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

2012-12-10郑瑞爽郝春柳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050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馆藏河北省图书馆

●郑瑞爽,郝春柳(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 050000)

随着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开展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标的提出,作为城市文化标志和城市文明象征的图书馆,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正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而这个快速发展期正是图书馆文化建设重要的启动时机。本文根据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要求,对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和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以期为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较好较快发展总结经验,提供理论支持。

1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

1.1 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物质层面的图书馆文化现象,它是独立于图书馆员、读者等相关人意识之外的、而且是发生在图书馆及其相关领域内的物质文化现象,是图书馆职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财富和成果。[1]河北省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在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馆舍、馆藏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更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展示了“自由、开放”的文化理念,体现了“亲民”文化、“生态”文化、“信息”文化、“智能”文化、“特色馆藏”文化等文化现象。

(1)在馆舍文化方面:①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馆舍基本上都建在该市的中心位置,在选址上体现了浓郁的“亲民”“便民”文化;② 在建筑风格上,图书馆文化建设呈现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完美地契合了图书馆的使命,如,河北省图书馆馆舍的建筑核心“智慧之塔”,沧州市图书馆馆舍的九宫格图的造型等。③ 内部布局及装饰方面,则体现了强烈的“自由、开放”和“生态”文化理念,如省图书馆每层设计2-3个阅览室,把藏书、阅览、外借集于一个平均面积在700平方米的大空间,馆内公众活动场所和多种功能用房的设计,体现出鲜明“家居”文化特色,尽力保证读者有个舒适的阅读空间。

(2)在图书馆设备文化方面,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体现出了“人本”文化理念和“智能”文化气息。如省图书馆馆区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读者可以在馆区内无线上网;采用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让读者在图书馆可以自主借阅等。

(3)馆藏文化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核心内容,河北省公共图书馆馆藏文化呈现两个文化特征。一是呈现“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特征。馆藏文化历史可以上溯到清代藏书机构文津阁和保定市古莲池书院。但经历史的更迭,文津阁的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北京图书馆收藏。而古莲池书院藏书剩有《莲池书院法帖》38方刻石“石籍”,少量书籍归保定市图书馆收藏。两个藏书机构的馆藏及历史给河北省公共图书馆界留下了无形的、深厚的精神财富。二是呈现“特色馆藏”的文化特征。河北省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其中,“西柏坡”系列文献、“李大钊”系列文献等在我国图书馆界有着很高地位。市、县级图书馆立足于河北省广袤大地,馆藏蕴含着更为原始和深厚的地方特色文化特征。如沧州市图书馆馆藏的武术、杂技类文献信息资源,衡水市图书馆馆藏的内画、年画类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宽城县图书馆收藏的满族特色地方文献等。

1.2 图书馆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制度层面的图书馆文化现象。它是正确解决图书馆各部门、各工序、各环节的业务技术问题,设备使用问题,藏书利用和保管的关系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关系问题,图书馆与读者关系问题,读者之间关系问题的准绳。[2]

在管理体制和制度文化方面,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体现了单一的“政治治理”文化,即遵循传统的政府或主管机构治理的模式。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文化是“直线职能制”文化。这种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组织结构按照图书馆职能包括业务和行政、辅助等职能以及图书馆业务流程来划分部门,管理层次呈现金字塔型,层次多而繁琐;图书馆业务流程过于分散,整体性遭到割裂。

职业资格制度文化方面,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基本上体现了“民主”“平等”“法治”“人本位”的文化理念,目前,河北省公共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主要是通过专业人才招聘和职称聘任两种方式进行。“民主”“平等”“法治”是两种制度执行的前提。职业资格制度文化延伸出了以“馆员为本”的资格技能培训的“人本位”的文化理念。[2]

1.3 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精神(或意识)层面的图书馆文化现象,是在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下长期形成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意识层面的体现。按照图书馆哲学体系所涉及的内容,图书馆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图书馆服务活动、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职业使命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等。

图书馆在分类、编目、借阅、课题研究以及延伸服务等方面开展的服务活动,是凝聚了馆员的聪明智慧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属于图书馆精神文化。如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在全省举办的“燕赵少年系列读书活动”、沧州市图书馆举办的“狮城读书节”、唐山市图书馆举办的“唐山市读书节”等,体现了“信息”文化、“商业”文化、“人本”文化等文化概念。

