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生存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12-08孙爱真
孙爱真
(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保山678000)
新生代农民工,也被称为农民工“二代”,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他们目前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大约1亿人。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一词首次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比较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渴望融入城市。同样,新生代大学生意指“80后”、“90后”大学生。当前,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的研究非常重视,对二者分别进行研究的成果非常多。然而,把农民工和大学生两类新生代群体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非常少,特别是基于两类群体生存状况的对比研究更少。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进而会带来收入竞争、市民化问题的竞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相关的政策启示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的共性与特性
(一)趋同性
1.年龄、成长经历相仿
根据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2010年的调查,在深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7.6岁,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3.7岁,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1.7%,年龄在20至25岁的占46.2%,年龄在25岁至30岁的占32%。这一年龄结构与新生代大学应届毕业生几乎相同。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辍学后多数寻求到城市打工,对农业和农村没有太多的依恋,渴望在城市找到自己的归宿,对脏累差的工作嗤之以鼻,更注重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新生代大学生由于升学的原因获得了到城市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对务农知之甚少,甚至排斥农业活动,多数人把留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发展作为唯一目标,把较多的时间花在择业上而不是随意就业,对重体力工作根本不愿涉及。可以看出,两类群体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
2.身份的相互转化
一方面,有些新生代农民工在从事新生代大学生的工作;另一方面,有些新生代大学生在从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新生代大学生所占比例超过5%,且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
3.生活方式相似
由于年龄和成长经历的相似性,新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诸多共同点。第一、喜欢消费,储蓄意识不强,啃老现象普遍存在。两类群体在获得收入后,首先是满足个人的一定档次的衣食住行、交际需要,比如对时尚手机、时尚服饰的需求、朋友聚会的需求。由于两类群体在职业生涯初期收入不高,这些消费需求在收入中占有的比例越高,会造成储蓄减少、甚至为负数,最终会出现啃老现象。第二、虚荣心强、耐受力低,生活质量要求高。根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假说,一个人的消费不是由其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其永久收入决定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预期的一生总收入与预期寿命来决定现期消费,这样才不会降低生活质量。两类群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总喜欢与同龄人、与当地市民的生活水平比较,虚荣心较强,而耐受力极低,不愿意过苦日子。
(二)差异性
1.新生代农民工的优势
第一,有较多的亲缘、血缘关系可以利用。新生代农民工从中小学辍学后就加入劳动大军,带领他们步入职业生涯的主要是家庭成员、亲戚、同乡,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双方结成了紧密的关系,最终形成了“防水之乡”、“建筑之乡”的集群式发展道路。每年年初,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商谈新一年的就业区域、就业方向、团队成员等。新生代农民工的第一份职业往往是被动的,主要是根据带领自己入行的家庭成员、亲戚、同乡当年的收入高低决定的,而这种简单的选择方式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第二,单一的知识结构,对微观环境把握能力强。由于被动的职业选择模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具有单一的技能,只能从事与本行业相关的少量工种的工作。然而,这种细分的岗位却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专业化的发展,他们能熟练驾驭本行业、本工种的微观环境。
第三,实践能力较强。他们从学徒工、普通技工做起,直到师傅、高级技工,经历了较长时间较为完整的职业历练,部分优秀的新生代农民工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第四,有农业收入作为保障。目前,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尚未完全城市化,很多人的户籍仍然在农村,农忙季节仍然回乡从事农业劳动,转移尚不彻底。与新生代大学生相比,他们既有农业收入又有打工收入。
2.新生代大学生的优势
第一,学历较高。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大学生最明显的优势是拥有较高的学历,为了最大化这一优势,对学历有明显要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成了香饽饽,每年报考人数有数百万之巨,仅次于高考。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对宏观环境把握能力强。新生代大学生接受过完整的学科知识训练,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锻炼,因此其知识结构相对多元化。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后,能从国家、行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宏观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可以借助人才市场等正规招聘渠道实现就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很少靠亲缘、血缘关系实现,而是更多的通过公务员考试、企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等实现。
第四,上升空间较大。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理论,新生代大学生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较好,因此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有较多的机会向更高职务晋升,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拥有操作技能,上升空间相对较小。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对比
(一)工作岗位的对比
第一,蓝领与白领。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是技工工作,多数在第二产业,属于蓝领阶层,而新生代大学生多数从事管理、高科技工作,多数在第三产业,属于白领阶层。
第二,私人部门与国有部门。国有部门招聘的高门槛造成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在私人部门工作,目前这一政策限制尚没有解除的迹象,只是个别地区个别岗位开展了招聘新生代农民工的试点工作。另外,由于两类群体的培养目标、能力差异等使得政策限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三,闲暇时间的少与多。调查显示,若两类群体都在私人部门工作,其闲暇时间大体相当,若拿私人部门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国有部门的新生代大学生相比,其闲暇时间明显少于新生代大学生。
第四,岗位的流动性与固定性。总的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岗位流动性强,他们中的部分人员喜欢以流动摊点的形式经营商业,不愿加入正规的公司,纪律性不强。相反,新生代大学生多是在正规组织工作,组织纪律特征鲜明,工作较为稳定。
(二)收入的对比
第一,工资收入方面,职业生涯初期两类群体收入趋同,甚至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收入稍高。特别是两类群体具有激烈竞争的三种岗位:对学历要求不高的岗位,如营销员、话务员;对实践技能要求不高的普通工人、餐饮酒店服务员;一般管理岗位,双方收入差距不大。而到了职业生涯中后期,两类群体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新生代大学生工资收入大大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第二,财产性收入方面,新生代大学生普遍高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对国家政策不甚了解,加上股票、基金、债券、外汇、黄金等投资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投资意识明显不如新生代大学生。富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多数人选择回家盖新房,少数人在城市买房,因此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相对狭窄,财产性收入较少。
