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引领:问题驱动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2-11-27王孝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德育课解决问题驱动

王孝军

(甘肃银行学校,甘肃 兰州 730100)

我们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思考、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领悟学习的科学方法[1]。把知识问题化一直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主要采用内化、体验、认同、共鸣几种手段,这就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动性发展的目的。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要思考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问题驱动模式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就感,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思路,从实质上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

然而,中职德育课教学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入校成绩差,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对德育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德育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从实际来看,德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职业责任和职业认同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智慧引领下的问题驱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学,对创新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问题驱动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1.1 问题驱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引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2]。问题驱动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称为问题导向模式[3]。它的突出特征是以提出问题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教学的主线和教学的归宿。

1.2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也称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以学生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4]。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复杂而极具意趣的问题情境中,围绕问题的解决和突破而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让学生分组参与和体验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进行成果展示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又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地位,问题的设计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学习模式为学生设置了一些启发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难易适当的问题,作为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基础。

1.3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是一种在实践中进行的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教育实践为目的,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4]。行动研究被视为解决教育研究中固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有效途径。研究的实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和质量。行动研究是研究与理论相关的实践问题,是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这种研究既有助于促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又有助于推动理论的发展。

2 基于问题驱动模式的中职德育课教学设计

2.1 设计原则

(1)体现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学设计的关键是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手段,以获取参与的过程体验为主要目的,以成果的展示和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自信心,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为突破点。

(2)中职德育课开放性特点的展示。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体现开放性原则,把德育课教学融入到学生的行为养成、习惯培养、职业态度锻炼之首,人格塑造之中。

(3)有效的参与式教学理念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是让所有学习者积极参与并注意开发参与者潜质的教学方法。凡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参与者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可视为参与式教学方法[5]。问题驱动模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

(4)问题驱动模式一般要经过由确立问题到获取体验几个必要的环节。具体为:确立问题(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设计问题)—驱动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筛选方法,确定策略)—问题反思(梳理要点,总结体会,认识反思,凝练思维,提升能力,获取体验,规范方法)。整个过程以问题解决为逻辑主线。

2.2 设计的策略及流程(见图1)

图1 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流程

如图1所示:从A—N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本思路,A对教学内容和资源加以分析,确定重点,制定目标。B在A的基础上形成问题,形成和确立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直接展示问题,可设计案例、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可采用参与式头脑风暴的方式海选问题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C—F在教师的引领下成立团队(小组),制订策略,进行目标达成预期等。H是学生积极行动,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行动和能力培养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互动平台,进行行动监控,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程,并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K是成果展示、合作交流,教师要对问题解决进行评价反思,使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是学生实现自身研究价值,共享研究成果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一次次思维碰撞、资源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6]。M是教师总结点评,问题解决,目标达成。这是终结性的一环,往往又是下一个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开始,会刺激学生继续学习,继续探究的欲望,使学习不断深入[6]。同时,教师对M和F进行比较,反思目标预期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进行N行动,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编入信息资源库,目的是为了促进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对问题的解决不理想或没有达成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O环节,即对问题的再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途径,学生在积极行动中达成共识,明确方法,提升理念,增强团队意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价值。

2.3 值得关注的几个细节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宜直接将概念、原理、定理及答案唯一的问题作为探究的问题。对概念原理的探究,应该从其形成过程逐步分析,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之后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化的分析和引导过程,不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对积极深入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制约。另外,也不应该将“单刀直入”式的具有结论性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只会“堵死”学生思考问题的通道,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其次,设计问题应注意“英雄所见略同”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结合[7]。“英雄所见略同”是指良好问题,这类问题目标指向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已经直接或简接地呈现出来,而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说可以直接用概念原理来进行回答,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教材回答,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课本知识有一定意义,但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较窄,创新较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不良问题,这类问题的指向具有隐含性,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缺乏,存在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大问题、小问题均可成为问题驱动模式中的问题。问题设计应该立足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上,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和可操作性。

(2)团队成员的合作参与意识(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强烈的探究意识)。在问题驱动模式教学中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开拓思路,积极实践,努力形成一种主动参与意识,从设计问题时就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3)成果展示与评价反思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中,问题驱动模式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可以互评、参与者可以自评等。成果展示的方式是多样的,大问题可以用撰写调查报告、采访摄像、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小问题可在课堂发言中展示等,也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展示,创新地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使课堂模式丰富多彩。

(4)鼓励学生提问题。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诱因。所以,如图1所示B环节中,学生确立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5)教学设计对解决问题流程的记录和叙述要客观,并编入信息资源库,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这一环节对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反思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3 问题驱动模式的实践案例述评

案例1:最后的测试[7]。

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教学中教师出示案例:

