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测试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新
2012-12-01丰明聪
丰明聪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 江苏 无锡 214011)
高职软件测试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新
丰明聪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 江苏 无锡 214011)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学生专业能力成长而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抗压能力较差,频繁“跳槽”现象严重,使校企合作的质量大打折扣。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通过调查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重点探讨了软件测试专业学生个人基本素质、目标管理、压力管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使校企合作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高职;软件测试专业;校企合作;职业素质;目标管理;压力管理
应届毕业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据“天生我才”网对16家企业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如今企业招聘实习生或正式员工,经验丰富已不再是首选,而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学习和接受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抗压能力及品行等反而更受重视。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正在加剧,究其原因,一方面,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改制、政府机构改革、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素质与人才市场的要求不吻合,不匹配,导致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使企业因人才紧缺而影响了发展速度。
校企合作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现在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往往更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职业素质,有些院校虽安排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导致校企合作的质量不高。对本校合作企业——无锡睿泰科技集团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包括实习生)往往眼高手低、遇事怕事、挑三拣四、无主见、缺少胆识与责任感、“跳槽”现象严重、目标感缺失、抗压能力差,导致企业怨声载道,为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迫在眉睫。笔者拟基于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 (如表1所示),探讨软件测试专业“共建班”学生个人基本素质、目标管理及抗压能力方面的培养。
表1 企业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综合素质要求表
软件测试专业学生基本素质
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不单纯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测试技能,更关注测试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就需要在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特别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的提高,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嵌入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一)软件测试“五心”要求
测试工作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枯燥,作为一名合格的测试人员,真心喜欢热爱软件测试,才更容易做好测试工作。软件测试工作除了要求测试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一些基本的个人素质,即要有“五心”——专心:指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任务时不可一心二用;细心:指执行测试任务时要细心,认真执行测试,不可以忽略一些细节;耐心:很多测试工作有时候显得非常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做好;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工作必备的素质之一;自信心:是指必须建立“能解决一切测试问题”的信心,这是测试工程师普遍缺乏的一项素质。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等。“五心”作为对软件测试工作的基本要求,应将其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中。
(二)突出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是团队成员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调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与才智,,协同努力的一种精神;协调沟通能力既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90后”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特定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通过调查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现状较为普遍,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团队精神较差,40%左右的学生基本不参加团队活动,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拒绝参加团队和团队活动,人际沟通能力薄弱。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如个人家庭环境、从小所受教育环境等,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缺乏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系统培养,许多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往往沦为“填鸭式”的说教,缺乏锻炼学生合作精神的平台,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缺乏保障与评价机制。
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就需要测试人员与项目中的不同角色(如测试小组成员、开发人员、技术支持、客户等)共同配合,要求测试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全面合理地培养高职软件测试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化课程改革,搭建系统的理论培养平台 要深化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根据企业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及课程,为学生搭建系统的理论学习平台。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明确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意义、方法、技巧,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
完善教学方法,把课堂作为素质培养的第一实践基地 沟通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对于软件测试工作,而团队合作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性活动,这种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从学生入学起,就应当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及顶岗实习。现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备受关注,而软件测试专业的许多课程特别适合项目化教学,如织梦内容管理系统DedeCms、Android手机测试、关系管理系统测试等。可根据实际需求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测试组长全权负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负责测试项目的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为更好地完成软件测试项目奠定基础。
校企联合举办素质拓展活动,建立素质培养的第二实践基地 可根据企业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校园与企业文化,共同策划和组织考验团队耐力、智力、协作能力、组织力和凝聚力的活动,如企业员工与学生开展集体活动、辩论赛、学术讲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等,突出强调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搭建团队活动的舞台。
创新评价鼓励机制,提供动力源 对于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有一个充满激情、有凝聚力的领军人物,其次,要有一个非常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这就需要校企共同制定规范的监督机制,重点培养领军人物,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量化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奖罚分明,创建评价机制。
