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评析
——基于32家中央企业的统计数据

2012-11-27徐传谌孔德海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中央经营

徐传谌 孔德海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评析
——基于32家中央企业的统计数据

徐传谌 孔德海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中央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国际化经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中国32家特大型中央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并在10个重要的国际化测度范围内,对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以及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运营现状和总体实力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央企业持续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统计分析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央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国际化经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划分,中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本文基于权威机构的真实调研数据,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央企业的属性特点,尝试对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指标进行设计和分析。通过对中国32家特大型中央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并在10个重要的国际化测度范围内,对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以及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运营现状和总体实力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央企业持续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

如何度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常用的评测依据有以下五个指标:①杨大楷:《国际投资学》(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一是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ality Index,TNI),根据企业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国外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国外雇佣人数占雇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取算术平均值;二是网络分布指数(Network Distribution Index,NDI),用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数量的指标,是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与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之比例;三是外向程度比率(Outward Significance Ratio,OSR),是一个行业或厂商的海外产量(或资产、销售、雇员数)除以一个行业或厂商在其母国的产量(或资产、销售、雇员数);四是研究与开发的国内外比率(R&DR),是一个行业或企业的海外R&D费用开支与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国内或国内外R&D费用开支总额的比例;五是外销比率(Foreign Sales Ratios,FSR),指行业或厂商产品出口额占行业或厂商产品海内外销售总额的比例。以上指标反映了国际化经营的不同方面,前两项指标最常用,但都不能完整和全面地说明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其它指标的配合。

Dunning(1993)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测量:一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海外子公司数量与规模;二是企业在海外从事附加价值活动的国家数;三是所有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收入、所得或员工数占全公司的比例;四是管理层或股东的国际化程度;五是高附加价值活动的国际化范围,例如研发活动的国际化程度;六是企业管理跨国经济活动而获得系统性利益的范围与型态。②Dunning,J.H.,1993,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Sullivan(1994)则将国际化测量指标归纳整理为,绩效指标、结构指标和态度指标。绩效指标包括: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研发支出密度、广告支出密度、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及海外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结构指标包含: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与海外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比例。态度指标则包括:高层管理者的国际化经验及国际营运的心理分散度。前两者属于客观绩效,后者属于主观绩效。①Sullivan,D.,1994,M easur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 ionalizat ion of a Fir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Dunning和Sullivan的测量指标相对比较全面,已成为一些跨国经营指数的组成因素。

国内学者鲁桐(2001)提出了“国际化蛛网模型”,从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织织结构、人事管理和跨国化指数等6个维度来考察企业的国际化程度。②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杨忠、张骁(2009)通过30家企业的调研发展出了国际化程度的测量指标体系,改进了单一维度测量指标的不足,并进而利用该测量体系研究了142家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扩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③杨忠、张骁:《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第36-40页。这些研究对于度量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设计

本文的“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旗下所管理的中央企业有196家。经过8年多的调整重组,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的数量还有117家。其中,有少部分中央企业没有或很少开展国际化经营业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一是《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汇编》。该交流材料是2011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会议的内部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经国资委有关领导许可,同意作者在中央企业“走出去”课题研究中使用该资料。二是作者所在单位《中国企业家》杂志社2011年4月至7月在部分中央企业的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和重点采访所获取的调研资料,经杂志社同意,授权作者在中央企业“走出去”课题研究中使用该调研资料。

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5个大项、18个小项和160多项备选内容。5个大项包括,中央企业的基本情况、跨国经营情况、“走出去”意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等。问卷采取填空、选择和简答相结合的形式,基本上覆盖了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全部。

面对117家中央企业,本问卷共发出100份,问卷覆盖率为85.5%。问卷要求中央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填写,以确保信息准确度。本次问卷共回收39份,回收率为39%,超过国际通行的问卷回收率10%的要求。剔除内容不全的无效问卷7份,保留了32家中央企业较为完整的信息资料,回收问卷有效率为32%。这32家中央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进入分析的样本数量(32家)占全部样本(117家)的27.3%,在行业代表性方面,这32家中央企业总共跨越了22个行业,这表明本次问卷的样本具有足够的行业代表性。

2.实地调研和重点采访。

实地调研和重点采访的中央企业有12家,分别是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远洋、中国有色、中国五矿、中国建材、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农发集团、中航集团、中粮集团、中钢集团。

(二)指标设计和计算方法

中央企业的国际化指标设计由3个大项、10个小项的内容组成,描述及权重如下:

1.国际化导向(总共20分)。

(1)企业国际化战略,10分。评测依据为过去十年公司国际化战略是否清晰坚定、有效执行或适时调整;领导人和董事会的国际化视野是否具有深度和广度。

(2)治理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是否在海外上市,何地上市;大股东特别是第二、第三大股东是否国际资本;国际资本在董事会中是否有相应席位。

2.国际化运营(总共60分)。

(1)组织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海外分支机构是办事处还是子公司,数量多少与分布范围;是否有地区总部。

(2)供应链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制造企业是否有海外生产基地,基地分布的广度;是否具有独立成熟的海外销售渠道;是否利用全球供应链来开展产供销管理。

(3)资产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海外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2008年金融危机后是否有跨国并购或绿地投资;近期跨国并购或投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人才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海外员工占比;外籍员工占比;董事会和高管层中外籍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外籍人员最高职位。