在职业精神文化方面,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体现出敬畏图书馆制度、维护图书馆权利、对弱势人群的知识关怀、坚持图书馆职业精神的人文精神以及对图书馆职业秉持科学态度并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而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河北省公共图书馆馆员践行着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热爱图书、倡导阅读,主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图书馆服务的平等权利,倡导合作和技术创新,倡导宽容、公正等文化理念。但目前尚没有把职业价值观升华为成文的规定。

2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物质文化发展不均衡

通过河北省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的分析,可以看到,省公共图书馆物质文化发展呈两极化态势:一方面是省、市及部分经济强县图书馆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果。另一方面,部分县级图书馆硬件建设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经笔者多地实地调研,看到很多县级图书馆无馆舍,目前处于关闭状态,不提供任何读者服务;或无独立馆舍,很多县级图书馆与当地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用馆舍;或有独立馆舍,但被网吧或影院挤占等。在馆藏方面,从2009年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数据来看,127个参评县级图书馆中,30个图书馆年入藏量一栏中数据为0,24个图书馆的年入藏数据在500及500以下。这说明2009年河北省近43%的县级图书馆没有购进任何新书。

2.2 精神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

通过对河北省公共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分析,可以看出馆员在日常的读者服务中对图书馆职业精神、职业使命和职业规范进行了长期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却没有从理性的层面进行概括提炼,从而导致了河北各级公共图书馆没有明确成文的职业使命、职业精神及服务理念的局面。

目前,河北省公共图书馆界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只重视制度、纪律等硬性管理倾向,不注意从人的思想深处挖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普遍把图书馆精神文化等同于对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举办文化活动等。可以说,精神文化建设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缺乏明确的目标、方向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和监督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在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的情况下,应逐步加快精神文化建设步伐。

2.3 缺少联盟文化的建设

通过笔者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河北省公共图书馆系统运行体制缺少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联盟文化,导致系统内部不能充分共享知识,不能有效业务管理。为更好阐释联盟文化的作用,笔者利用系统工程相关原理,提出河北省公共图书馆联盟模型(如图所示)。河北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可以看作一个由省、市、县、乡镇、村级图书馆组成的系统。图中圆圈表示整个联盟(系统),内部为省、市、县、乡镇、村级图书馆系统要素,要素之间的箭头表示各要素之间信息流通渠道,外部箭头表示系统外部各种外部影响因素,如政府政策、研究成果、发展动态等。河北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如果缺失联盟文化,内部各要素之间不能充分共享信息,将导致外部影响因素只能对内部局部要素起作用,引起外部因素对整个系统作用失灵,导致系统内耗严重。

图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示意图

2.4 “社区”文化理念薄弱

这里的“社区”文化是指图书馆以“亲民”“爱民”和“便民”为主导思想,以长期培养人们对图书馆的使用习惯为核心,从而使图书馆得到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它是图书馆必备的文化关怀。河北省社区图书馆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社区”文化建设意识不强。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社区有346个,社区图书馆(室) 零星分布,规模小,基本上面积在20—40平方米,藏书基本上在千册左右。藏书中新书极少,多数图书是社区居民捐赠的过时版本,内容陈旧,可读性差。总体藏书质量低下,很少有读者问津。[3]

2.5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VI)的欠缺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视觉和其它感觉的功效,视觉识别系统(VI)的目的正是是借助视觉符号元素来传达办馆理念,反映服务特色,展现独特个性,鼓舞员工士气等。目前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新馆的不断涌现,正是有效导入视觉识别系统(VI)的最佳时期。经调研分析,一些新建图书馆在外部造型和内部装饰颇费心思,但大多缺少一套成熟权威的识别系统。

3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途径

3.1 共同努力,促进公共图书馆物质文化平衡发展

(1) 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县级图书馆的发展,认识到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河北文化大省建设,是河北省整体文化建设要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来讲,县级图书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建设方面需要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同“给力”“给大力”,共同解决县级图书馆物质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省市级图书馆要重视县级图书馆的发展。省市级图书馆要加强与县级图书馆的信息交流,让县级图书馆了解全省图书馆界的动态,了解其它馆的文化建设情况。图书馆界应多举办一些以县级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为中心的评比活动,以激发县级图书馆发展物质文化的动力,也让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接上地气儿”。

