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胀气的诊治
2012-12-10吉洛日各
吉洛日各
四川省昭觉县竹核乡中心兽医站,四川昭觉616150
牛瘤胃胀气主要是其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草料,在瘤胃菌群的作用下过度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瘤胃膨胀,随后出现反刍和嗳气障碍;或者是采食了块根类食物(如马铃薯、圆根萝卜等),造成食管阻塞,继发瘤胃胀气。
1 发病情况
2012年4月,笔者诊治了3例牛瘤胃胀气,1例是牛只采食马铃薯时造成食管阻塞,另外2例是牛只采食了带水的光叶紫花苕。患牛到达竹核乡兽医站时病情已非常严重,经疏通食道和瘤胃穿刺后,再灌注适当的药物,病情得到控制,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2 病理分析
原发性瘤胃胀气最易发生在春末夏初阶段,特别是在牛只大量食用带有水分的高蛋白枯萎牧草后,易发生非泡沫性瘤胃胀气。泡沫性瘤胃胀气是由于牛采食了含有较高特殊蛋白质、皂角苷、果胶等的豆科植物,导致瘤胃液的粘稠度增高和表面张力降低,从而形成大量的泡沫。
继发性瘤胃胀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多继发于慢性前胃迟缓、食管阻塞、真胃扭转、慢性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
3 常见临床症状
瘤胃胀气患牛病初频发嗳气;嗳气停止以后,患牛表现为站立不安,呼吸高度困难,可视粘膜发紫,瘤胃触诊紧张而有弹性、叩诊有鼓音、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后期病牛张口呼吸,全身出汗,步态不稳或卧地不起。
4 诊 断
3个病例的畜主称早上给患牛饲喂过马铃薯或光叶紫花苕,从发病到就医均已有半天时间。
笔者观察发现,病牛的左侧肷部膨胀特别明显,右侧腹部也明显增大,呼吸困难,流涎,没有反刍和嗳气,体温正常,瘤胃蠕动停止,叩诊瘤胃呈鼓音,其中1头病牛的食管内有一圆状物。
根据主述和患牛临床症状进行诊断,2头病牛为典型的原发性瘤胃胀气,另1头病牛为继发于食管阻塞的瘤胃胀气。
5 治 疗
该病发展迅速,需及时治疗。治疗原则是排气减压,止酵,消除酸中毒,除去瘤胃内的有害内容物,维持循环血量,恢复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前胃机能。
1)食管阻塞。让保定人员抓好牛鼻,将直径约2cm的胃管(或比较结实而柔软的水管)从牛鼻孔插入到食管,然后慢慢向下推送,使阻塞物进入瘤胃内。在向牛鼻孔插入胃管时,动作一定要慢、准,不能插入到其气管内。
2)原发性瘤胃胀气。施用瘤胃穿刺手术,穿刺部位在左侧肷部、髋结节水平线上(即瘤胃胀气时的最高点)。首先对穿刺部位用碘酊消毒,然后左手将术部皮肤向瘤胃壁方向压紧,右手将消毒好的套管针在脊突与穿刺点的腹壁间呈60°角用力刺入,达到一定深度并确定进入瘤胃后,将针栓拔出;放气过程中若瘤胃有蠕动,套管针也要跟随转动,以确保放气畅通。放气时不宜过快,防止大量血液回流至心脏,造成牛因脑部缺血而昏厥。放气完成后,用注射器向套管针内注入消气灵20mL,然后左手紧压牛腹壁,右手拔出套管针,同时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消毒、止血。
3)中药处方。木香40g、槟榔30g、青皮40g、陈皮40g、厚朴45g、芒硝45g、枳壳30g、二丑30g、香附子30g、大黄30g、黄柏30g、三棱30g、莪术30g,水煎,灌服。
6 术后管理
手术后注意牛身的清洁卫生,防止蚊子或苍蝇叮咬术部伤口;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当天禁喂饲草料,第2天视情况逐渐增加饲喂量;避免病牛采食霉败、易发酵饲料和带有露水的牧草;在牛舌上涂抹适量食盐,刺激舌头运动;注意观察术部,如有感染应及时进行消炎治疗。
7 体 会
1)该病发作较急,一般治疗时患牛病情都已较严重,故处理此种病例要快、准、狠,即对病情的诊断要快、不能犹豫,判断是原发性瘤胃胀气还是继发性瘤胃胀气时要准确(必要时可先穿刺放气再诊断),手术时要狠(需扎针或插胃管时,不能手软)。
2)胃管从鼻孔插入到食管,牛会有吞咽动作;如插进了气管,牛会发出呛气声,胃管里也会有气体排出,此时需拔出胃管重新操作。
3)术后一定要观察一段时间,以防胀气复发。
[1]陈振旅.实用家畜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赵兴绪,魏彦明.畜禽疾病处方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