构建以职业规划为主的目标管理体系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就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进行了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对象是在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上都相近的年轻人。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相近年轻人的调查表
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就像分水岭,轻而易举地将资质相似的人分为少数卓越精英和多数平庸之辈,前者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后者随波逐流。可见目标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因此,人生需要规划,需要目标管理,尤其对于处在今天这个人才激烈竞争时代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目标管理是人才争夺战中的重要利器,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手段。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运用目标管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测试人才,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与稳定,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SMART目标设定原则
S(Specific)具体的: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时一定要具体,不能是抽象模糊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有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目标愈明确,提供的指引就愈多;A(Attainable)可达到的:不能达到的目标只是幻想,太轻易达到的目标又缺乏挑战性;R(Realistic)相关的: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与自己的职业、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相关性;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任何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
(二)以学业规划促进目标管理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不知自己的责任与未来,整天沉迷于开心农场、魔兽争霸及网络电视等,转眼间大学生活消磨殆尽,于是独自感叹:大学几年一无所获,更多的是埋怨,找工作四处碰壁,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缺少前进的动力。大学生活目标规划能够使学生更明确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我该如何寻找专业发展路线?能够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性格、兴趣及能力等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措施。学校和企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与监督,使学生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完成目标,不断提高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意识。
21世纪的高职学生必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年轻人要做到四个学会:一是学会认知;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
高职院校应根据“四会”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实现发展目标所需的条件(如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及资格证书等),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各学年的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对自己的学业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目标管理,并对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和评估,完成目标成果的测评。
(三)以职业规划促进目标管理
软件测试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并非全部从事专业对口的相关专业,学生对毕业后的去向应有充分认识,是选择到软件测试企业就业,还是升学、自主创业、继承家业、支教等,应以自己的未来职业为导向进行目标管理。高职学生可针对软件测试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如图1所示)及岗位职责进行自我职业定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目标管理,实现自身价值。
图1 软件测试专业职业发展方向图
高职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探讨
2009年,由39健康网发起,首次对中国应届毕业生就业求职状况、就业形势认识、压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与沟通、周围环境及影响共七个方面进行了普查,并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反映出应届毕业生身上显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压力问题更是突显。超过9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求职给自己带来了压力,有38.2%的人认为压力很大。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同学之间的对比,家人、朋友的期望,日后生活的来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37.8%的人认为自己的同学找到好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压力;2.7%的人认为父母长辈在耳边唠叨的时候带来的压力最大;34.8%的人认为压力最大是在想到自己生活费用没有来源的时候,24.2%的人认为在看到招聘会上人山人海的时候压力最大。面对压力,8.3%的人认为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16.4%的人认为压力让自己心情差、状态差;12.3%的人认为压力让自己难受,一天都不想再承受。由此可见,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压力认知与自我认知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与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人以动力,使学生思维活跃,做事认真积极,成效显著。但过度或长期的压力可导致大学生怀疑自己、积极性降低,甚至产生极端行为。因此,高职学生要通过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进行判断和评估,通过分析压力源寻求支持与帮助、建立信念,探索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采取理性地应对压力的策略,不断缓解或消除压力。
直面压力源,加强压力应对策略 当前高职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有家庭重大突发事件、家庭经济状况、就业、学习、人际交往、异性关系、个人独立自主能力等,其中,就业和学业方面的压力突出。在各种压力源面前,许多学生往往采取逆来顺受、逃避的态度,这样更无助于压力调节,应该经过理性思考,确定压力源的性质,通过自我处理或寻求帮助,拟定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效地控制压力源的产生,如就业压力,应根据企业要求早做准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尽量减少压力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构建心理健康疏导中心 高职院校应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帮助其分析压力产生的根源,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有些问题比较棘手,可请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帮助。另外,针对压力事件相对集中或压力强度较大的时期,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评,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排除心理和思想问题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等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
开设压力管理课程 应适当增加积极心态与压力管理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应根据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压力管理心理学》、《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压力,掌握压力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合作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把此项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也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符合企业及社会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成功的。
[1]李靖,陈军,孟小欣.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1,(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理论探索,2010,(7).
[4]杨冠军.论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及压力管理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
丰明聪(1980—),男,山东临沂人,硕士,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G712
A
1672-5727(2012)01-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