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先天性梅毒25例临床分析
2012-12-09毛旭琴江苏省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12001
庄 骏 毛旭琴 江苏省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212001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孕母患早期梅毒未经治疗,其胎儿大多会受到感染。近几年,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儿中男9例,女16例。早产儿5例(胎龄34+4~36周);足月儿19例,其中足月小样儿1例。出生体重2 300~3 480g,入院时日龄20min~3d。2008年2例,2009年3例,2010年7例,2011年8例,2012年1-6月5例。出生有窒息1例,孕母有不良生产(死胎1例,流产4例)。
1.2 临床资料 出生时呼吸困难伴口周发绀的5例,皮肤损害(皮肤斑丘疹,干燥、脱屑,足掌水疱)5例,鼻塞3例,腹胀1例,肝脾肿大2例,贫血2例,黄疸、血小板减少2例,两肺闻及湿性啰音3例,蛋白尿2例。无症状者12例。
1.3 实验室检查 25例患儿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25例患儿母亲RPR+TPPA均为阳性反应。25例患儿中白细胞增高6例(16~25.5)×109/L,血小板减少2例(85~90)×109/L,贫血2例,血红蛋白(8~11.5)g/L,血常规正常15例。C反应蛋白增高3例(12~35)mg/L。蛋白尿2例(尿蛋白++)。尿液正常23例。5例脑脊液检者中:1例蛋白增高,2例淋巴细胞增多,3例脑脊液RPR+TPHA阳性。
1.4 X线检查 25例中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斑点状影12例,四肢长骨片示骨膜增生或(和)骨质破坏9例。
1.5 治疗与转归 25例患儿入院后均采用青霉素G治疗,剂量为10~15万U/(kg·d),头7d按5万U/(kg·次),每12h1次静滴,7d后改为每8h1次静滴,总疗程10~15d,治疗期间未出现赫氏反应等副作用。除2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3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18例获得随访,血清RPR皆于生后9个月内转阴,后多次复查未复发,生长发育良好。
2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的病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因而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梅毒在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再次发生和流行。近几年,随着育龄妇女梅毒发病率的增加,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我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25例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其发病率逐年增高。2008年全年2例梅毒患儿,2010年上升至7例,2012年1-6月已5例,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16孕周前由于螺旋体被绒毛膜朗罕巨细胞层阻断,较难进入胎儿体内,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据统计,被感染的胎儿出生时即有临床症状者仅占40%,而60%无症状[2]。因此,极易被误诊或漏诊。多年来,我院对所有来院产检的孕妇均进行梅毒的筛查,确诊感染梅毒所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给予梅毒血清学检查。本组25例患儿母亲RPR+TPPA均为阳性,但发现阳性的孕龄不等,其中大部分未重视,少部分治疗不充分或不正规。本组25例梅毒患儿中12例出生时无症状(占48%),仅梅毒血清学检查RPR+TPHA呈阳性反应,而该类患儿的确诊,均有赖于产前对孕母常规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因此,每一孕妇在产前进行梅毒的筛查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对于临床上有妊娠或分娩异常,新生儿出生后有不明原因的肢端、掌跖脱皮水疱,皮肤斑片疹,鼻腔内分泌增多,黄疸、贫血等症状应仔细追问其父母性生活史,及时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梅毒患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胎儿感染梅毒与母亲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孕母患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感染,其胎儿几乎均会受累,其中30%胎儿发生死胎、死产、流产和早产。受染的新生儿病死率达25%~30%,孕期经适当治疗者,新生儿患病率明显下降[3]。有报道,梅毒孕妇在妊娠早期得到充分治疗者,可以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在妊娠20~24周时如得到充分治疗,则有可能治愈胎儿先天性梅毒,但不能预防所有先天梅毒胎儿的出生,在妊娠晚期才开始治疗,将有相当数量的先天梅毒患儿出生[4]。在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长期对所有的孕妇进行梅毒筛查[5],且强调在妊娠的头3个月进行筛查,然后进行正规治疗,控制早期感染的梅毒,以减少先天性梅毒。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较多、居住密集,孕妇自我保护意识和优生优育观念差,孕期保健知识贫乏,怀孕后不能及时并且到正规医院进行孕期检查,易造成梅毒的漏筛。因此,相关部门对胎传梅毒危险性高的地区和人群的监测应给予重视。
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早期治疗。目前青霉素仍是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除非是对青霉素过敏)。虽然红霉素,头孢曲松钠对梅毒螺旋体有治疗作用,但不如青霉素,青霉素剂量不需很大,但延长作用时间可提高疗效。疗程结束应在2、4、6、9、12个月追踪观察血清学实验,如治疗较晚者应追踪更久,直至血清学试验持续下降最终阴性,有效的治疗RPR滴度应于6个月内下降,如果滴度不降或上升应重新治疗。因此对于早期先天性梅毒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充分治疗,预后良好,治疗过晚,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死亡。
[1] Chen ZQ,Zhang GC,Gong XD,et al.Syphilis in china,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J〕.Lancet,2007,369(9556):132-138.
[2] 康丽文,肖昕,余明,等.先天性梅毒〔J〕.中国医刊,2005,40(10):31-32.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5.
[4] 樊尚荣,董悦.先天梅毒〔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1):61.
[5] CDSC.Screening pregnant women for syphilis〔J〕.Commun Dis Rep Wkly,2000,10: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