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男子运动员战术运用研究
2012-11-27朱洋志
朱洋志 赵 瑜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湖北 武汉 430034)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男子运动员战术运用研究
朱洋志 赵 瑜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湖北 武汉 430034)
文章通过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散打决赛运动员战术对比分析,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在探讨散打战术行动理论和实战运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散打7种重组战术行动的内容。第二,应区别对待散打比赛中的战术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对手战术运用要有针对性;以战胜对手为目的,控制好自身的体力,并确保取得主动权,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力争取得好成绩。第三,有4种战术行动方案(进攻后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防守反击防守和防守反击)运用最多,直接运用反击后防守,进攻和防守相对较少。文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推动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
男子散打 战术运用 战术思想 战术知识 战术意识 研究
1 散打战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散打比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思维的综合较量,是斗智、斗勇、斗力、斗技的运动。双方在比赛中拳来脚往、真假虚实变化无穷,双方都想达到控制对方、战胜对方的最终目的。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对方的虚实布局,都为自己的战术行动设下了障碍。怎样运用战术、策略去战胜对方;怎样采取措施、策略摆脱对方的控制;怎样识别对方的虚实布局,发现对方的强点和弱点,又怎样及时挟制对方的强点,暴露其弱点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临场作战时战术能够随机应变,果断而单行;“穷则变,变则通”,正是运用其战术思维的敏捷性果断处理临场情景,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夺取“致人”权,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战术行动在实战中的运用效果,不仅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的标志,同时也是比赛胜负的先决条件。
表1 进攻战术与防守战术运用情况表
通过表1对进攻战术与防守战术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进攻战术与防守战术主要有两方面的差异。一方面,防守战术总运用次数、运用率、每局运用次数,远远大于进攻战术运用次数、运用率、每局运用次数。分析其原因是:散打比赛属竞技对抗类项目,近年来,随着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散打竞赛体制和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实战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尤其是高水平比赛中,只凭单招取胜,已是相当困难,采用多招组合战术运用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防守战术的总得分数、平均分数、每局得分数都远大于进攻战术。得分的对比说明,在国内武术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之间技战术水平差距不大,运动员平时在一起训练,对彼此间的战术运用较了解,冒然使用进攻战术较容易失分,相比而言通过若干防守战术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千变万化的防术组合,在得分和抗失分方面都优于进攻战术。
从战术行动运用次数和成功次数来分析,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和进攻后防守运用和成功次数最多,说明这几种战术行动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最常用的。其原因是:(1)战术思想上,武术散打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常常讲究后发制人,如传统技击理论的“借势打势”、“顺手牵羊”、“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等等,都是强调防守反击的打法。(2)在技术运用上,一种攻击技术的使用,总是与其相对应的防守技术及防守反击技术同时发展。由于摔法技术对拳腿技术的制约,再加上在规则要求没有清晰有效地击中对方将不能得分,而摔倒对方由台上裁判判定结果,台下5名边裁判员同时给分,使运动员更多地倾向于防守反击技术。近几年随着散打技术的发展,运动员之间的总体水平逐渐接近。运动员在使用方法时,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进攻和复杂的战术行动运用相对较少。
1.1 50Kg战术分析
表2 十运会男子散打比赛50Kg战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由表2可知,防守反击战术运用次数最多,为220次,其次为防守反击后防守战术和进攻后防守战术,运用次数分别为200次和155次,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运用次数最少,为31次,成功次数运用最多的是防守反击战术,为79次,其次为防守战术65次,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39次;说明了防守反击战术的运用在男子散打比赛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防守可以保存自己的体力,还可以抓住对手的漏洞进攻进行有效的反击,使对手猝不及防;令对手难以防范,而且还易于结合技术运用进行组合,形成连续、立体的攻击,打乱对手的防线,掌握主动权;因此,防守反击战术运用次数和成功次数都较高。
