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昼夜节律探析※
2012-12-06魏剑波胥林波
吴 科 彭 燕 魏剑波 胥林波*
(1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攀枝花617067;2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我国城乡居民十大死因调查结果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之后排名第二的杀手。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病中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的病种之一,是导致脑血管痉挛最常见的原因[1-2]。从时间因素入手观察脑出血患者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节律的研究很少,故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昼夜节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统计了2010年1月至今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住院经头颅CT、DSA及TCD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血管痉挛的87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占总数51.72%;女性42例,占总数48.28%。平均年龄(59.6±2.9)岁,男性(60±2.4)岁,女性(59.5±3.4)岁。1.2 研究使用的TCD仪,采用VIASYS公司在2008年推向市场最新的全数字化产品,该产品的Lindegaard指数(独有技术),常用来作为判断血流速度增快是血管痉挛还是全脑充血,这一指数可以使TCD对血管痉挛的诊断灵敏性达到85%,特异性达到98%。其2MHZ dCW数字化连续多普勒模式,经颞窗发射脉冲超声波连续(时间可以最大设定为几天)监测后。经其内嵌在诊断软件中的智能统计学软件进行自动收集、归类和统计病人的相关信息并储存,再脱机进行数据分析。
1.3 方法 对监测患者采用在自然昼夜循环条件下进行床旁 TCD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进行 24h以上连续监测,收集各时间段大脑中动脉 Vm(平均血流速度)数据,统计24小时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Vm数值,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再根据干支12时辰计时法,将一昼夜24h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子时即夜间23时至凌晨1时,卯时即凌晨5时至7时,午时即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酉时即下午17时至19时。结合中医昼夜节律进行分析。
2 结果
统计发现监测的 87例患者,根据头颅 CTA、DSA及参照国内 TCD判断脑血管痉挛的标准出现中重度脑血管痉挛的有66例,占总数75.86%;轻度脑血管痉挛的有21例,占总数24.14%;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40岁者占9.20%;40~60岁者占33.33%;>60岁者占57.47%。该组患者12时辰内Vm数值最大即脑血管痉挛高峰主要集中在卯时及酉时,监测24h内脑血管痉挛整体变化情况呈现双峰节律,大致情况(如图1):
图1
3 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特征,中医学的中风与之相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此研究为后者出血性中风,系中风的中脏中腑类。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而发生。《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可见,内因对其发生发展有必然影响。本研究统计资料显示,机体昼夜阴阳循环、营卫转化以及气血运行等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确存在影响,且呈现如图 1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黄帝内经》中曾提出“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中医时间医学核心思想和理论精髓,认为日月星辰的运动以及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变化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产生及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条件。人包含了自然界的所有信息,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因素也必然对人体产生相应影响。人体气、血、津、液、脉象等也必然随天地间阴阳之消长、日暮昼夜之往来、月象之盈亏、四季之递交、二十四节气之变更而具有周期性相适应的昼夜节律、月周节律、四时节律及运气节律等。有研究表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间的生物节律特征[3]也存在典型节律变化(如图 2)。本研究也发现 SAH后并发 CVS的高峰时间存在“双峰”的特点,分别在卯时及酉时出现Vm高峰。此两高峰段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其P值均<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故将本研究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昼夜节律情况,结合中医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合理规范化治疗及预防 SAH后并发CVS提供依据。
中医自《内经》起对时间医学即有研究,瞿岳云先生的中医时间医学在分析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时提出,昼夜人气的节律性变化会影响病气的盛衰: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即在昼夜发生转换的朝夕(即卯酉)之时,机体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对疾病是存在影响的。本研究中卯酉二时辰Vm达到一昼夜的高峰,也即是CVS的高峰跟机体阴阳、气机、营卫、气血等转变确有关系。子、午、卯、酉四时是昼夜阴阳消长变化的标志时刻,夜半子时阴盛极,日中午时阳盛极,平旦卯时由阴入阳,日入酉时由阳入阴。随着自然昼夜阴阳的消长循环,人体阴阳、脏腑生理、营卫运行、气血循环等均产生相应的节律性变动。阴阳即作为人应自然的联系纽带,子时阳气、气机由沉静转入运动;酉时阳气、气机由运动转入沉静,卯时卫气出于脉外,酉时卫气入于脉内。阴阳、气机的规律性变化以及营卫的循环出入对机体均存在相应影响。而气血的灌注是根据不同时辰行相应脏腑经脉的流行,是与昼夜十二时辰同步的一种生命节律,气血一经一辰不断流注,十二经气血则交替表现为盛衰开合的变化。即机体阴阳消长、气机转化、营卫运行、气血流注等的昼夜节律性改变,是本研究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的中医基础。
本研究统计总结的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昼夜节律显示,脑血管痉挛的高峰集中在卯时及酉时,昼夜12时辰存在的节律性变化跟中医阴阳消长、气机转化、营卫运行、气血流注的昼夜节律均符合。
图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节律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
[2]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6.
[3]魏剑波,吴科,张月辉,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间的生物节律特征[J].四川医学,2010,31(11):1651-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