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近年来育成、推广的桑树新品种简介
2012-12-07黄盖群任作瑛佟万红
黄盖群 任作瑛 佟万红 危 玲 殷 浩 刘 刚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四川南充 637000; 2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四川省作为蚕桑生产大省,对全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愈来愈低,为巩固四川省蚕桑产业的优势地位,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稳定好现有的桑园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快新桑品种的推广,尽快在全省实现良桑化。 目前,四川省拥有桑园面积12万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长期以来,四川省桑园主要以湖桑32号、 桐乡青等桑品种为主,但由于品种较为单一,而且未能及时对桑树进行更新复壮,致使每667 m2桑园平均产叶量约为1 000 kg,平均产茧量在70 kg左右,桑园经济效益较低,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 通过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积极努力,全省桑树品种在多元化进程和良桑化改造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优良桑品种覆盖率达60%以上。为便于广大蚕农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优良桑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快优良桑品种的推广速度和力度,现将目前在四川省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优良桑品种介绍如下。
1 川799
1.1 品种来源
川799[1]系1979年以油桑自然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86 Gy、剂量率0.14 Gy/min照射后,再经过群体比较,个体选优培育而成的;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抗、桑叶稚壮蚕兼用的突出优势,并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川审桑2002 005)。
1.2 形态特征
川799属晚生桑品种,树形紧凑,枝条粗长直立(图1),皮色黄青色,皮孔圆形;枝条粗细匀整,节间距2.7 cm。冬芽椭圆形,紧贴枝条着生,呈灰白色;叶椭圆形,较平展,叶色浓绿,叶面光滑,有光泽,叶长20.4 cm,叶幅20.9 cm;叶缘乳头状锯齿,叶底浅心形,叶尖钝头;雌花,椹少,呈紫黑色。
图1 川799
1.3 生物学特性
川799在四川省南充市3月上旬转青脱苞, 与对照种湖桑32号相近,发芽率48.2%,与湖桑32号相当;桑叶凋萎速度平均每小时失水率2.52%;夏伐式修剪生长芽率占38.71%,比湖桑32号高2.46个百分点;止芯芽率占61.29%,比湖桑32号低1.52个百分点。 秋叶硬化迟、发条力强,侧枝少。
1.4 经济性状
川799春季平均桑园产叶量为9 358.05 kg/hm2,平均条长1.968 m,分别比湖桑32号的8 794.95 kg/hm2和1.656 m,高6.40%、12.80%;秋季平均产叶量为13 915.05 kg/hm2,米条产叶量为187.64 g,分别比湖桑32号的11 749.8 kg和162.88 g,高18.45%、15.2%。平均万头产茧量18.514 kg、万头蚕茧层量4.597 kg、5 龄50 kg 桑 产 茧 量4.956 kg、667 m2桑 园 产 茧 量93.450 kg、667 m2桑园茧层量23.106 kg,分别比湖桑32号高6.84%、7.88%、9.45%、16.18%、17.83%。 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对春秋两季桑叶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川799的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0%,比湖桑32的18.05%,高1.95%;可溶性糖含量为13.305%,比湖桑32号的15.665%, 低2.36%;18种氨基酸含量为16.93%,比湖桑32号的17.04%,低0.195%。该品种属于丰产型品种,抗干旱、抗红蜘蛛、抗桑黑枯型细菌病能力强,叶质中等偏上。
1.5 栽培要点
该品种适宜四川省的丘陵、 浅丘陵地区栽植,在肥水、立地条件好的地块栽植,更能发挥其高产的优势。 由于该品种抗风能力较弱,防止在风口处嫁接繁殖,以尽量减少损失。
2 川826
2.1 品种来源
川8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74年采用人工有性杂交的方法,选用中桑5801×6031人工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132.8 Gy,剂量率0.28 Gy/min处理,1976年选出的优良单株763-3, 第2年再与优良地方品种纳溪桑杂交,获得种子后精心培育和管理,使苗木健壮,次年淘汰不良个体后,定植于选种圃中,经过多年观察比较后于1995年从杂交苗圃中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新桑品系826-1;然后经过进一步的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选育而成。 2006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川审桑2006 001)。
