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移动通信课程改革探索

2012-12-07刘彤彤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考试教学内容高职

王 磊,刘彤彤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不断扩大,通信领域的人才缺口逐年增大。 移动通信作为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对学生的就业目标及前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目前移动通信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考核方式,都不能适应当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能力远低于预期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主要是遵循“工学结合”的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3个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角度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1]。 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应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一套紧跟时代、实用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模式。 尤其是移动通信这种技术更新快且实用性强的核心技能课程,每年的简单重复势必会导致教学效果的迅速恶化。 因此,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1 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崛起和壮大,移动通信课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以辅助学生理解相对复杂、抽象的概念。 近些年来,实验部分也在不断增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但笔者认为,仍存在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更新慢,学时分配不合理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在我国各省市开始普及,“三网融合”开始进入实质阶段,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也日益成熟。 而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而已明显跟不上时代步伐(如表1 所示)。

表1 原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Table 1 Teaching content and classes distribution of old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

从表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GSM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安排的,即将退市的小灵通个人通信接入系统也在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高带宽、高智能和基于IP 技术的网络融合,而这些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很难得以体现。 虽然课程也讲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但受到课时的限制,只能对其进行简介,不可能培养学生就业所需求的移动网络 (尤其是3G 网络) 的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1.2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多媒体+板书” 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以前纯板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网络构造与运行、信号变化及流向等方面可以得到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能够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但移动通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很广,从网络认识到网络组建、从网络测试到网络维护和管理,其中不乏一些相对难以理解的内容,单靠多媒体课件及一些演示动画,很难使学生理解透彻,提高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扮演知识接收者的角色,很难融入知识学习过程。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并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1.3 实践环节过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专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009 年6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曾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最根本的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在于提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其中首要的在于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点在于实践教学环节。”[2]对于移动通信课程来说,由于各级运营商对其所属的网络都是进行保密管理的,因此学生想要接触实际的移动通信网并非易事。 即使想自己组建小型的移动通信网络,所需的经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因此,目前该课程只能进行一些意义不大且为数不多的验证性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1.4 考试方式老套,分数高低不能体现能力强弱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选拔等功能[3]。 因此,考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移动通信课程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结果应该对学生能力起着评价作用。 目前,移动通信课程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期末的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 期末考试内容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试题答案统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再加上考试中作弊因素的影响,因此,考试结果很难正确体现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2 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电信专业教学一直存在的学时少与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等矛盾[4],笔者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种改革措施。

2.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由于我院采用的是“3+2+1”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前5 个学期,且在第5 个学期的中旬会召开大型招聘会,招聘会后部分同学就会放弃上课而直接参加顶岗实习。 为了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对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并考虑到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笔者决定以共同性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内容为基础,以典型系统内容为支撑,以前沿技术内容为向导,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5]。 更新后的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更新后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Table 2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classes distribution after improvement

与改进前相比,删除了过时的小灵通个人通信接入系统部分,对第二代移动通信GSM 网络和CDMA网络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加重了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讲解,增加了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应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课堂设计及实践环节部分,使授课内容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便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

(1)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包括工作方式、系统构成、组网技术、信道配置、信令系统、越区切换与位置管理、蜂窝网的应用)等内容放在学期初进行讲授。 该部分内容重要但难度不大,便于理解。 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使只上半学期课的同学对移动通信网络有基本的了解,并具备初步网络规划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消除对课程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快速进入状态,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信道部分,删除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调制、射频调制和解调等内容中过于复杂的推导和计算。 重点讲解结论对实际系统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使用结论进行设计和分析、维护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而不必要掌握得出结论的具体过程。

(3)在讲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时,为了适应目前社会对3G 基站建设人才的大量需求,加入了3G基站的规划、勘察、安装及维护等内容。主要包括3G基站天馈系统、3G 基站的安装及常见问题分析、3G室内分布工程等三大方面,以拓宽学生的就业广度与深度。

(4)加入课堂设计环节及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设计和实践,了解所学理论知识应该如何应用于实际工程、出现问题后应该采用何种对策,从而推动学生的职业能力快速提高。

2.2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能在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能再继续采用目前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要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中心,以教师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协调人,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以多媒体为主线,充分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每节课充满期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6],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而技能培养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通过实践锻炼来实现。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创造使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条件。 当然,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这是无法实现的,它有赖于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有赖于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应取消部分公式或定理的验证性实验,重点加强移动通信系统规划、维护、管理及无线信道分配等开放性的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企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就接触到大型通信系统及基站系统,并在保证学生及设备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简单操作。 这样,在提升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从而实现双赢。

2.4 增加考试内容,更新考试模式

为了纠正传统考试模式的片面性,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思想体现在高职教育的考试中,就得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开创一种新型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7]。移动通信课程应采用“系统设计+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企业考核+素质考核” 五位一体的考核模式,对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具体的评价。 以满分100 分为例,系统设计占30 分,理论考试占30 分,实践考核和企业考核一共占30 分,素质考核占10 分。评价完成后,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所得考核结果的原因及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本文结合高职移动通信课程的知识点及高职教育应用性、实践性特点,依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试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满足社会需求。

[1] 董金凤,曹世燕.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初探[J]. 河北企业,2011(4):75-76.

[2] 杨颖. 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J]. 成人教育,2010(7):47-48.

[3] 陈福军. 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05(11):50-52.

[4] 陈可中.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2008(3):69-70.

[5] 王金龙,蔡跃明. “数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32-33.

[6] 刘红娜,刘树彬.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J]. 价值工程,2010(14):169-170.

[7] 薛冰,王磊. 探索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考试形式[J]. 办公自动化,2007(6):48-49.

猜你喜欢

考试教学内容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你考试焦虑吗?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准备考试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