从防守战术55.56%的成功率来看,远远高于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54.17%)和防守反击战术(35.91%)的成功率,从比赛的现场来看,有相当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连续使用防守反击战术的能力较为突出,一遇到对手进攻就暴风般地向对手反击,然而得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虽然散打规则取消了“双方互打互踢不得分”的规定,但在近距离击打时双方运动员往往攻防交错,连打带消,从“击中”的“看进攻、看防守、看位移、听声音”四个得分要素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其二,男子散打运动员防守反击战术使用较为单一,缺少与腿法、摔法技术的有机配合,不能给对手进攻造成巨大的压力,以使其顾此失彼,这也是导致防守反击战术成功率没有运用次数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58kg战术分析
表3 十运会男子散打比赛58Kg战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武术散打这块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改革与创新,如今正以其独有的魅力登上竞技舞台,人们常用“八米小擂台,谋深广似海”来形容那变幻莫测搏斗中战术运用的重要性。可以说,散打在角逐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攻”与“防”的争斗,没有攻防组合运用的战术就如同没有灵魂思想的躯壳,可见,灵活巧妙的攻防战术运用是赢得胜利的命脉。由表3可见,58Kg男子散打运动员防守反击后防守战术运用次数为197次,成功率却只有15.23%,表明防守反击后防守战术是男子散打运动员主要运用的战术;与防守反击战术运用215次,成功率35.35%相比,防守反击后防守属于高难度组合战术,如果没有其他技术动作的配合则很难得分,另外,后发战术的运用效果还与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反映能力,快速移动的步伐以及娴熟的技术配合,因而成功率不高。
因此,建议男子散打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丰富防守反击后防守战术的组合套路,提高战术素养,完善与拳法、腿法、摔法技术的组合能力,提高战术运用的实效性,把运用次数上的优势变为得分上的优势。
1.3 67.5Kg战术分析
由表4可见,67.5Kg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后防守战术运用次数为162次,仅次于防守反击217次和防守反击后防守196次,从21.60%成功率来看,远远低于防守战术61.34%的成功率和和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52.70%的成功率。分析原因,进攻后防守运用次数162次,成功次数仅有35次,进攻后防守战术往往是运动员从中、远距离发起进攻的重要战术。在实战中,一味的进攻容易消耗体力、还容易暴露自己进攻的漏洞,容易被对手抓住,并进行积极的反击,其次,自己的进攻被对手所阻挡,势必造成心理惊慌,在与对手抱缠、互打的过程当中,还要积极防守,以防自乱阵脚,失去主动权,为对手所制;如果没有多方组合动作的配合则很难得分,因而成功率不高。
表4 十运会男子散打比赛67.5Kg战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1.4 77.5Kg战术分析
表5 十运会男子散打比赛77.5Kg战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通过表5可知,77.5Kg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防守战术运用次数为115次,成功率却高达61.74%。这表明防守战术是男子散打运动员国内比赛中常用的战术和重要的得分手段,其成功次数、成功率普遍高于其他战术,因为单纯的防守相对容易,能起到不让对手得分、保存体力抓住战机进行有效反击的效果,这与防守战术启动速度快、隐蔽性好以及进攻点多、击打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是分不开的。在实战中,防守战术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动作进行组合反击,因此颇受运动员的青睐,成功率较高,防守战术运用在比赛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1.5 87.5Kg战术分析
表6 十运会男子散打比赛87.5Kg战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通过表6可知,87.5Kg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运用次数为75次,成功率达到50.67%,仅次于防守战术61.34%的成功率,这表明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在散打比赛中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进攻武器,而且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的特点是击打力度大、速度快、而且攻击距离远、动作隐蔽、易攻易守,往往是运动员从中、远距离发起攻击的重要手段,与技术动作结合运用效果最佳。
随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员战术的运用越来越符合格斗类项目对于战术运用的要求,向着简单实用的方向发展,相当部分战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不易得分而逐渐被教练员和运动员弃用,而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由于动作简单实用,既易作为进攻武器也易于反击的技术特点在现行规则下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比赛期间与一些教练员的交流中了解到,男子散打运动员在运用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当中,准确的进攻与果断、巧妙的防守反击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成为本次赛事的一个“亮点”。