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赤疏肝汤治疗口疮60例疗效观察

2012-12-09邓庆华高于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口疮心脾疏肝

邓庆华, 高于英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口疮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溃疡,小如芝麻,大如黄豆,易反复发作,多在饮食刺激时发生剧烈疼痛,女性多在经前复发或加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导赤疏肝汤治疗口疮,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21例,女39例;16~20岁11例,21~30岁18例,31~50岁22例,51~70岁9例;根据辨证属心脾积热者40例,阴虚火旺者12例,气血亏虚者8例。

1.2 诊断标准 以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 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口腔黏膜溃疡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黏膜大多充血;病程2~7 d,最长者反复发作10余年;应与狐惑病、疱疹性口腔炎等相鉴别。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口疮”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采用导赤疏肝汤为基本方治疗,方药组成:生地黄15 g,淡竹叶6 g,木通6 g,柴胡15 g,枳壳15 g,香附10 g,陈皮10 g,川芎15 g,生甘草6 g。临床随证加减。心脾积热者重用生地,可用至25~30 g,加麦冬15 g,黄芩10 g,栀子6 g,薄荷6 g,川黄连6 g;阴虚火旺者加黄柏15 g,知母15 g,丹皮15 g;气血亏虚者加党参20 g,黄芪20 g,当归20 g,熟地20 g,白术20 g,茯苓20 g,白芍15 g,生甘草改用炙甘草10 g;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者,宜寒温并重,加熟附片20 g,肉桂6 g等。2日1剂,开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200 mL,连服3剂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酸冷及肥甘厚味。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好转:口疮虽然时有复发,但数量减少,程度减轻;未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42例,好转18例。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32岁,于2003年5月19日初诊。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余,几乎每月均有发作,发作时间多在月经前1周,经净后口疮亦逐渐愈合,下次月经前再发,周而复始,轻则在舌尖、唇内侧发1~2个溃疡,严重时舌边尖、唇内、颊黏膜、咽喉部均有散发溃疡面,可多达4~5个,饮水、进食疼痛剧烈,苦不堪言。曾服用“甘草锌胶囊、维生素B1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多种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此次又值经前期,口疮复发,自服“导赤片、清肺抑火片”后口疮不愈,反致上腹隐痛、腹泻稀便,来诊要求中药调理。查体可见其上唇内黏膜有3个大如黄豆、小似米粒的溃疡面,右下第一磨牙处牙龈根部也有1溃疡面,基底红肿,触痛明显,伴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形瘦、面色萎黄,口气臭,腹胀,下腹坠胀感明显,心烦易怒,眠差,夜间但感着被身烦热,去被身又冷,晨起头昏头痛,身倦乏力,口干苦,尿短黄,舌暗红,苔薄黄稍腻,脉细数。患者病情复杂、病程日久,累及五脏,虚、实、湿夹杂,治疗颇为棘手。细思之,曾有医家言:“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然患者有心火、脾湿、肝郁、肾虚之证交织互结。遵循火宜降、湿宜燥、郁宜疏、虚宜补的治疗原则,辨证属于脾虚湿滞、肾虚肝郁、虚火上炎、心肺有热。治宜健脾除湿,疏肝解郁,补肾固本,清泻心肺。用药则应清、温、补、疏并重。以导赤疏肝汤为基础方,组方如下:生地黄15 g,淡竹叶6 g,木通6 g,柴胡10 g,枳壳10 g,香附10 g,郁金15 g,陈皮10 g,川芎15 g,栀子6 g,川黄连3 g,薄荷6 g,党参20 g,黄芪30 g,苍术15 g,白术15 g,茯苓20 g,熟附片20 g(开水先煎1 h),肉桂6 g,甘草6 g。服2剂后,自感口腔内疼痛明显减轻,月经已行,心烦易怒及腹胀感减轻。再服2剂口疮愈合,腹胀痛消失,二便调。此后口疮仍时有发作,服此方加减每获良效。

5 体会

本病多因进食辛辣刺激之物致心脾积热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而发,或因劳伤耗损真阴,虚火旺盛,上炎口腔而发病。目前口疮产生的病因、病理不完全清楚,但可以认为与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遗传有关。在治疗上,根据祖国医学“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认为口疮多为心火下移于小肠所致。舌为心之苗,导赤散清心火,是治口舌生疮的有效良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笔者在临床治疗口疮时观察到,因口疮影响进食,甚至影响语言,且易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多数患者伴见心烦易怒、腹胀口苦、嗳气频作、大便不畅,女性患者甚至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肝郁气滞症状。肝为将军之官,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气血失调,经络不通,全身脏腑、器官功能活动也就失去正常调节,继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气有余便是火。口疮之火,不能独责之于心。因于忧思恼怒、嗜酒肥甘而致心脾结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为实证;年老体弱或劳倦内伤、气血不足、肝肾阴亏,虚火循经上炎发为口疮为虚证。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口舌生疮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或以理中汤、或以蜜附子之类反而治之方可痊愈,此寒热之当辨也。”由此,笔者认为,口疮的发生,与心肝二脏密切相关,治疗应着重清心火、疏肝气,兼顾它脏,清补适宜,采用导赤疏肝汤加减治疗口疮。方中导赤散清心经之火,利水通淋,导心经之火从小肠而出。景岳认为:“火炽于内,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故采用导赤散的清降抑火治心高位之火,其效最速。柴胡疏肝散舒肝理气、活血止痛,气行则血行津亦行。治火宜治气,气散郁解而火热亦可消。二方合用,互补其短而助其长。因血虚也可生热,肝郁亦能化火,所以临证时根据辨证,以导赤疏肝汤为基本方,气血亏虚者加八珍汤气血双补,阴虚火旺者加黄柏滋阴降火、知母养阴清火、丹皮凉血行瘀。心脾积热者重用生地凉血滋阴以治心火,加黄芩、栀子苦寒泻火,合用以清心肺之热。麦冬苦寒质润,助生地养阴清火。用小剂量薄荷、川黄连相伍意为引药入阳明经,使上炎之火得散,又不致宣散太过,内郁之热得降,又不致苦寒伤胃。诸药合用,凉血清心、肺、胃,使上炎之火热从泻火而降,血热从甘凉滋润清除,使毒热内彻而解。病程日久者,此为虚火作遂,方中加熟附片、肉桂温暖脾肾,壮元阳破阴寒,合补气健脾如八珍之味以除阳虚寒凝、气血津液不行所致之郁火。以导赤疏肝汤为基本方,临床上配伍灵活多变,除治疗口疮外,对治疗目赤痒痛、咽喉肿痛、酒糟鼻等上焦病证也有较好疗效。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猜你喜欢

口疮心脾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治口疮验方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我长口疮了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