一家公司招聘财会人员,小李在应聘的数百人中以自己的才华、学识、气质、学历脱颖而出,最后公司派人设计情境进行实地考察。一天公司派测试员对小李进行最后的测试,来到小李的原办公室,恰巧小李和同事从商场回来,测试员将一百元印有记号的钞票故意丢在桌子下面,测试员说:“小姐,你的钱掉了。”小李的同事拿出钱包数数自己的钱,说不是自己的,那就肯定是小李的了,小李说自己的钱也没数,就收了这100元钱。这时测试员向小李作自我介绍:“我是公司派来对你做最后的测试的,我的测试已经结束了,你不能被我们公司录用。”

对于这个教学案例,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

(1)小李为什么没能通过最后的测试?其中涉及哪些基本的职业素质?

(2)如果你是小李,你该怎样面对这最后的测试?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讲授内容,而是通过案例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个案例通过话剧、小品等形式展示出来,体验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阐明财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8],并且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透视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情境:在一家大型企业,员工早晨上班井然有序,上千人的队伍没有发生拥挤现象,企业员工非常注重礼仪,十分守时,工作中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对顾客热情接待,落落大方等。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优秀的企业员工就是我们的中职学生,请问大家,我们身边的哪些不文明现象与打造优秀的企业员工格格不入呢?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

教师引领:将学生分成小组,经过调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行动:分组,产生小组长,制订调查方案,拍摄照片,进行描述,走访同学、教师、公寓管理人员,撰写调查报告,分组成果展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把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讨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放大,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充分关注和高度重视。在中职学校,学生的行为养成、工作态度确立、文明习惯培养非常重要,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优秀的企业员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将心比心矫正自我行为的过程。

案例3:奇妙的回形针。

如在讲授哲学基础知识课中的“一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参与式小活动并提出问题。

教具:玻璃杯、回形针(3~5盒)、水(要能装满玻璃杯)。

教师提出问题和目标要求: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放多少枚回形针,杯子里的水才会溢出来。

过程:3名学生来做小活动,1名学生在玻璃杯内倒满水,1名学生往玻璃杯内放回形针,剩下1名学生计数,其他学生观察。

活动前:学生说:10个,20个,40个等(但没有超过100个的)。

活动中:学生一直数到328个,水才从杯子里溢出来,学生充满了好奇。

活动结束:学生讨论、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个小案例,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后学生又引发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为什么能够装328枚回形针,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为什么我们平时没有发现?等。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且引发了很多新的问题,体现了参与意识;同时在活动开展中也包含了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对问题驱动模式在中职德育课中实践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在问题驱动模式教学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发展再提出问题—学生再解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递进式的问题驱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激励学生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和思路去思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我们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做了简单的调查研究。对两个班级的8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数据显示,84名学生比较赞同这种教学模式,占96.55%;81名学生认为自己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中有所收获,占93.10%;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认为可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52人,占59.77%;认为可以培养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的学生21人,占24.14%;认为可以学到许多课外知识的学生14名,占16.09%。

在访谈中很多学生也谈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解。

学生1: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我觉得非常好,和原来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我觉得挺快乐的。

学生2:在大家的心里,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一些相同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发自内心的。但也有一部分独特的、有个性的回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教学方法让我们不再偷懒,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3:问题的解决很实际,很好,我对问题有了很全面的了解,对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只要认真回答这些问题,就会很神奇地发现很多自己从未认识到的东西。我明白了要有追求真理的品质,要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4:这种教学方法使我们有事可做,让我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我也能和大家玩到一起了,同学之间课后也讨论得多了。

在问题驱动模式实践教学中,需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职生普遍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学习主动性[9]进行有效的矫正和引导,把中职德育课从枯燥乏味、从理论到理论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整个教学淡化书本理论知识,注重过程引导,抓住关键环节,谨记意识培养。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有过硬的引导能力,对目标的预期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准确合理。

教师需要有智慧性,随处进行指导引领;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主体地位,要把解决问题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根据专业和学生就业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智慧引领,不断探索和更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1]赵国良.放飞知识 牵引思索 开启悟性[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31.

[2]洪艳梅.“基于问题情景的动态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6):51-53.

[3]张广群,汪杭军,王保平.问题驱动模式在VB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22):139-140.

[4]陈丽君.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心理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93-94.

[5]甘肃省教育厅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专家组.有效的参与式教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

[6]张金辉,刘树鹏.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3):31-32.

[7]王孝军.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与“设疑”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4):74.

[8]李炜宁.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职业,2009(23):9.

[9]刘伟.浅谈“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9):176-177.■

猜你喜欢

德育课解决问题驱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