2.2 形态特征
川826桑品种的冬芽为三角形,紧贴枝条,呈红色;叶长椭园形,叶色深绿,叶面光滑有光泽,叶厚实,叶长24.3 cm,叶幅16.6 cm,叶缘乳头状锯齿,叶底深凹,叶尖短尾;树型较紧凑,枝条直立(图2),节距4.0 cm,皮红褐色,皮孔细,枝条粗细匀整,秋梢有的呈鸡冠状;雌花,椹少,呈紫黑色。
图2 川826
2.3 生物学特性
川826属晚生桑。 在四川省南充市3月上旬转青脱苞,与对照种湖桑32号相近,发芽率58.67%,与湖桑32号一致; 桑叶凋萎速度平均每小时失水率2.09%,耐贮藏;夏伐式修剪生长芽占21.39%,止芯芽占37.29%。 秋叶硬化期在10月上旬。
2.4 经济性状
川826全年平均桑园产叶量27 294 kg/hm2,比对照种湖桑32号高13.95%。 50 kg桑产茧量5.46 kg,比湖桑32号高13.51%;万头产茧量18.14 kg,比湖桑32号高8.88%;万头茧层量4.45 kg,比湖桑32号高8.88%;公顷桑产茧量1 878 kg,比湖桑32号高28.2%;公顷桑茧层量464.7 kg,比湖桑32号高27.6%。 从蚕品种春华×秋实的产卵制种试验结果看,川826春秋季平均单蛾产卵量达622粒,比湖桑32号高6.87%;平均单蛾产良卵量615粒,比湖桑32号高5.63%。 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对桑叶的叶质进行测试,川826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1.4%,比湖桑32号的20.75%提高3.13%,总糖含量比湖桑32号高2.2%,脂肪含量比湖桑32号高1.54%。 川826的抗病虫害能力强,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梢发病率低于5%。
2.5 栽培要点
川826适合四川省的各个蚕区, 特别是蚕种场嫁接繁殖;在土质肥沃,水肥条件好的地方更能体现品种的特点。 在剪伐形式上以冬季重修剪为宜,也可以夏伐式修剪,要注意适当多留枝条和防治红蜘蛛危害。
3 川桑98-1
3.1 品种来源
川桑98-1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培育,采用湘7920作为母本,与苍溪49号的激光芽变种选出的台激761作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单株选优培育出红芽792;然后再以台激761×红芽792,个体选优培育而成。 该品种已于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桑2008 001)。
3.2 形态特征
川桑98-1枝条直立粗长(图3),皮色灰赤褐色,枝条节距较密,平均节距3 cm,皮孔圆点状稍大,黄褐色,皮孔少。 冬芽正三角形,贴生枝条,芽鳞赤褐色无副芽,叶序2/5,偶有对生芽,芽褥较平,叶痕肾形。 叶形卵圆兼心脏形扭转状,叶肉较厚,叶色浓绿有光泽,叶面光滑,少有缩皱,叶缘乳头齿,叶底中凹,叶尖尖头,叶柄粗短,秋叶硬化迟,抗旱力较强。开雌花,桑椹较多而小。
图3 川桑98-1
3.3 生物学特性
新品种川桑98-1的发芽期比对照种湖桑32号早4~7 d,在四川省南充市一般在3月3日左右,属早生中熟品种,发芽率71%~83%,生长芽率在16.52%以上,止芯芽多,生长芽生长较快,叶片成熟较快,枝条和叶片着生角度合理,叶大,节密,秋叶硬化迟。
3.4 经济性状
川桑98-1春季平均米条产叶量297.7 g,秋季平均米条产叶量188.5 g。 春季生物产量条、稍、叶比例分别为39.17%、7.65%、53.18%; 川桑98-1全年平均产叶量为35 311.62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的29 365.17 kg/hm2增产20.25%。川桑98-1桑叶的养蚕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8.38 kg、万蚕茧层量4.475 kg、4~5龄50 kg桑收茧量3.65 kg, 分别比对湖桑32号提高6.98%、6.04 %、11.96 %。 该品种叶质优良,用其桑叶养蚕全龄经过比湖桑32号快10 h左右, 家蚕的健康性、茧质、丝质、卵质等都不同程度的超过湖桑32号。 该品种桑叶凋萎慢,耐贮藏,秋叶硬化迟,桑叶利用率高,对叶部病害抗性较强。
3.5 栽培要点
川桑98-1适宜四川省的各个蚕区及相似生态区的栽培。 该品种叶形大,节距密,在春伐地区栽培产叶量高;宜作中低干养成或密植栽培;夏伐桑春季应提前采用止芯芽叶(4月底为宜);该品种由于发条力强,故发条后应尽量控制成条数目,加强肥培管理,充分发挥其丰产性能。
4 川桑7431
4.1 品种来源
新桑品种川桑743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用苍溪49×6031人工杂交种子经0.1%秋水仙碱浸种24 h, 清水冲洗后再用60Co-γ射线3.87 C/kg,剂量率0.774 C/kg 处理后选出优良单株7431, 经过多年试验观察培育而成。 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桑2010 001)。
4.2 形态特征
川桑7431枝条直立(图4),皮褐色,皮孔粗,侧枝少,发条数中等,平均条长1.66 m;冬芽三角形,芽鳞棕褐色,少副芽;叶形卵园;叶尖短尾或双头,叶缘乳头状锯齿,叶形卵圆,深凹,叶色深绿,叶长21.2 cm,叶幅17.3 cm,叶大而厚,叶面稍粗糙,有光泽,无缩皱,叶片着生略下垂;雄花,花少,花叶同开。
图4 川桑7431
4.3 生物学特性
在四川省南充市发芽期是3月下旬, 与对照种湖桑32号相近,发芽率48.3 %,桑叶成熟整齐,硬化迟,耐贮藏。 川桑7431采用夏伐式修剪,春季生长芽率31.7%,比湖桑32号的28.98%,高9.39%;叶占叶条总量的52.73%,比湖桑32号的51.85%,高1.70%。 川桑7431的桑叶宜作壮蚕用叶。
