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训练的反思

2012-12-06张建华杨国庆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功能性专项力量

张建华,孙 璞,杨国庆

近年来,以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为代表的功能训练日益风靡欧美,在国内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上。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跆拳道队、乒乓球队、艺术体操队等15支运动队,先后聘请美国AP集团体能教练进行身体功能训练。与实践相比,人们对功能训练的认识相对滞后,尚处于引进、介绍和推广阶段。2011年6月15日,以“身体功能训练的定位、作用和趋势”为主题的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标志着功能训练本土化序幕的开启。功能训练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移植、复制和借鉴,而是基于实践,对国际共享的训练理念进行思考、归纳与彻悟,最终构建出本土的话语系统和理论框架。

1 功能训练及其理念

1.1 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源于医学康复,历史悠久,主要用来治疗运动障碍。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HERODIKOS将身体练习引入理疗,用体操术给自己治疗疾病,并积极倡导和推广医疗体操[1]。近百年来,医疗体操和专门设计的身体康复练习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一般在受伤或外科手术之后,理疗师通过专门设计的动作练习,来促进病人功能性体能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末期,功能训练开始在健身房流行,私人教练利用瑞士球、悬吊带、泡沫垫、气垫等器械帮助和指导客户进行身体功能练习。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将以往主要用于康复和健身的功能训练拓展到竞技体育领域。

目前,对功能训练的界定存在分歧,没有达成共识。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CM)认为,功能性训练包括那些涉及运动链中的每个关节和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动作训练[2]。GAMBETTA和GRAY将功能训练解释为:包括减速、加速和稳定性在内的多关节、多维度、富有本体感觉的活动,以及控制身体不稳定性、对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和冲力做出反应的练习[3-5]。MICHAELBOYLE认为,功能训练在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包括平衡和本体感受在内的一系列练习[3-5];完成时双脚触地、没有器械帮助,以便在不稳定条件下表现力量和在所有运动轴控制身体[6];SANTANA则定义为以身体整合动作为基础的一系列活动[7];LUDMILAM等人认为,功能训练是神经肌肉系统在对抗重力、地面反作用力和冲力(动量)时,完成向心、离心和等长收缩的能力[8];STEVEN PLISK认为,功能训练包括力学、能量和肌肉协调功能的专门动作练习,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9]。上述观点是基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理论对功能训练下的定义,各有侧重。概言之,功能训练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通过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练习,促进运动员肌肉平衡,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1.2 基本理念

功能训练属于体能训练范畴,但与传统体能训练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如何练”之前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练”,也就是理论基础问题。概括起来,功能训练有以下基本理念。

(1)功能训练强调训练动作,而非孤立的肌肉。任何运动项目,都包括跑、跳、投、推、拉、接、举、屈、伸、停、起等基本动作[10]。从生物力学角度解析,运动技术就是由若干单个动作按照一定序列排列而成的动作链;专项技术是在中枢运动神经支配下,按某专项特定动作顺序完成的多关节、多肌肉参与的多种动作模式的联合与整合。在这里,动作就是技术的本源,是构成运动技术的基本单位,结合运动竞赛不难发现,所有的技术或技术对抗,都是建立在身体或身体对抗的基础上。显然,动作是承载体能和技术的基础,动作模式决定着运动成绩的表现,因此,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动作(sport is movement)。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体能训练开始注重动作的质量,身体功能训练更是关注功能性动作练习的实效性,“强调训练动作,而非训练孤立的肌肉(training movements,not muscles)[6,9]”。

(2)功能训练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训练动作的背后,必然存在着训练什么动作的问题。考察众多的体育运动,只有赛艇、划船等项目需要坐着完成,靠单一肌肉和由外界提供稳定性的体育项目没有一个。当然,由单关节独立完成的运动技术也不存在,所有动作都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面内完成。运动技术具有整体性特征,构成技术的动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非独立存在。立足整体观,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围绕比赛技能进行训练。练为战,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准则,比赛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因此,任何动作练习都必须与专项竞技需要紧密结合,功能性动作也不例外。每一个功能性动作,不同的肌肉都参与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是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与整合。功能训练主要强调练习动作的整合,强调多关节、多维度、平衡能力、本体感觉和不稳定性在内的动作练习,无意间暗合了竞技体育的动作特征。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大多数运动项目所表现出的力量,具有整体性、多维度、多关节联合和不稳定性特征。