第三,社会保障等福利收入方面,新生代大学生高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新生代大学生多数选择在正规组织工作,缺少农业收入的保障,因此参加社保的积极性较高。部分在国有部门工作的新生代大学生虽然工资收入偏低,但三险一金等福利保障较为完善,福利收入较多。然而,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大、流入地与流出地福利保障制度和水平不同,造成难以结转,因而参加社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市民化程度的对比
第一,融入城市的意愿不同。从个人融入城市的意愿看,新生代大学生由于户籍被转出、脱离土地的原因,加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更强。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地和户籍的束缚,加上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因此融入城市的意愿偏低。从家庭成员融入城市的意愿看,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共同语言的障碍,又受到门当户对思想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配偶多数是农民工,新生代大学生的配偶多数是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之间通婚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家庭成员融入城市的意愿大致和个人的意愿一致。
第二,获得当地户籍的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过去买房可以入户,这样一种以财富论户籍的模式使得两类群体入户的难易程度差别不大。然而实行新的户籍制度、比如积分制以后,农民工由于学历、专利、英语等积分不高,获得户籍的难度加大。
第三,与市民的交往程度不同。新生代大学生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都在积极的与所在城市的市民交往、参加各类社交活动。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是在工作中与市民交往,工作之外双方的交往较少。另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居住在城市的郊区,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接触的多是各地的农民工,而新生代大学生居住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和市民的接触机会较多。
第四,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新生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因此他们利用先进的工具积极涉猎最新的知识。比如在新媒体、资讯、互联网的使用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上网主要进行QQ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娱乐的因素较多。而新生代大学生除了利用网络进行娱乐外,更多的是借助网络学习和工作,以提升职业能力、延长职业生涯,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这和市民的学习模式大体一致。
三、两类群体的发展之道
应该说,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市民化程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比研究的结果将有利于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找准自身的定位,培养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合理编制岗位说明书、界定岗位需求,有利于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为彻底扭转两类群体堪忧的生存状况,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从短期来说,政府的帮扶变得日益重要
从短期看,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是当今劳动大军中的两类弱势群体,随着高房价时代的到来,他们在城市的生存成本日益增加,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的主流生活,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第一、政府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特别是要改进金融服务,为有条件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第二、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积极培育创业主体,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规范组织用工行为,加强劳动执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三、政府应放宽户籍限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解决两类群体的市民化问题,比如放宽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条件。
(二)从长期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日益紧迫
近年来我国“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这类产业需要较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然而由于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加上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使得农村环境大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大提高,特别是子女教育问题,造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就近转移、东南沿海企业出现“民工荒”。同时,由于第二产业的工人主要来自于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岗位用人需求有限,加上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浮躁的就业理念,但从长期看,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
因此,各级政府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吸纳两类群体就业的优势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要努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下大力气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当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得很小时,两类群体的就业理念就会有所改变,在收入、岗位、市民化程度等方面的定位就会越来越合理。最后,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当务之急,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步加深,两类群体的失业在所难免,两类群体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要进一步拓宽,两类群体应该被列入福利保障的范围,并且要加大保障的力度。
(三)从根本上来说,实现差异化竞争是必由之路
从根本上看,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差异化竞争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战略,对两类群体的发展同样适用。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两类群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新生代的产业工人队伍。随着世界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巩固,我国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借鉴德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我国的产业工人可以从新生代农民工中来选拔。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展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岗前培训,部分新生代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到职业学校接受再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二,通过学历教育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也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各高等学校可以发挥培养党和国家接班人以及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优势,开设合理的专业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差异化竞争,进而在劳动市场上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通过分工实现专业化,带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1]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DB/OL].[2010-07-15]http://news.sohu.com/20100715/n273527515.shtml
[2]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费方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龙翠红,洪银兴.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民工荒”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2):73-77.
[4]李义平.地方政府行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B/OL].[2011-05-30]http://finance.jrj.com.cn/people/2011/05/30113510085252.shtml
[5]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