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运动链的角度看by在有标记被动结构中的句法功能

2012-11-30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句法范畴图式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3)

从运动链的角度看by在有标记被动结构中的句法功能

曾跃都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3)

依据认知语法有关运动链的理论,探讨by-短语在有标被动结构中同运动链发生何种关系,从而指出,by的语义取决于同运动链的特殊关系。与相关介词with、from、through相比,by之所以具有更广的语用适应性以及更强的句法功能,皆因其唤起施事的固有性质。

运动链;有标记被动结构;原型

近年国内学者对被动结构已有相当的关注,比如方媛媛等、[1]赵学明、[2]杨石桥。[3]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包括熊学亮等、[4][5]邓云华等[6]及邓云华。[7]按熊学亮等[4]以及邓云华,[7]被动结构属于有标编码,体现特定事件观,其概念自治,在此意义上不涉及by-短语。所以,被动结构中by-短语被看作范畴的非中心例。[4]

从认知理论运动链的观点,我们尝试考察“有标被动结构”[2]所涉的by-短语以及with、from和through这些介词,如何与运动链发生关系以及发生怎样的关系,进而指出,by何以最具结构扩展潜力及其独特的句法动因。

一 被动结构原型

以下诸例均被看作被动结构:

(1)The bird was killed.

(2)The door was opened.

(3)The domain of Arnheim and the area of Landor’s cottage were enclosed.

(4)The knife was cut with.

从Langacker弹子球模型观[8]13及其被动语态的论述,[8]335-343以上(1)-(3)可视作仅侧重运动链链尾的编码,如图1所示:

图1 (见Langacker[8]334-5)

其中,主题可由任何语义角色表征:(1)受事,(2)运动者,(3)零位角色。但(4)侧重的是工具,如图2所示:

图2

被动结构原型的语义结构为受事-主语+BE+V-en。[9][4][6]据此,(1)为范畴原型,(2)也应为原型,虽资格稍次之。(3)和(4)则应为边缘例:工具和零位角色并未受致使性动词-小句中心词的任何影响。

二 有标被动结构

有标被动结构指带by-短语的被动结构,[2]出于语篇考虑“或引入施事者、或把动词所表达的事件重新及物化等”,从而“偏离事件状态观的被动句”。[4]与(1)-(4)相比,(5)和(6)由by-短语将施事迂回地具体化:

(5)The bird was killed by a stranger.

(6)The bird was killed by the stranger.

据邓华云等,英语的文学作品和科技杂志中,这种“有标被动结构”所占比例分别是8.4%和15.8%;[6]那么,诠释这个施事的名词性词组理应具有何种语义规格呢?

Langacker[8]305-9在界定原型主语时提出四种话题性因素并主张原型主语是这四条自然路径的起点:

第一,语义角色:施事gt;工具gt;受事;

第二,移情层级:说者gt;听者gt;人类gt;动物gt;物理物体gt;抽象实体;

第三,确指性:确指gt;具体非确指gt;非具体非确指;

第四,图形gt;背景。

所以,一个原型主语是:施事性的、人类的(第一人称)、确指的、且是被侧重关系之内的图形。被动结构里,主语施事被去焦点化,其认知突显性至少有所降低,但第一路径是参与者的固有性质,无法降级,而第二及第三、第四路径则不同程度上是主观的,[8]307-8因此,受降级影响的主要是后三者。故被动结构被迂回表示的施事应为:施事、人类、具体非确指且是被侧重关系内的背景。然而,鉴于舞台模型的重要作用,第二路径显然也受到影响。比如,首先,被迂回表示的施事显然不可能是说者:主语已去焦点化,其次,也不大可能是听者,再次,动物以左才可能有意志地启动运动链。因此by-短语表示的事件间接参与者应该调整为:施事、生命体(第三人称)、具体非确指且是被侧重关系内的背景。有鉴于此,(5)就是有标被动结构范畴的典型,而(6)资格次之。

三 唤起工具的with及其它相关介词在运动链上的位置

一条完整运动链包括链头(施事)、工具以及链尾(主题),其中主题的典型语义角色为受事。施事和工具在运动链中的位置,以小句中心词—动词作为参照,均处于运动链的上游,而主题则处于下游,比如:

(7)The bird was killed with a stone.

(8)(a)The bird was killed from within the cage.

(b)The medicine was derived from some herb.

(c)Brandy was made from grapes.

(9)The bird was killed through deliberate scheming.