(3)功能训练强调动力链,动力链是一系列构成动作的连接关系[11],是完成技术动作的驱动装置。人体大部分原动肌跨越一个以上的关节,属于多关节肌,而且参与运动的相邻肌肉之间具有互补特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共同完成技术环节的稳定和力量的传递。所有竞技项目都是按特定顺序的多关节联合运动,运动员完成的每一个技术动作,实际上就是一组有顺序的肌肉活动和骨骼、关节的协调活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靠动力链传递或转移至下一个环节,最终达到运动的末端,使肢体或器械产生相应的运动,或加速,或减速,抑或是保持稳定的状态。肢体或器械所获得的力量大小与动力源有关,而且与动力传递链紧密相关。动力链是具有连续性的整体,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影响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稳定性,从而导致骨骼肌的功能下降。也就是说,任何“弱链”会制约整个动力链的力量传递[12]。因此,在传递过程中有效地整合肌肉力量,经济地利用力量完成技术动作,是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追求。功能训练强调训练动作和动作质量,因为动作决定着力量传递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理所当然,还要强调“动力链”,注重动力的传递和“弱链”效应。当教练员和运动员花大量时间训练动力链上的某一环节时,无形中会破坏这一环节与动力链上其他环节的连续性,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2 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的反思

2.1 功能训练是理论创新还是方法改良

理论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形而上”的东西,谓之道,主要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理论创新是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是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在运动训练领域,“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提出、超量恢复理论的创立、应激学说和疲劳适应理论的出现,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理论创新。假如功能训练是理论创新,那就要发现新的训练规律或准则,即“道规”。根据功能解剖学(Functional Anatomy)和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原则(Specific Adaptation to Imposed Demands,SAID),结合比赛实际需要,功能训练瞄准了被人们忽视的稳定性、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等训练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训练体系。仔细审视功能训练,除了提出基本理念外,并没有归纳和总结出新的训练规律。显然,功能训练并不是理论层面的创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者,指具体事物或操作,即所谓“器用”,既然功能训练不是理论创新,那么是否是方法改良?考察这个问题,还要溯源历史。体育的发展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经历了从“play—game—sport”的形态演变,自从体育演化出竞技形式,训练方法随之产生。运动训练方法很多,有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等整体控制方法,也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具体操作方法。每一种训练方法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比如,依据训练负荷的交替节律创立了间歇训练法,根据机体对高原的适应性变化创造了高原训练法,根据比赛对人体的特殊刺激提出了“以赛带练、以赛促练”的比赛训练法。功能训练本身不是一种训练方法,也没有提出新的方法。在整体控制上,功能性训练项目(functional training programs)的设计和完成都采用程序训练法;在具体操作上,功能性动作练习还是利用传统的重复训练、间歇训练等方法。

审器进道,功能训练无法在“道”与“器”的两极着陆,只能定位在道与器的转化过程。准确地说,功能训练既非理论,也非方法,而是一种训练理念,即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功能训练本身及其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和看法。

2.2 功能训练是否等同于专项训练

功能训练方法以专门性原则为基础[9],遗憾的是,功能训练极易被误解。有研究者认为:“功能训练是专项训练,是体能专项化的桥梁[13-14]。”其实,专门与专项是两个概念,两者存在很大差异。功能训练的一些动作和动作模式确实类似于某些专项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专项训练,而是针对发展某一特定功能而设计的专门动作。如果非法外推,将类似专项运动的功能性动作训练等同于专项训练,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功能训练准确地说是“一般运动训练”[6]。功能训练运用许多理念促进运动员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发展,为提高专项竞技水平、预防运动伤病、创造优异成绩做准备。因此,训练方法或手段普遍能为许多项目共同适用,像篮球投篮、排球扣球、标枪投掷等技术的完成,需要力量经躯干传递至四肢,势必要求运动员拥有很好的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毫无疑问,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几乎是所有运动员都需要的,一个能够适合所有项目运动员的训练,难道就一定是专项训练吗?答案是不一定。正如所有运动项目都需要耐力素质,但耐力训练不一定是专项训练,因而,不能把具体针对某一目标的专门训练,简单地定性为专项训练。

将功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等同起来,是认识上的误区。“白马非马”,动作和动作模式是表象,深藏在表象下面的神经肌肉协调及力学特征、能量供应才是本质。判断一个动作练习是否是功能性动作,需要根据发展目标从上述3个方面去判断,如果判断功能性动作练习是否是专项训练,还需结合具体专项来判断。比如,仰卧垫上做跑步动作练习,如果能量供应以有氧供能为主,则该练习不是短跑运动员的功能训练。当然,功能训练的内容很多,发展日常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能力的训练不一定是竞技体育中的功能训练。悬垂屈髋左右转腰练习,既是普通人健身常用动作,也是运动员身体训练动作,但该动作练习对网球运动员而言,就是典型的身体功能训练。

