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膜早破180例护理分析

2012-12-05陈丽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母体胎膜感染率

陈丽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妇产科,广州511495)

胎膜早破即临产前胎膜破裂,是产科常见并发症。胎膜早破发生率高达12%,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胎盘早剥、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及母婴感染等,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探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对母婴感染的影响,现对我院180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为观察组,观察组孕妇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29.35岁;入院孕周35~41+2周,分娩孕周35~41+3周。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胎膜早破及其他并发症的正常孕妇1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0.5岁,平均年龄28.95岁;入院孕周35+1~41周,分娩孕周35+1~41+6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胎膜早破诊断标准 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和分类参照妇产科学:在临产前绒毛膜及羊膜破裂,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可见胎脂及胎粪,无腹痛等其他产兆。肛诊将胎先露部上推,见阴道流液量增多。阴道窥器检查见液体自宫颈口流出或阴道后穹窿有较多混有胎脂和胎粪的液体积聚,即可确诊胎膜早破。辅助检查:酸碱试纸测定阴道液pH值>6.5。破膜后在阴道排出液的涂片中,可找到胎儿皮肤脱落的上皮细胞及 (干燥片)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1.3 胎膜早破后的处理 胎膜早破孕妇入院以后均卧床休息,必要时垫高臀部,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肛查及阴道检查,严密监测羊水及胎心音,孕妇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情况。胎膜破裂超过12h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除头盆不称及绝对性剖宫产指征以外的,24h仍未临产的孕妇以催产素引产终止妊娠。

1.4 心理护理 孕妇未到预产期或无产兆前,孕妇突发阴道流液,可能惊惶失措或焦恐不安,担心影响孩子及自身的健康,有些孕妇可能开始设想早产会带来种种负担影响,甚至会产生恐惧情绪。因此,首先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有亲切的态度,用温和的语气积极鼓励其面对现实。若为早产儿,嘱其应提前做好迎接新生儿的准备,可以给孕妇提供有关促进早产儿发育生长的方法,缓解其焦虑的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做好解释,明确治疗目的、方式,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1]。

1.5 统计学分析 一般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5),剖官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阴道助产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n(%)]

2.2 两组母婴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母体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母婴感染率的比较 [n(%)]

3 讨论

胎膜早破是妊娠中晚期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胎膜早破的原因可为感染、多胎、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机械性刺激、宫颈内口松弛等有关,其中母体生殖道感染及其引起的宫内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3.1 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 胎膜早破导致剖宫产率增加。胎位异常、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等均是胎膜早破的诱因之一,均有手术指征;当发生胎膜早破时,后羊水减少,其缓解宫壁对胎儿压力的作用降低,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另外,宫壁紧裹胎体导致宫缩不协调,阻碍分娩机制形成,均使难产及剖宫产率增加;胎膜早破又可导致宫内感染,宫内感染使子宫肌层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下降,宫颈扩张延迟,因而发生宫缩乏力及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致使剖宫产率增加。本文研究结果也提示,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胎膜早破与母体感染 胎膜早破与感染密切相关。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引起胎膜炎,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导致胎膜早破。破膜后细菌更易进入宫腔,使感染加重。破膜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越大,若破膜超过24小时,感染率增加5~10倍。从表2可知,观察组母体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胎膜早破导致母体产褥感染机率增加。

3.3 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 胎膜早破常是多因素所致,其中母体生殖道感染及其引起的宫内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胎膜破裂超过24h,胎儿可能受到阴道菌群的上行感染,导致羊膜、脐带以及胎盘炎症;胎儿可能吸入被感染的羊水,发生全身感染,导致死胎、早产或新生儿败血症。但并非所有胎膜炎患者娩出的新生儿均出现新生儿感染,宫内感染只是新生儿感染的—项高危因素。从表2可知,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关系密切,且与新生儿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关,在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12%~20.5%,所以密切监测及预防胎膜早破患者宫内感染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率的—项重要措施。

由于胎膜早破与感染密切相关,我们主张更加早期地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局部的消毒擦洗保持会阴干洁,防止逆行性感染;动态监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RP等,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在保证新生儿存活率的前提下积极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适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对降低母儿病死率至关重要。

[1]莫晓莉.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16:153~154

猜你喜欢

母体胎膜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蒲公英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故乡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