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大学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

2012-12-07菲,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高职

李 菲,杨 强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1]。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 而所谓创新型应用、技能人才,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服务、精神生产和文化传播一线,能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技术更新、服务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创造等做出贡献的人才[2]。 本文试以开封大学为例,运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针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改革对策。

1 核心概念与调研对象、研究方法

1.1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概念

本文认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在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服务、精神生产和文化传播一线,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技术更新、服务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创造等方面做贡献的能力。 即高职生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 高职院校最终的办学目标和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合格人才[3]。

1.2 调研对象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开封大学12 名教育改革创新工作者和1200 名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在校高职学生。 为保证此次调研成果具有说服力,我们采用小组访谈(定性研究)和问卷调查(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调研时间为2011 年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大三学生实习结束返校期间)。

1.3 调研方法

1.3.1 小组访谈

访谈调研分两组,具体分配如下:第一组访问教育改革创新工作者(每院部1 人,共12 人);第二组与随机选取的学生进行座谈(每院部5 人,共60人)。

1.3.2 问卷调查

随机选取开封大学共1200 名(每院部100 名,包含接受小组访谈的5 名学生)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576 人(48%),女生624 人(52%),并确保他们来自不同年级,涵盖所有专业。

2 调研结果及成因探究

2.1 小组访谈调研结果

2.1.1 第一组访谈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第一组访谈,受访的教育改革创新工作者普遍认为:

(1)当代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按重要程度依次为:独到的思维方式(40%);探索精神(30%);勤奋及责任感(18%);交流及探索能力(12%)。

(2)影响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是:氛围(70%)、技能指导(20%)、资金(11%)及信息知识(9%)。

(3)最好的教学方法依次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组织、启发学生研讨(56%);教师结合案例,组织、启发学生研讨(32%);教师讲主要观点,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写论文(13%);依据教材,循序渐进,以教师讲授为主(10%)。

(4)高职类院校要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改革教学理念,变机械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40%);改变目前的学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25%);完善高职学生评价体系(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0%)。

(5)我国要构建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进一步加强的薄弱环节。 按薄弱程度,这些环节依次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8%);学生的实践机会(25%);专业设置和选择的灵活性(24%);实践教学及课程内容丰富性(13%)。

2.1.2 第二组访谈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第二组访谈,受访高职生们普遍认为:

(1)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54.6 %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属于好奇心很强的人;45.1%的学生对某个专业问题抱有长时间的兴趣;69.4%的学生赞成开卷考试,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这说明,目前的高职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所要求的独立性、好奇心、兴趣、怀疑精神、挑战精神等。

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问题意识不强,只有17.9%的学生经常在上课过程中或课下向老师提问题;另一方面,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只有39.7%的学生是为兴趣而学习,26.8%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文凭而学习,28.7%的学生因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认为学习没用而逃过课; 31.9%的学生经常在上课时看休闲娱乐书籍,或发短信,或发呆、睡觉等。

从学生自评的结果来看,尽管85.8%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而且37.5%学生认为创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56.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30.5%的学生认为自己创新能力较强,只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强。 这说明,他们还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另外,在学生看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按严重程度比例依次是: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70%),教学设备简陋(25%),其他(5%)。

(2)具备一定的创新知识素养,但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调查显示,62.6%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 31.1%的学生经常浏览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文章。这说明,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但是知识猎涉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

另外,从学生对自己知识结构及学校课程体系的评价来看,7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其中,23.2%的学生认为缺乏自然科学的知识,19.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人文社科类知识,33.2%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其他知识;63.8%的学生认为“文理交叉,知识的整合对人才的培养”很有必要;85.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不合理;90.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太少。

(3)理论知识较强而动手能力很弱。

只有10.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曾自己动手进行过某种设计;3.4%的学生获过奖励或专利。 95.2%的学生经常或偶尔上网浏览各种信息,但只有22.9%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过个人的看法,16.7%的学生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4)参与创新实践少,创新成果少。

尽管学校为学生设立了相关的科研和设计项目,但参加的学生较少,而真正形成科学成果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高职学生看来,目前在校内进行创新的主要困难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缺乏指导(29.0%)、没有时间和机会(18.6%)、缺乏实验条件(18.4%)、没有兴趣(12.4%)、没有资金和奖励(11.3%)、缺乏志同道合的合作者(5.6%)、其他(4.3%)。

2.2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1 200 份问卷。 问卷发放地点在各院部自习室或学生宿舍,以保证回收率。 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反映出以下问题:(1)相当一部分教师创新意识不足,重应试能力、轻综合素质,重理论教学、轻产学结合,而且不注意把握专业发展动态。 (2)许多院部轻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及意识的培养。(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自主性和问题意识不足,依赖性较强;缺少创新技能,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创新目标不明确,存在创新意识障碍。 他们有灵感,但不善于捕捉,尤其缺乏进取精神和实际行动。

