层实践

即按照地籍工作实际,层级推进式安排实践教学。包括课前让学生选修“土地资源学”、“土地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弥补土地资源、法律知识上的不足;课中进行地籍测绘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的讲授与示范,打好理论基础;课后依托城乡一体式实习基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的生产实践,提升执业动手能力。当然,每个层次的学习要明确执业资格培养不是生产产品,不能完全量化[8],要在高等教育规律指引下,在保证一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适度进行。

3.适度创新

由于现代地籍测量与一些测绘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结合紧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很有必要。具体的方式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实用性话题,如3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如何运用,超站仪、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机器人等新设备应用于地籍测量有什么优势等[8],激发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入国外优秀地籍测绘教材、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如3D地籍调查的技术与方法等,引导学生把创新意识与具体工作结合,开展专项创新实践。

四、“地籍测量”教改结果与成效

按照上述思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籍测量”课题组自1999年起,经多年努力,总结出一套“以国家《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0)为标准,以课堂教学、技能实验为基础,以综合实践为提升”,面向执业资格的“地籍测量”教改模式,并相应的安排教学内容,构成目的明确、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地籍测量课程安排

1)课堂理论教学:重点是讲解土地权属的界定、地籍测量的理论方法及国家的有关规程规范。注重在讲授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对比我国北京与日本东京的建筑差异、地价的差异,引入为何二者各采用1∶500、1∶250比例尺地籍图的讨论,说明规程中有关精度规定的原因,指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有关内容的讨论式学习。

2)基本技能实验:即在“测量学”、“GIS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使用全站仪、GIS软件等进行地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授课形式以教师示范、学生分组实践为主。考虑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无法做实验或抽象的内容全面介绍给学生[8],课程中的部分新技术与新方法也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

3)综合实践教学:利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地籍产学研基地,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进行地籍调查的方案设计与施测。该基地土地类型丰富,拥有全套的城乡一体式的地籍图件与资料,配有包括日本索佳全站仪、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数字地籍软件包等在内的40余台套设备、软件,为学生执业资格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上述培养方案实施近10年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课程的重心由老师讲授为主变为了学生实践为主。学习期间,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自我考核标准清楚,无论课堂还是实习教学,均能积极参与,并能对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找寻答案。成绩分析表明,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测绘仪器操作使用方法,初步具备地籍执业资格能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成绩优良率达80%以上。其次,经过对8届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发现我校的测绘专业每年均有10余名学生毕业后从事地籍测绘工作,占总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半年时间内均能能适应地籍测绘工作的实际要求,并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本人,均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五、结论与讨论

实践表明,本文提出在“地籍测量”课程中引入执业资格培养,以执业资格要求为准,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推行教改,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新型“地籍测量”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可在满足学生普适性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做到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标准的融会贯通。考虑到执业资格要求的复杂性,本文提出的教改模式还需在实践教材建设、实习手段更新方面更进一步,以满足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对高素质地籍测绘人员的要求,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1]田毅,袁春,师学义,等.我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才需求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1):128-131.

[2]张丰,刘南,刘仁义,等.面向对象的地籍时空过程表达与数据更新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10,39(3):303-308.

[3]陈志刚,张英,高云,等.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37-38.

[4]田毅,侯敏,付薇.地籍测量综合实习中新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5(3):87-89.

[5]陈伟清.从国外注册测量师制度谈我国测绘教育[J].中国测绘,1999(1):36-37.

[6]赵军华,李笑娜,田华,等.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测绘通报,2011(6):90-94.

[7]詹长根.地籍测绘[J].测绘通报,2000(4):3-4.

[8]谭琦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分析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102-103.

猜你喜欢

执业资格测绘土地
我爱这土地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关于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思考
分土地
浅析执业资格考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