(3)图书馆自身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所谓“他助不如自助”,县级图书馆要注重吸取当今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的系列成果,提高物质文化建设水平,强化物质文化建设意识,加强馆藏体系建设,让馆藏变得更有“本馆特色”。

3.2 内涵与形式并重,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图书馆领导应认识到自己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文化的建立,要求领导要明确图书馆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将其提炼升华为全体馆员共同的价值观,然后才可以谈到建立特有的图书馆文化。

(2)提炼图书馆精神文化内涵,并加以设计。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们应清醒认识到精神文化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要性。以省、市图书馆为核心的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应逐步总结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层面内容,加以理性概括,用确切的文字把主导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固化成确切的文化理念。精神文化的设计可以采取专家帮助、群众参与的方式,并进行推广和完善。

(3)做好精神文化理念的灌输与传播。一方面要打“持久战”。图书馆管理层应该认识到精神文化的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向全体馆员灌输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使馆员认同该文化,从而形成合力,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措施有力”。如采取组织编写图书馆文化手册、强化文化训导等活动来推动精神文化理念的贯彻推广和完善。总而言之,图书馆精神文化的灌输和传播不是附庸风雅的应景之作,不能浅尝辄止,而是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导向,它不仅要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推动力,更要成为图书馆长远发展和员工健康成长的持久源动力。

(4)增加精神文化的仪式感。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而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充盈可以弥补馆员产生的心理落差,消除职业倦怠。笔者认为,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规范的文化礼仪,还要让灌输措施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这对增加馆员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都有积极作用。

3.3 以小搏大,培养图书馆联盟文化

(1)确定培养联盟文化的目标。联盟文化的特征是信息共享支配联盟的一切行为,是整个联盟共同的追求和信仰,是联盟共同的道德意识和自然常态化的行为。

(2)联盟文化培养的措施。一方面,增加公共图书馆联盟个体之间的互助或关联行为,如联合编目、资源合作存贮、电子资源建设、公共检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协作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共享、在职人员培训与业务辅导、合作进行图书馆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相关问题的研究等;也可以逐步开展全省图书馆“一卡通”工作,选取条件比较成熟的市、县、乡镇、村作为试点,待到条件成熟,在全省铺开。另一方面,增加联盟个体之间信息交流通道,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业务交流。

(3)提高联盟系统与外部的交流意识。对河北省公共图书馆联盟来讲,国家的政策、方针、法规,网络技术,管理技术,读者需求等都是外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要通过系统内部要素并通过内部要素的信息流通才能对系统起作用。各级公共图书馆对于外部要素保持敏感,捕捉到的相关信息要通过良好的内部交流渠道,及时取得其他图书馆的支持和帮助,共享经验和成果。

3.4 循序渐进,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区”文化建设

(1)公共图书馆保持“吸引读者到馆”的积极性。鉴于各个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不同,采取多种措施吸引读者到馆,要努力找到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点。

(2)为“社区”文化发展找到媒介,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以石家庄为例,发展城市社区图书馆,首先要做好摸底统计工作。其次做好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规划,避免盲目建设。第三要做好资金的持续保障,争取政府设置社区图书馆(室)专项经费,同时做好社区图书馆(室)的考核评估工作。鼓励私营企业、公益性基金和个人捐赠参与到社区图书馆建设中来。第四,做好社区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工作。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对社区图书馆(室) 制定相关扶持计划,开展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项目、考核评估等业务工作。最后,动员社区居民全员参与,强化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群众基础。

(3) 采取具体措施促进“社区”文化理念的形成。① 社区图书馆要建设特色馆藏文化;② 成为社区信息咨询的提供者,提供如房产、寻物等生活信息;③ 采取社区读书会、亲子活动、音乐戏曲欣赏、棋艺比赛等活动形式,培养读者使用社区书馆的习惯理念。

猜你喜欢

馆藏河北省图书馆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河北省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