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绩效化管理
2012-11-27宋尚玲李树丰
宋尚玲,李树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设备部,山东 济南 250033
0 前言
大部分设备管理更多地注重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缺乏临床科室的配合,医疗设备管理不能很好的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根据卫生部于2011年新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1],本文通过规范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和效益评价办法,提高临床积极性,有效地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实行设备委员会、医学装备部和临床科室的三级管理,设备委员会负责医疗设备效益管理考核,监督问题落实改进情况。医学装备部负责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设备效益管理进行检查考核。科室医疗装备团队负责本科室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室质量管理团队主要是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设备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队伍。科室医疗装备团队定期开展本科室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活动。对本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及落实情况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考核项目主要关系日常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2-8]。主要考核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医疗设备规章制度健全、科室质量管理团队活动、科室操作人员培训、医疗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定期监督管理、执行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管理及问题整改。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检查,以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为主。每次专项检查、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结束后,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组织医院设备委员会成员,召开设备委员会工作会议,反馈考核情况,查找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案。
2 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经济效益的评价有很多方法[9],但大部分都过度地强调了设备的直观经济效益,且多数是一种粗略的收入估计算法。本文提出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不仅分析医疗设备的净回报率,还分析季度和月份收入的动态变化,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以往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主要是看设备能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利润[10],然而很多设备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是可以直观算出的。为充分地计算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将设备按照类型不同计算其不同收入,收入主要有检验收入和治疗收入两种,另外一部分设备回报主要是依靠耗材,设备本身基本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相对较少,例如DSA、麦默通、超声刀、自体血回收机等设备。针对以上设备,将设备收入定为检验收入、治疗收入和随机耗材收入(减去耗材成本)3种类型。
设备成本:① 设备折旧费,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年限进行计算。月折旧费=设备购置价/折旧月限,超过折旧年限将设备购置价5%作为维护管理费。② 设备维修费用,以实际发生费用据实统计,每笔维修费按照12个月进行分摊,月维修费用=维修费用/12。如果是购买保修合同,月维修费=合同价值/合同月限。③ 不收费设备耗材费用,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科室单台设备领用耗材费用总额统计。如果耗材为科室多台设备共用,按照每台设备诊疗次数比例分配耗材费用。
设备月收入净回报的数值为正说明是盈利设备,并且数值越大盈利越大,反之,数值为负是亏损,数值越小,亏损越大。
净回报率可更加直观地反应医疗设备的盈利和亏损情况,计算季度或月收入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动态变化。如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4个季度医疗设设备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见图1。
3 医疗设备社会效益考核
以往的医疗设备效益分析都集中在经济效益,对一台医疗设备的评价也主要看它的经济效益。但是,医疗设备从某种角度上决定了医院诊疗水平的高低,同时医院作为公益性单位,再加上近几年卫生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上力度加大,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已经不能作为评价效益的单一手段。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也因此逐渐得到重视。
医学装备社会效益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医疗设备的科室诊疗比例、新功能使用和科研成果。
3.1 医疗设备的科室诊疗比例
许多设备不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是科室的必备设备,因此对此类设备的评价就主要依靠医疗设备的科室诊疗比例。计算比值越大,说明设备在科室地位越重要。
3.2 医疗设备的新功能使用和科研成果
一部分设备目前还不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科室诊疗中所占的比重也不高,但是却能影响科室临床技术的发展,对此类医疗设备采用增加使用功能,提升诊疗效果,开展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等来评价。
提升诊疗效果主要指被医院社会认可的诊疗效果,具体表现包括:医院网报道、社会媒体报道、发表论文公布和获得专利申请。科研成果主要指与设备有关联的科研成果,实行累积加分。项目按照级别不同进行计分。文章以发表期刊类别和作者位次进行计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疗设备社会效益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疗设备社会效益科研成果分值计算标准
4 结论
本文在总结大量医院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的指导下,通过建立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净回报率和收入动态变化的经济效益,统计医疗设备诊疗比重、新技术开发及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分析,有效地激发了临床科室的积极性,彻底落实医学装备的管理制度。同时,新的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方法,能更加直观、全面地反映医疗设备的使用和配置情况,为以后如何正确地使用医疗设备,如何确定合适的购置方案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S].2011.
[2]罗洪平,熊德明.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J].医疗装备,2011,(9):51-52.
[3]毕胜.医疗设备管理的几点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2):856-857.
[4]王金法.浅谈疗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1,(1):91-92.
[5]郑志远.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与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10):65-67.
[6]戴捷,冯璐琼,苏磊,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1,(8):32-34.
[7]邵建国,周子健,钱许峰.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6):107-108.
[8]亢德洪,方洪兴.谈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95-97.
[9]穆云庆,赵存现,陈燕凌.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及重要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95.
[10]史河水,郑金龙,韩萍,等.浅谈大型医疗检查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J].医学与社会,2002,15(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