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

2012-12-04王冰吕关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8期
关键词:氯化钠丁苯脑缺血

王冰 吕关健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溶栓治疗有时间限制,而无时间限制的神经保护治疗也陷入了困境,常规途径的神经保护药物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效果不理想。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是国际上首个作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创新药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国原创的抗脑缺血新化学实体药物,属国家I类新药,具有保护线粒体和改善微循环的独特作用。丁苯酞软胶囊剂目前在临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的开发弥补了丁苯酞软胶囊剂在治疗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吞咽困难患者服药不便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不理想。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药物经济学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全国核心城市神经科领域专家普遍认可,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相对其它基础药物更适合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不受溶栓治疗窗的限制,可改善缺血区脑灌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挽救半暗带脑细胞,使患者更大获益,早日康复。笔者所在科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42~74岁。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入院均在72 h内,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MRI证实,治疗前两组病情程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意识障碍及重度失语者;(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3)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4)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者,重症糖尿病病史者,合并消化道溃疡者;(5)已知对本品或芹菜过敏者;(6)正在应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干扰药效评价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钠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连续10 d。

1.4 疗效评定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1)基本治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生活自理。(2)显效:病状明显改善,肌力增强Ⅱ级以上。(3)有效:症状改善,肌力增强Ⅰ级。(4)无效:症状无变化,功能无提高。(5)恶化:症状加重或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0 d 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

2.2 治疗前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10 d结果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药物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70%,表现为言语障碍、感觉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等,由于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而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引起神经功能缺损,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相应灌流区中央组织坏死,周围缺血半暗带形成[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存在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在来医院就诊时就已经错过了溶栓的时机,极大地影响了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因此,从改善神经功能的环节入手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重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从而增加脑梗死、脑血栓以及脑中风患者脑部缺血区脑灌注。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不受溶栓治疗窗的限制,挽救半暗带脑细胞,能够促进脑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证实,适合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全新的方案选择,使脑梗死、脑血栓以及脑中风患者更大获益。本研究也证实,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7(5):313.

[2]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小鼠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5,30(10):741-744.

[3]徐蓓,赵志刚.脑血管病治疗药物丁苯酞注射液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947-948.

[4]刘侃.Ⅲ期试验证实恩必普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N].医师报,2009-7-1.

[5]奚继明,张江涛,杜海松.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1):73-75.

猜你喜欢

氯化钠丁苯脑缺血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