2.3 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否代替传统力量训练

功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稳定性训练,稳定性是力量训练的一个结果。力量训练与肌肉密切相关,不同位置的肌肉,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不一样。传统力量训练侧重于四肢肌肉和腹背部位表层肌肉,这些肌肉大部分属于原动肌或对抗肌。在上臂和大腿处,屈肌以梭形肌为主,伸肌以羽状肌为主;在前臂与小腿处,肌肉细长,肌腹短,肌腱较长,前臂以梭形肌为主,小腿以羽状肌为主。对上述肌肉的训练,一般在稳定支撑状态下采用单关节、固定动作轨迹的抗阻练习,例如杠铃深蹲、负重快蹲、仰卧蹬腿、坐式杠铃提踵、哑铃弯举、锤式弯举。这种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的训练,虽然可以获得一种刚性力量,但对脊柱两侧的肌肉训练价值不大。脊柱两侧的肌肉以稳定肌为主,如回旋肌、棘肌、最长肌、多裂肌,主要作用是固定和维持脊柱的稳定。对这类肌肉力量的训练,只有借助功能性力量训练[15]。功能性力量训练是功能训练的一个分支,通过专门设计的动作来训练躯干部位及各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小肌肉群的力量能力,诸如侧卧单臂静力支撑(Oblique Plank),仰卧屈膝静力顶髋(Static Leg and Back)。

运动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原动肌、协同肌、稳定肌、对抗肌共同工作,才能保证人体在3个矢量轴上产生有效运动。传统力量训练注重运动中的发力环节,优先发展原动肌,加大其训练比重,造成不同肌肉之间发展的非均衡性。人体运动表现出了高度的整体性,不同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全身肌肉共同工作,只是不同肌肉的工作性质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运动中,稳定肌和对抗肌不但维持着身体姿势,而且在力量传递中保持关节的稳定,对力量的有效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功能训练看到了稳定肌的作用和价值,并把稳定性、核心力量、核心爆发力、核心耐力提到了重要位置加以训练。虽然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指向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产生更好的运动效果。可见,两者是相互补充关系。

3 结 语

运动训练是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实践经验表明,每一名成功的教练都有一套逻辑清晰、先进的训练理念。功能训练的理念来源于身体本身的运动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国,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是“舶来品”,需要把国外的理念本土化,然后应用到实践中解决训练问题。对功能训练进行剖析和反思,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本土构建过程。反思功能训练,不是要否定功能训练,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能训练,以便产生更大的实践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建设性的反思就不可能有本土化,更不可能在综合、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SARAH BAKEWELL.Illustrations from the Wellcome institute library:medical gymnasticsand thecyriaxcollection[J].Medical History,1997,41:487-495.

[2]SCHMIDT,RICHARDA.Motor learningand performance:form principles topractice[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1991.

[3]GAMBETTA V,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th[J].Training&Conditioning,1995,5(2):25-30.

[4]GAMBETTA V,CLARK M.A formula for function[J].Training&Conditioning,1998,8(4):24-29.

[5]GAMBETTA V.Force and function[J].Training&Conditioning,1999,9(5):36-40.

[6]BOYLE M.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4:1,3,4.

[7]SANTANA JC.Functional Training:Breaking the bondsof traditionalism[M].Boca Raton FL:Optimum Performance Systems,2000:11.

[8]LUDMILAM.COSIO-LIMA,KATY L,etc.Effects of physioball and conventional floor exercises on early phase adaptations in back and abdominal core stability and balance in women[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3,17(4):721-725.

[9]STEVENPLISK.Functional training[EB/OL].[2006-08-11].http://www.nsca-lift.org.

[10]GAMBETTA V.Athletic development:the art and science of functional sportsconditioning[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7:1.

[11]JOANNEELPHINSTON.Stability,sportand performancemovement:great techniquewithoutinjury[M].Chichester:LotusPublishing,2008:26,19.

[12]COOK G.Body in balance[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3:13.

[13]刘爱杰,李少丹.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15(3):4-7.

[14]刘爱杰,李少丹.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15(4):4-6.

[15]COOK G.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NSCA Journal,1997,19(2):14-19.

猜你喜欢

功能性专项力量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