4.4 经济性状
川桑7431全年平均产叶量33 034.25 kg/hm2,比对照种湖桑32号的27 700.00 kg/hm2, 增产20.26%。秋季米条长产叶量149.8 g, 比湖桑32号的101.4 g,高47.7%;平均条长1.66 m,与湖桑32号的1.67 m接近; 公斤叶片数171.5片, 比湖桑32号的166.2片,多3.19%。 川桑7431采用春伐式剪定的单株发条数,比湖桑32号少8%左右,而平均条长2.34 m,比湖桑32号的2.21 m长5.88%左右;米条长产叶量达190.48 g,比湖桑32号的139.94 g,高36.11%。 该品种养蚕试验成绩为:万头产茧量19.56 kg,万头产茧层量4.61 kg,5龄50 kg桑产茧量为3.75 kg, 分别比湖桑32号提高了10.37%、10.43%、8.32%。 春伐或夏伐均未发生黑枯型细菌病,有红蜘蛛危害,秋季桑叶硬化迟,抗旱能力较强。
4.5 栽培要点
川桑7431适合四川省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如在土质肥沃,水肥条件好的地方栽植更能体现品种的特点。 适合中低干养成,通过冬季芽接无性繁殖方法保持品种种性。 采叶时易撕皮,应注意保芽,以提高来年春季的发芽率和产叶量。
5 蜀椹1号
5.1 品种来源
蜀椹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以塔桑二倍体为母本,激7681二倍体为父本,其F1二倍体实生桑幼苗经秋水仙碱人工诱导,选出挂果多的优良单株TJZH-01经系统选育而成。 201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桑2010 002), 是四川省第1个人工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
5.2 形态特征
蜀椹1号系中生、中熟果叶兼用型桑品种。 树形直立,枝条粗长,无侧枝(图5),发条数较多,长势强,冬芽长三角形,稍离生,较大,浅褐色,有副芽,发芽率67.6%;叶序2/5,成叶长椭圆形,下垂,无裂叶,叶尖长尾状,叶缘乳头齿状,叶基浅心形,叶片浅绿色,有光泽,微皱,叶片较大,叶面、叶背无毛茸,叶片薄。 雌花,桑椹多,成熟桑椹为圆筒形,呈紫黑色。
图5 蜀椹1号一秋季生长情况
5.3 生物学特性
蜀椹1号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发芽期一般在3月5日左右, 比对照种无核大10晚15~20 d。 发芽率为67.57%,比无核大10的64.18%,高3.39个百分点;桑椹成熟较早,4月下旬桑椹开始转色、4月下旬一5月中旬结果,结果期较长,系中生、中熟品种(图6)。
图6 蜀椹1号一春季生长情况
5.4 经济性状
蜀椹1号平均单芽座果数为6.38个、平均座果率为86.11%,平均单果质量为3.98 g,平均米条产果量为536.25 g,公顷桑产果量为18 031.75 kg/hm2;桑椹总糖含量为5.64%,还原糖含量为5.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12.3%,总酸含量0.642%,17种氨基酸总量为1.24%; 全年平均产叶量为31 551.66 kg/hm2,比湖桑32号的27 704.05 kg/hm2高13.89%。 4~5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茧层量、667 m2桑产茧层量,分别为3.83、4.45、29.95 kg,分别比湖桑32号高1.06%、低2.42%、高8.12%。
5.5 栽培要点
适宜四川省各生态蚕区种植,栽植密度一般是株距0.7~0.8 m, 行距1.5~1.7 m,667 m2桑园栽植500~600 株为宜;中干树型养成,桑椹收获后及时夏伐,采用夏伐或间条轮伐式修剪,7月份疏芽,每株留8~12 根新梢;春季发芽前以复合肥催芽,667 m2桑园施50 kg,4月上旬果期施肥以复合肥和钾肥为主,6月份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7月份追施复合肥1次。 冬季667 m2桑园施腐熟的土杂粪1 000 kg左右;在春天花蕾初现时,用70%托布津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600~1 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病虫害,每次间隔7~10 d,连续防治4次,果实成熟期再用1 000倍乐果喷雾,防治桑椹菌核病和果蝇。
川799、川826、川桑98-1、川桑7431和蜀椹1号等桑树优良品种,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性强,而且属于不同的成熟期,各品种间搭配种植,可以优势互补,能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已在四川省内外重点蚕区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任作瑛,刘刚,贾利群,等.辐射育成新桑树品种一川799[J].激光生物学报,2004,13(1):34-37.
[2]任作瑛,刘刚,贾利群,等.新桑品种——川826育成[J].激光生物学报, 2006,15(6):643-645.
[3]刘刚,杨建宁,佟万红,等.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的育成[J].蚕业科学,2009,35(2):344-348.
[4]任作瑛.新桑品种“育7431”性状简介[J].四川蚕业,2001,29(1):30-30.
[5]张正国. 桑果叶兼用品种蜀果1号的试栽简报[J].四川蚕业,2010,38(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