(5)中by-短语迂回表示施事,即侧重运动链头,而(7)用with-短语侧重运动链的工具,如图3所示,其语义结构有别于(4):

图3

施事是能量源,工具则直接传递能量,与运动链发生直接关系;由于工具相似于施事,均处于运动链上游,故with-短语被称为类施事短语。[2](8)和(9)中的from和through与其说与运动链本身相关,毋宁说与运动链直接参与者某些方面相关:(8a)描绘潜在施事的能量来源的方向性,(8b-c)指出受事的物理来源,(9)则表示潜在施事的某种抽象手段。它们可视作与运动链发生间接关系,因为在直接辖域中,它们侧重运动链的旁支,如图4所示:

图4

四 By的包容性或语用适应性①

把有标被动结构的典型例和非典型例加以比较,可以发现,by具有较广泛的语用适应性,以及较强的句法功能:

(10) The bird was killed by a stone.

(11) *The bird was killed with a stranger.

直觉上,(7)使人强烈感觉故意人为,因为with表示工具,须受某个参与者操纵,尽管该参与者处于隐蔽。但(10)中,by界标stone尽管表征离散的、高度个体化的物理实体,但对事件的参与绝无主观意志可言,因此,stone或取能量于外部,极可能非人之所为,但小句的总体侧重并未唤起任何可识解为人为行为的迹象,故表示被动过程的偶然性。②而(6)中by界标stranger全然符合离散性及个别化要求,故表示被动过程的意志性和必然性,尽管工具隐蔽着。然而,(10)中by可唤起工具;而(11)with却无法唤起施事。

by固然唤起施事,却又容纳本应由with唤起的工具,而with却不容纳施事。这一事实的启示是,在一个充分运动链中,施事比工具有更高的地位,而只有工具和主题的运动链却并不充分。换言之,by唤起工具,意在提升其至施事地位,而with却无法降低施事的地位,尽管两者均为被动结构至关重要的扩展。

有from和through所参与的被动结构的扩展例中,在一定情况下,by也可能唤起惯常由前二者所唤起的相关因素,比如:

(12)(a) What cruel maxims are we taught from a knowledge of the world!

(b) What cruel maxims are we taught by a knowledge of the world!

(13)(a) A man is known from the company he keeps.

(b) A man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12a)中from唤起的是语义角色为零的保留宾语maxims的某种抽象来源,而(13a)的from唤起的是语义角色为体验者的主语a man的具体来源,比如maxims来自knowledge而a man来自the company;二者与运动链均无直接关系。这比较类似前面对(8)的分析,from在较为典型的被动结构中,往往标示施事的能量来源的方向性(如(8a)所示)以及受事的物理来源(如(8b-c)所示),均属运动链旁支。但(12b)和(13b)表明,by可以替换from,说明by可以包容from的意谓。可以说,by在句法上提升了这些因素,使之疑似施事(agent-like)。但from却不能替换by,以降低施事的地位:

(10′)*The bird was killed from a stone/stranger.

被动结构中through可能源于管道隐喻,[8]340只表示了同运动链的非直接关系;有可能被by替换而基本不影响原句的语义:

(14)This is typically done through the “deroutinizing” of constructions, in other words,

through finding new ways to say old things. [Hopper amp; Traugott p.73]

(15)He was removed from his position through neglect of his duty.

(14)中through可被by替换,尤其是第二个through,正如前面(9)中through可被by替换一样,比如:

(16)The bird was killed by deliberate scheming.

但(15)through似乎不可被by替代,因其负面意谓几乎已成规约。这说明by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包容through,但其业已规约化的意谓除外。从(14)-(16)或可推出两点:其一,在被动结构扩展例中,by可唤起惯常由through唤起的因素,说明by在句法上可将其提升至施事地位,但由于其本身缺乏原型施事的基本价值,因此只能是疑似施事;其二,by可替换through,因而已经逐渐获得表示手段的意谓,或已成规约用法,典型的例子比如:

(17) Tyranny is the wish to obtain by one means what can only be had by another. [Pascal]

正如from一样,through完全无能降低施事的地位,比如:

(10″)*The bird was killed through a stone/stranger.

五 By的图式意义

By固有地唤起施事,但其界标作为施事的诠释地址这种功能扩展至工具,再扩展至处于运动链下游的诸因素。将前文诸例重新排列为(5)、(10)、(12b)、(16)、(17),可知,by似乎呈现多义性范畴的特征,即以一个基本的原型意谓为核心,放射状扩展至各个相互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的意谓。据Langacker[11]369-73有关理论,范畴化遵循综合范式(Synthesis),即范畴诸成员既体现出成员资格不等的原型效应,是为原型范畴化,同时又共享某种图式(schema),该图式可至任何抽象程度,是为图式范畴化。在有标被动结构范畴中,以原型范畴化观之,by在(5)中属原型意谓,在(10)中原型资格次之,而在其它诸例则是偏离原型的边缘例。以图式范畴化观之,by在以上所有例中必定贯穿某种高度抽象的意谓,思而辨之,似可得如下初步结论:

(18)by-短语与被动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即被动过程之完成是by-短语参与的一种必然结果。

