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2-11-29申建旗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危机企业

申建旗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出口额则占到全部出口的68%,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从中国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见表1)便可清楚看出,在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对外贸易额大幅下滑,下降达13.9%,出口下降则达到16%,其中中小外贸企业下降的比率更大。一时间订单数急剧减少,出口产品受阻,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纷纷缩减生产或停产歇业,不少企业频临破产,甚至倒闭。这种下降的势头直到2009年底随着欧、美、日主要经济指标开始从谷底缓慢回升,才带动我国出口也从2009年底开始止跌回稳[1]。进入2010年整个世界经济步入危机后的恢复调整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就是通常所说的“后危机时代”,进入后危机时代尽管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复苏态势非常显著,中小外贸企业的恢复和增长同样不俗,但其在危机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而且危机过后国内外环境的进一步复杂化,制约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中小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痛定思痛,深入分析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确保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表1 2005-2011年1-11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单位:亿美元

二、问题分析

我们可以将中小外贸企业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问题概括为外部环境问题,国内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阐述。

(一)后危机期世界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1.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式而言,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

金融危机虽已过去,但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表现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软;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消弱经济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鉴于欧元区债务问题和几个大的新兴经济体增长趋弱导致全球增长前景黯淡,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将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进一步调低为2012年2.5%,2013年3.1%[2]。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下行风险增加,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势必给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困难。

2.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摩擦频发

自由贸易往往仅仅停留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阶段,这次金融危机后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的恢复和避免更大程度的受到影响,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因此,后危机时代下的市场竞争趋势愈发严峻与激烈,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政策性和体制性摩擦更加突出。例如,我国出口贸易摩擦案件近些年来显著增多,据商务部统计,仅就2010年中国遭受 “两反一保”调查多达66起,涉案金额71.4亿美元,与以往相比无论调查次数和涉案金额都有明显增加。

3.人民币加快升值对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很大压力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一路上扬,其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升值的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危机以来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转嫁危机、保护本国市场,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更是高达5.11%,截止到2012年2月人民币已经从汇改前1美元兑换8.276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到1美元兑换6.30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将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挤压中小外贸企业业已有限的利润空间,这对面临国内成本上升压力的中小外贸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国内环境变化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的问题和压力

1.工资成本持续大幅上升、不断挤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我国相对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正是利用这一资源,中小企业广泛地从事纺织、服装、加工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比较优势。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相应不断提高,特别是危机之后面对不断高涨的CPI,全国各地纷纷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平均工资普遍大幅上升,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

表2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变动情况

图1 2010-2011年中国部分东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变化

2.原料、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纷纷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对货币实行量化宽松,导致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使我国外贸型企业首当其冲。为了稳定经济,保增长促就业,我国政府也在危机时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我国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快速复苏和增长无疑是必要的,但同时也给国内带来了通胀的压力,土地、石油、煤电、矿产品等要素价格明显上升。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从2009年12月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止跌回升,此后一直高歌猛进,继2010年全年PPI上涨5.5%,2011年再度上涨6.0%,中小外贸企业本来就微博的利润又受到了来自原材料等物质成本上升的进一步挤压。

3.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更加凸显

危机之后的2010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节节攀升,通胀不断加剧,为了降低流动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国家采取了收紧银根的政策,特别是进入2011年央行先后两次加息,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贷款难度和贷款成本明显上升。在贷款政策收紧,可贷额度减少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普遍惜贷。中小企业本来就存在贷款难问题,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面对后危机时代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自身抗风险能力弱,银行唯恐避之不及。间接融资难度加大,而直接融资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面对如此局面,一些中小企业转而寻求民间借贷,例如,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许多中小企业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不惜以很高的利息从民间借贷,殊不知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由此构成的脆弱资金链一旦崩裂,企业很可能就是破产,最近就不断曝出温州老板为躲避高利贷而跑路的消息。

表3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变动情况

(三)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以上分别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是从个人业主制或合伙企业起家,很多为家族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集中、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不分,采取传统的权威管理模式,即依靠家族成员的个人魅力和经验来管理整个企业。这种产权上的封闭性、人才上的排外性的治理模式使得企业难以正常发展,散兵游勇、粗放式经营,筹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弱。经济形势好、市场景气的时候企业尚能运行,一旦形势恶化,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往往陷入困境难以生存。

2.企业人才缺乏、致使企业难以做特做强

由于治理结构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不仅难以吸引和利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而且也难以吸引其它各方面人才。根据调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员工大专及以上文化只占15%,企业所有员工中初中及以下仍占大多数。高、中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懂得外贸业务和国际市场开拓以及应对国际法律诉讼的国际人才更为缺乏。据上海市统计,目前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专职外贸人员仅为户均2.8人,另有5%的企业根本没有专业外贸人员。这些已取得自营出口经营权而缺乏专业外贸人才的企业,只能依赖外贸代理。此外,很多中小企业既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技术专利,从而招致竞争对手的投诉或仿冒,遇到贸易摩擦又不知如何处置,很容易失去已占领的海外市场。