2.3 调研结果的深层次原因探究

2.3.1 “快餐文化”和“功利取向”的双重驱动与创新所需要的文化积累的矛盾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现代科技大发展和普及为高职学生选择“快餐文化”提供了可能,而创新需要文化与知识的长期积累,由此产生了矛盾。 另一方面,受“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高职学生在选择所修课程方面,表现为功利主义倾向,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具消解性和否定性作用。

表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2.3.2 学校所强调的共性教育与创新所需要的个性发展不相吻合

我国学校教育的共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竞赛性思维而非创造性思维。 教育方式简单化,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看学业成绩,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

同时,随着各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师生比严重失调。 受此影响,年轻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4];多数教师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已有的教学指导书,依然信奉旧的教学理念,独立思考和自我创新意识薄弱。这些都影响了高职生创新能力及意识的培养[5]。

2.3.3 依赖性人格特点与独立性人格特点难以契合

中国传统的人格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二是人格道德化而非认知化。 依赖性人格强调的是认同,只适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承,而与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相适应的。 道德人格强调的是服从,以等级服从为最高美德,同样不适应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些特点也体现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中。 在此背景下,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很难脱颖而出[6]。

3 改革对策

3.1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塑造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努力塑造高职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一是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通过启发、诱导、激励来发掘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和特长,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的精神,并注重创新情感的培养。可采取各种措施,使高职学生对创新产生热爱的情感。 同时,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 这些做法也都有助于创造潜能的开发[7]。

3.2 建设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型的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现代教育思想进行工作、能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教育科研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能够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活动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的目的观、人才观、师生观和教学观。

现代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学品位。 其次要运用广博的知识,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创造性地获取、加工、传授知识,能够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其三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启发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自身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3.3 建立适合培养高职学生创造能力需要的教学体系

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方面, 应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注意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高职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宽阔的基础,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面,加强通才教育,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在课程安排上,基础性教学应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塑造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基础。

专业课教学应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针对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系统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适当介绍课程的理论研究动态和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创新教育打下宽厚的理论基础。

在选修课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敢于向传统观念、科学权威挑战的勇气。 还可以采取课堂讨论、辅导答疑、现场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在此基础上,应按照“纵向收缩、横向拓宽、减少重复、突出主干、注重应用、加强实践”的原则,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这样既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特殊兴趣,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抓好实验教学环节 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应加强实验课教学,着眼学生创造性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敢于创造性地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从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直到完成实验报告、总结,都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把实验过程变成培养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应最大限度地为高职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各种执业证书的考试,积极倡导实验室教师参与各项动手操作、制作竞赛的指导工作,有目的地培养高职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的能力[8]。

应使模拟工厂与专业实训室互补。 可以利用工学结合的平台,聘用具有实际经验的工人师傅参与模拟工厂及实训室的实践指导,并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实践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好每一次实习。 专业实训室应以提高技能为主,模拟工厂则应通过对项目的细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常规教学之外,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 如,进行多媒体授课、讨论式教学;大力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成立兴趣小组,组织课外发明创造活动;组织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等等,为高职学生提供锻炼的园地。 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创造性个性和发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从而能激发学生强烈而广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5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造就创新人才

应建立与工学结合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 该模式应考虑学校教学目标的落实,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又要兼顾企业生产计划的实现。 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与企业经营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

校企双方应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措施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工作的教学实践管理模式。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成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2)明确校企双方责任;(3)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实习计划;(4)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实习任务;(5)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编写校本教材;(6)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专兼职教师紧密合作,双方共同做好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

3.6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循循善诱,注重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必须避免消极式和谴责式的评价,不仅要评价活动结果,更要评价活动过程,要对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及表现出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评价和鼓励。 还应尝试让学生由评价的客体变为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高职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自评或互评[9],从而构建起多元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应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为创新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努力使自己养成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己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信息加工和科学研究等能力[10]。

4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更是求贤若渴。 而作为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的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真分析、研究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误区,积极探索有利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 方法和途径,才能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

[1] 刘丽君.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世纪桥,2011(21):121-123.

[2] 齐再前,孙晓鲲,黄先开. 强化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1(5):29-31.

[3] 范黎明,李敏秀. 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 (9):154-155.

[4] 章荣琦.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刍议[J]. 江苏高教,2008(6):86-87.

[5] 姚明. 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1):40-41.

[6] 王晓先. 浅议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广西社会科学,2002(3):242-243.

[7] 孙章陆.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与培养[J]. 中国电力教育,2009(7):17-18.

[8] 焦昆. 谈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河北农业科学,2010(7):143-144.

[9] 廖湘蓉,杨志明. 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0(5):10-12.

[10] 赵瑞芳,盛国军,李彦.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 职业圈,2007(11):44-4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高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