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助果蔬高产

2012-12-08李荣刚

烟台果树 2012年3期
关键词:行间反应堆菌种

李荣刚

江苏滨海市农林环能处·224500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科学利用秸秆资源,大幅度提高瓜果蔬菜产量,改善品质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在反应堆专用菌种、催化剂和净化剂的作用下,将秸秆定向、快速地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和有机无机养料。在每667 m2大棚应用秸秆不少于4 000 kg的情况下,可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4~6倍,在寒冷冬季能使20 cm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2~3℃,使病害大大减轻,用药量减少60%以上。第1年可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连续应用3年,可基本不用化肥而皆能保持作物高产。该技术用秸秆替代大部分化肥,用植物疫苗替代大部分农药,有显著的增产、增质、增效和突出的经济生态效益。目前,该技术在江苏已经辐射到苏北地区,江苏省农委正在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主要用于冬暖式大棚、早春大拱棚作物和露地果树。反应堆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内置式反应堆,又分为行下内置式反应堆和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多采用行下内置式反应堆;另一种是外置式反应堆。晚秋、冬季、早春适宜以内置式为主、外置式为辅;晚春、夏季和早秋适宜以外置式为主、内置式为辅。

1 内置式反应堆

1.1 行下内置式反应堆操作时间 晚秋、冬季、早春建行下内置反应堆,如果不受茬口限制,最好在作物定植前l0~20 d做好,晚春和早秋可现建现用。

1.2 行间内置式反应堆操作时间 一般用于8月底9月上旬定植比较早的作物,如番茄、菜椒等。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操作较适宜。

1.3 行下内置式反应堆操作方法 在小行(定植行)位置,顺南北方向挖一条略宽于小行宽度(一般 70 cm)、深20 cm 的沟,然后把 150~200 kg饼肥和用麦麸拌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在秸秆上,再用铁锨轻拍一遍,让菌种漏入下层一部分,覆土18~20 cm。在大行内浇大水湿透秸秆,水面高度达到垄高的3/4(果树应在扣棚提温前7 d浇水)。浇水3~4 d后,将提前处理好的疫苗撒在垄土,并与15 cm表土掺匀,找平垄,在垄上用14号钢筋打3行孔,行距20~25 cm,孔距20 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等待定植。

1.4 行间内置式反应堆操作方法 在大行间,顺南北向挖一条略窄于小行宽度 (一般50~60cm)、深15 cm的沟,将土放在垄背上,或放在两头。把提前准备好的秸秆填入沟内,铺匀、踏实,高度为25 cm。南北两端让部分秸秆露出地面,然后把用麦麸拌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在秸秆上,再用铁锨轻拍一遍,让菌种漏入下层一部分,覆土10 cm。浇水湿透秸秆,然后及时打孔即可。

1.5 注意事项 一是秸秆用量要和菌种用量搭配好,每500 kg秸秆用菌种1 kg。二是浇水时不要冲施化学农药,特别要禁冲杀菌剂,但作物下可喷农药预防病虫害。三是大行浇水后4~5 d要及时打孔,用14号的钢筋,每隔25 cm打l个孔,要打到秸秆底部,浇水后孔被堵死要再打孔,地膜上也要打孔。生长期内保持每月打1次孔。四是减少浇水次数,一般常规栽培浇2~3次水,用该项技术只浇1次水即可,切忌浇水过多。有条件的,用微滴灌控水增产效果最好。该不该浇水可用土法判断:在表层土下抓一把土用手一攥,如果不能攥成团应马上浇水,能攥成团则不要浇水。在第1次浇水湿透秸秆的情况下,定植时千万不要再浇大水,只浇缓苗水。五是前2个月不要冲施化肥,以避免降低菌种和疫苗的活性。后期可适当追施少量有机肥和复合肥,每次每667 m2冲施浸泡7~10 d的豆粉、豆饼等有机肥15 kg左右,复合肥10 kg左右。

2 外置式反应堆

2.1 操作方法 在大棚内靠近门口的一侧,离开山墙60 cm,依据大棚宽度,南北方向挖一个长5~7 m、宽1 m、深80 cm的贮气池。在池子靠近作物一侧的中间,向里挖一长100 cm、宽80 cm、深度略深于池底的方形坑用砖砌好,用水泥抹面,或用厚塑料膜铺在池内,以免秸秆上滴下的液体渗入地下造成浪费。这种液体叶面喷施的方法可起到叶面喷肥和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注意方形坑一定用砖砌好,用水泥或泥糊严,高于地面20 cm,上端砌成直径40 cm的圆形口,上口平面要向棚内一侧倾斜30°,以便安装二氧化碳交换机和输气带。在坑池上每隔50 cm放1根水泥杆,南北方向拉3道铁丝,上面排放秸秆。50 cm厚撒一层用麦麸拌好的菌种,共排放3~4层,然后浇水湿透秸秆,盖上塑料薄膜即可。

2.2 注意事项 一是所用秸秆数量和菌种用量要搭配好。二是外置式反应堆南北两端各竖起一根内径10 cm、高1.5 m的管子,以便氧气回流供菌种利用。三是秸秆上面所盖塑料薄膜靠近交换机的一侧要盖严。四是建好后当天通电开机1 h,5 d后开机时间逐渐延长至6~8 h,遇到阴雨天气时也要开机。五是及时给秸秆补水。补水是反应堆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始终保持秸秆潮湿,不及时补水会降低反应堆的效能。六是及时加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60 d,秸秆消耗在50%以上,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每次加秸秆1 000 kg左右,菌种2~3 kg。越冬茬作物全生育期上料3次,秋延迟茬和早春茬上料2次。每次加料前,先用直径10 cm圆头木棍在原先的反应堆料上每平方米打5个孔通气。

猜你喜欢

行间反应堆菌种
行间生草模式对阜城梨栽植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VVER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子输运计算程序系统的验证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迷你核电站,更小更强更安全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参观2018书刋国博会
俄罗斯首座反应堆成功并网发电
脚背上有两个消气穴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