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炼太极拳的窍诀

2012-12-06翁心诚

少林与太极 2012年11期
关键词:领悟太极太极拳

文/翁心诚

太极拳家蓝晟说:杨露禅与六祖慧能类同。在文化缺乏的状态下,他们一个领悟佛学真义,一个领悟太极真谛,传之于世,益他利众,实乃功德千古(蓝晟著《国学与太极拳》第一章)。由此,我想到自己练太极拳有些收效,也是得益于佛法,特写出体悟,与道友分享。

修佛与练拳不可分割,如果忽略或轻视修佛,则必定练不好太极拳。这样说是不是有些武断?实践证明这种说法并不武断。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相比,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心性修炼与心意修炼、性命相结合的修炼,清净境界修炼,哲学与美学、儒道佛武医相结合的修炼,内求本具、天人相合的修炼,而这些修炼都离不开佛乳法雨的滋润、养护、拓展、深入、升华、提纯和整合。

一、修佛的目的与练太极拳的目的并行不悖。修佛是为了透彻了知人生,具慈悲之心与智慧之心,利众利他,度己度人,透视因果定律,获清净心、恭敬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常乐我净,这是起码的层次。而修炼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是为了改变气质、提高人格、完成事业、光辉人性,是为了开发智慧,改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自己领悟太极真谛后,则要积极传授以益他人。修佛与修练太极拳,这两者的目的何其相似。

二、修佛的途径与修炼太极拳的途径本质上是一致的。修佛的关键是理证与实证结合。只懂佛理没有实修不行,只有实修不懂佛理则是盲修瞎炼。在修炼太极拳时,理上开窍、理上练拳、理上揣摩离不开站桩、盘架、单式重复等实修手段,明理与实练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三、修佛与练拳在方法上同根同源。“人人都有灵山塔,佛在自身岂外求”。修佛主张反求诸己,“一切唯心造”,相随心转,事随意成。故一切修法中,修心第一。修佛尽管八万四千法门,而修心为第一法门,自净其意为第一窍诀。修炼太极拳呢?自求本具,心净体松,周身放松,内外相合,虚实分清,动静相宜,乃至进退转换,中正安舒等等,第一法则还是心地清净,没有障碍。如果不懂这一根本法则,千法万法都会无益无效。

四、在整体修法上,核心是时空我的千变万化,故破我执十分重要,所谓心无所住,见相破相。太极拳的套路、名目可以说是异象纷呈、花团锦簇,很易“迷人眼”,而练拳者要始终整体把握的是永恒不变的内核——阴阳相济、含三合一、正反扭环、见相破相、内求本具、修炼内功。

五、精神假借、景观联想、语言诱导、闻思结合,此为修佛的境界窍诀,更是修拳达真的法宝。修佛者通过持戒清心、念咒与念佛号、联想人文景观(如观音菩萨)、诵读经书、坐禅(如毗卢坐、瑜伽)等升登佛境。而太极拳修炼者则必须通过精神假借(如观想周身如珠如球、如气柱、如流体,似乎水中运拳、陆地游泳等)、景观联想(如想到自身如鹰翱翔九天)、语言诱导(如蓝晟先生的混元法站桩口令词及其他运拳口诀)、太极思维(如正、反、合)等来提高修炼拳术的效果。有的拳者边诵《心经》边运作套路(比如作者),有的拳家以《圆觉经》为指导理解并实证太极拳(如王壮弘先生),都分别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效果。

藏传佛教大法师索达吉堪布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在谈禅修要诀时说:“太极拳,如今在国内外很受青睐,它将人体与自然结合起来,是很好的修法,修了以后效果特别好,以前我读书时也练过。”(《前行广释七》第142页)可见修太极拳完全可与修佛结合。当然,二者是有差别的,这已不属本文所议。

猜你喜欢

领悟太极太极拳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太极马扎(三)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