因果性在(5)和(10)中毋庸置疑,但在(12)等边缘例中则较难自圆其说,比如(12)唤起某种来源,(16)和(17)唤起抽象或具体的手段,然而,无论如何,来源和手段均可视作过程得以完成的前提。从(18)可进一步推出包容因果性和前提的更抽象的图式:

(19)by-短语与被动过程之间存在一种时间前置性的识解,即过程之发生或完成在by-短语的存在或出现之后。

图式范畴化无涉原型效应,此图式为范畴所有成员共享,体现在有标结构的所有示例中。当by界标愈偏离施事-原型角色,图式(19)则愈趋显著,比如:

(20)John was swept off his feet by the appearance of a beautiful girl at his door.

(21)Fire insurance may be sold by appealing to fear of loss.

(20)中,by界标标示完成体动词所侧重过程的一个情节(episode)。它是概念依赖的,与概念自治的名词(如(5)中stranger)相比,其认知效率较低,故更抽象。它不仅偏离施事的基本语义规格,甚至在名词性词组这个范畴中也属边缘例。(21)中,去动词化的V-ing几乎逸出名词范畴。由于急剧偏离施事角色,这个概念上依赖的非时间性过程与小句中心词的时间性过程之间所构成的时间前置性,正是小句的主要侧重,高度凸显by的图式(19)。简言之,从运动链着眼,by之固有句法功能把V-ing提升至施事地位,结果由于其急剧背离施事规格,仅仅凸显了by本身的因果性和时间前置性图式意谓:即,(20)先有女孩出现John才生发痴迷;(21)先设法触动别人担心有所损失,方才可能卖出防火险。by的图式由于频繁使用而成为其固有的基本意谓。

实际上,by-短语甚至在完全脱离被动结构范畴之后,其图式意谓依然以规约含义出现在其它句法结构当中:

(22)A plumber could fix a broken pipe from home by guiding someone else through the repairs.

by把一个非时间性过程guiding提升至运动链的上游,但这绝不可能是施事,因为本句并非被动结构,施事已然存在,此其一;施事诠释地址由去动词化的V-ing所占据,急剧偏离原型施事的基本价值,此其二。所以,guiding只能被识解为发生在小句中心词所示时间性过程could fix之前:by-短语这种用法仅仅凸显其图式意谓。

六 结语

by唤起施事,而with唤起工具,两者均处于运动链的上游。但,by具有更广的语用适应性及更强的句法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它可替代with、from和through而唤起惯常由这些介词所唤起的相关因素。by这种功能不妨称之为句法提升功能;by把非施事提升至施事的位置,即置它们于运动链链头。这并非指by可以改变它们固有的语义规格。相反,正由于它们固有不具备原型施事的基本价值规格,因此,如此操作仅仅导致类施事的出现,其实际语用结果在于凸显by的图式意谓。by的提升功能不过为概念化者提供了一种识解方式,借此凸显出被提升因素的因果性和时间前置性。当被提升的类施事越是偏离原型施事,则by-的图式意谓可能越显著。

注释

①Langacker的包容性(inclusiveness)这个概念与能产性(productivity)这个概念是十分相容。一个范畴的原型成员往往表征能产性,而边缘成员较难体现能产性;见Taylor[12]214.

②汤斌引Fillmore的观点认为,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storm中by的界标表示工具,但并未指出由于这个缘故,该句表示了过程的偶然性。见汤斌[13].

[1]方媛媛,等.再论英语被动句之焦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95-99.

[2]赵学明.英语中无标记被动结构的语义模糊及识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7-9.

[3]杨石桥.英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108-111.

[4]熊学亮,等.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1):19-23.

[5]熊学亮,等.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195-199.

[6]邓云华,等.英汉被动句理想化认知模式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1(2):1-7.

[7]邓华云.英汉特殊被动句的整合方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183-196.

[8]Langacker.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9]刘正光,等.语法原型与及物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8-12.

[10]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1]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369-73.

[12]Taylor, J.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UP.1995:207.

[13]汤斌.使役动词的中动语态和它的工具语义角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5):96-100.

ClassNo.:H31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SemanticStudyonPrepositionByinPassiveswithBy-phrases,
BasedonActionChainofCognitiveGrammar

Zeng Yued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chain of cognitive gramma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that by-phrases form with the action chain of a prototypical ev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emantics of by is dominated by its special relation with the action chain. Compared with other relevant prepositions like with, from and through, by seems to have a wider pragmatical adaptability and a stronger syntactic function, both of which are to be attributed to its inherent qualification of invoking the agent in a prototypical passive.

action chain;passives with by-phrases;prototype;semantic role;schema

曾跃都,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1672-6758(2012)12-0059-3

H314

A

猜你喜欢

句法范畴图式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