(5)品牌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是否在全球推广自己的品牌;是否赞助过海外的重要活动。

(6)研发国际化,10分。评测依据为是否有海外研发基地;研发基地数量多少。

3.国际化绩效(总共20分)。

(1)海外经营效果,10分。评测依据为海外收入占比;海外利润占比;是否遭遇不可预见的重大亏损或出现项目阻滞。

(2)海外融合度,10分。评测依据为是否推行人文、绿色等国际主流商业价值观;是否在全球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以其它方式在当地践行社会责任;是否在当地遭遇了环保、劳工或其它法律纠纷;是否获得ISO9000、环保14000、产品安全22000等国际认证。

计算方法采用了数据综合分析与专家意见评分相结合的办法。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研究部的详细计划和周密组织下,15位企业国际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对《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汇编》中的国资委统计的数据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对32家中央企业的调研数据分别按32家中央企业逐项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15位专家按照数据与评分对照规范模板的要求,分别对32家中央企业的10个单项指标进行评分,并进行算术平均,最后的数值就是这家企业的单向国际化指标分数。①参见《中国企业家》杂志,2011年第18期、第24期。每项满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分为10个级别,“1”代表对该企业的该项评价最低,“10”代表对该企业的该项评价最高。最后的综合得分是对10个单项指标进行累加所得。

三、统计与权重数据分析

针对32家中央企业的数据统计,国际化经营水平较高的16家央企名单见表1。表2则显示了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8强2010年末的收入和资产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序号与得分并不代表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排名。

表1 中央企业国际化16强的指标分析

表2显示,2010年境外资产最多的企业是中国石化,总资产为14852.4亿元,境外资产达到5225.8亿元,境外资产增长率为65.8%,境外资产占比为35.2%。2010年境外资产占比最高的企业是中化集团,总资产为2115亿元,境外资产1339亿元,境外资产增长率为33.1%,境外资产占比为63.3%。2010年境外收入最高的企业是中国石油,总收入17208.9亿元,境外收入7369.9亿元,境外收入增长率为84.7%,境外收入占比42.8%,雇用外籍员工6.7万人。

截至2010年底,中国约有100家中央企业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设立了子企业或管理机构,纯境外单位资产约2.66万亿元,纯境外单位利润总额约为1100亿元。

中央企业国际化关键因素的权重统计。

——制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目的。开拓国际市场(68.4%)、建立国际品牌(63.2%)、获得国际人才和经验(47.4%)、增加产品销售(26.3%)、获取先进技术(15.8%)、分散企业风险(5.3%)。

——国际化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当地政策和社会 风险(73.7%)、国际文化差异(63.2%)、并购后的整合(52.6%)、贸易保护与市场壁垒(47.4%)、同业低价无序竞争(15.8%)、国内支持力度不够(10.5%)。

——企业自身的哪些因素影响到国际化进程。资源整合与管理能力(78.9%)、国际管理团队(68.4%)、资金支持(56.2%)、战 略 的适 配 性 (55.8%)、进 程 的 可 控 性(43.7%)、亏损承受度(42.1%)。

——国际化企业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全球视野与前瞻思维(91.8%)、跨文化管理与沟能力(88.6%)、战略定位能力(80.3%)、组织变革的决策能力(78.5%)、关注企业社会责任(70.7%)、个人魅力与形象(53.5%)。

——国际化选择路径。与境外企业合资(73.6%)、海外收购兼并(73.6%)、海外建立独资企业(57.9%)、设立海外业务 机构 (36.8%)、特 许经营 (31.6%)、海 外 上 市(26.3%)。

——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以下机构的重要程度。研发中心(78.4%)、投资管理中心(55.5%)、营销中心(43.4%)、制造中心(22.5%)、采购中心(21.6%)、结算中心(10.2%)。

——海外并购后首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内部互信(63.2%)、实施统一战略 (57.8%)、稳定生产和 市 场(43.4%)、保持管理层稳定(42.5%)、整合信息系统(33.6%)、优化采购和分销渠道(20.8%)。

——2008年以来中央企业海外投资(或并购)项目的地域分布。欧洲(22.6%)、亚洲(20.7%)、北美洲(19.8%)、非洲(18.2%)、大洋洲(13.2%)、南美洲(5.5%)。

表2 中央企业国际化8强2010年末的收入和资产分析(单位:亿元人民币)

四、主要结论

其一,总体来看,中央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过程中,境外经营规模都在迅速扩大,境外业务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其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能源、化工、矿产等行业,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中央企业“走出去”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点“政策色彩”,尤其是在境外能源矿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资源的开拓方面,中央企业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能力。

其三,中央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最多的是欧洲,最有成就感、本地化程度最高的是非洲。虽然摩擦不断,非洲在未来依然是中国投资的乐土,但中国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

其四,中央企业基本上都是以中国为基地开展跨国经营,虽然机构很多、规模很大、利润很高,但缺乏全球化运营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水平,缺少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和国际市场的开发经验,与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公司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

最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将在更高层次、更广地域和更深合作中得到实施。在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央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地位的、受人尊敬的跨国公司。

F125

A

1003-4145[2012]09-0143-04

2012-04-29

徐传谌,男,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德海,男,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助理。

本文为吉林大学“985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中央经营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