3.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自主品牌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落后,企业普遍存在着科研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等问题。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经费不足企业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以维持,超过5%才能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远低于这一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中小企业的1.2%,日本的1.1%。由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只能依靠成本优势获取微薄利润。实践表明,过分依赖成本优势,生产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企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在我国出口的产品中,自有品牌比例很低。根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所有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的产品甚至还不足10%。自有品牌的缺乏和品牌建设的不足也是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探究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内外问题,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及管理、技术创新,消除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中的诸多障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中小外贸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以下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探析

(一)就政府而言,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并完善各种政策、引导鼓励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针对当前依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并加以完善,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势头、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外贸企业,对企业科研创新活动给予税收减免。对出口型中小企业在设备更新、工艺改造等方面的支出给予相应税收抵扣,降低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与知识产品的进口关税,对产品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减收增值税,使企业能够有效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外贸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确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监管行为强化服务意识

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国家一方面要制定并完善外贸政策法规,监督、引导企业按照国家的政策法律从事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各级政府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的组织服务机构,做好企业在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出口奖励兑现等方面的工作,实施“大通关”工程,采取简便和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使“大通关”工程得以真正落实和体现。其次,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市场供求信息、世界各国和各行业的贸易环境信息、国际货币市场趋势信息、产品预警信息等多方面服务。第三,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贸易业务中的各种法律问题,针对国外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起诉案件要利用行业协会将相关企业组织起来集体应诉。第四,组织针对中小企业的外贸业务和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建设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环境、确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制定相对稳定的支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政策,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首先,要尽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体系,建议在“国家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门支持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机构,对于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质量和效益好的出口产品及企业在贷款上实行倾斜,利率上给予优惠;商业银行开展企业信贷业务要实行差异化政策,对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鼓励各地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其次,要创新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借助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公开上市募集资金创造条件。再次,要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在我国民间,特别是沿海地区民间存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国家要制定并完善民间借贷的政策法律,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有序投入到中小外贸企业。

(二)面对存在的问题,企业自身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制度创新和科学管理

要完善中小外贸企业的治理结构,改变企业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对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要明晰产权,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将企业真正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优化企业产权结构,不仅要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主体、丰裕的资金,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效率。第一,要科学地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完善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第二,引进外部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专家咨询作用。第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广泛的吸纳企业所需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开发等各方面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第四,要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和再造,使各环节协调有序、高效运转。

2.打造自主品牌、实行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

实行品牌战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实行品牌战略,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技术创新打造品牌基础,管理创新树立品牌形象,制度创新提供品牌保障。其中尤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技术消化和转化能力,还要培育研究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研发高附加值产品[3]。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承接国际高端产业链向我国转移,推动出口创新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争取更多的出口主动权。

人才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非得广揽人才不可。从根本上讲,中小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而做到这一切就得仰仗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技术方面,中小外贸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一是技术创新,主要是产品创新,形成特色产品;二是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加工深度和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中小企业规模不大,资金和资源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情。小,并不代表弱,中小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经营,专注于一两个方面,做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提升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3.内外兼修、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在国际市场上不仅要巩固传统的欧美、日韩和东盟市场,而且要积极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销售市场,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后危机时代国家确立了启动内需,着力培育国内市场扩大国内消费的战略。中小外贸企业要抓住机遇,内外兼修,积极主动地利用国内市场,在外销环境差时,以内补外;在内销形式差时,以外补内,做到内外互补、游刃有余[4]。

为了降低成本,有效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应该发展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形式。企业要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络广告联盟扩大销售空间和渠道;利用阿里巴巴、慧聪网以及国外商务网站等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的产品采购、销售服务;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营销方式,与顾客建立更为紧密的在线联系。通过充分运用网络营销,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中小外贸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利用国际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规避贸易摩擦,更好地带动商品出口。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在轻工、纺织、服装和家俱等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对发展中国家有广泛的优势,在这些国家投资生产可以有效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销售市场。

总之,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尽管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其影响不仅没有消退,而且进入后危机时代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使得中小外贸企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一些原有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凸显,只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1]张燕生.后危机时代: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最重要[J].国际经济评论,2010,(1):108-109.

[2]商务部综合司课题组.中国对外贸易形式2011年秋季报告[J].国际贸易,2011,(11):1-4.

[3]陶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J].生产力研究,2011,(2):67-69.

[4]刘惯超.出口型企业扩大国内市场:问题、原因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2,(1):13-17.

猜你喜欢

危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