教练员和运动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加强了对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的训练,运动员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的突出表现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1.6 87.5Kg+战术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87.5Kg+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战术运用次数为85次,成功率达到27.06%,与进攻后防守反击战术56.34%的成功率和防守战术60.16%的成功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技击性是武术散打区别于其他格斗类项目的显著特色,在比赛中果断地运用进攻战术,不仅能够直接得分,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对手的反击,消耗其斗志,打乱其进攻节奏,为比赛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散打比赛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发挥与反发挥的过程,运动员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技战术击中对手有效部位而得分,同时也要控制对手战术的运用发挥。“两军相遇勇者胜”,主动进攻时咄咄逼人的气势必然会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导致对手技术上的变形、战术上的不明确以及自信心受挫,从而起到攻而乱之,然后取之的效果。
1.7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散打比赛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战术运用结果分析
散打比赛中要善于观察整体战局的变化,在三局两胜的赛制中,首局甲方轻松取胜,而乙方准备在下局中实施猛攻,这时甲则要耗费乙方体力,采取避而逃之的迂回战术,第三局则发力,一举获胜。教练在场下善于观察对方的行动,运动员观察对方的心理,根据自己在临场能感悟到对方的技能、战术运用或体能的情况,与教练磋商战术的运用。调查数据表明,比赛中战术行动运用的次数较多,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从成功的次数和成功率上看,还不理想。这与7种战术行动在实战中的不平衡运用有直接关系,表明:要使战术行动在实战中发挥最佳的效果,应注重运用的全面性与实效性。鉴于此,笔者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7种战术行动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防守反击运用次数最多,为1204次;其次为防守反击后防守1130次;进攻后防守980次。而成功次数最多的是防守反击,为524次;其次为防守317次;进攻后防守反击276次,而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运用最少为,58次。
统计表明,防守战术运用次数为3934次,占总战术运用的59%,每局的运用次数高达16.5次。说明防守战术是当今国内散打比赛中主要的运用形式。599个不同的散打组合方式说明“在技能主导类的格斗对抗性、隔网对抗性项群中,根据对手的情况,技术的运用除有一定的固定形式外,还存在着变异组合形式。由于比赛中的情况千变万化,这种组合带有很强的应变及创造性质,即在比赛中往往可能出现平时训练中没有出现过的战术组合。运动员这种“创造”能力的高低,往往成为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是平时战术训练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成功率一项中,成功率最高的是防守战术行动,为71.8%;其次为进攻后防守反击和防守反击,均为43.5%;由于运动员在相互击打中出现的漏洞较多,单纯的防守相对容易,而且可以收到不使对方得分的效果,因而其成功率也相对较高。然而,在如此高的成功率下,因防守出现的重击而优势获胜的场次却很少见,这说明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防守战术行动中的重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规则规定,散打比赛中只有击中对方的有效部位,才能得分。加上规则中为保证比赛的激烈性,明确规定,对消极而不实施进攻一方,将实施判罚。因此,防守除了不使对方得分和调整自我的战术行动,为寻找机会再次采取战术打下基础外,在竞赛中没有直接的意义。而使得作为防守反击和进攻后防守反击两种重组战术行动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不但运用次数多,且成功率也较高。另外,作为进攻后防守反击的战术行动,由于新的散打裁判法规定,无论是进攻、防守反击还是乱打,只要明显击中对方得分部位均可得分。因此,虽然运动员对此种战术行动的运用次数并不多,但成功次数却相当高,由此提高了成功率。
另外,在本次统计中,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运用进攻战术的次数和成功率都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比赛的天数、气候、场次多、参赛队伍庞大,而进攻战术又较耗体力,使得运动员无论是体力、精力都受消耗,比赛中更多的时候倾向于试探性进攻;另外随着散打技术的发展,运动员的防守反击能力普遍增强,这也是导致进攻战术成功率偏低的直接原因。不过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在比赛场上出现了一些非常新颖而精彩的技法,运动员通过借鉴或移植了传统武术和其他相关项目中的一些技法,以弱胜强,以奇制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战术运用中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将成为散打运动发展的又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7种重组战术行动在实战中运用次数和成功次数最多的分别是: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和进攻后防守反击。这4种组合的战术行动是散打比赛中主要的战术行动方案,而且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从比赛中战术行动的成功率来看,成功率最高的分别是:防守、防守反击和进攻后防守反击3种战术行动方案。研究表明,这几种重组战术行动不仅反映了散打战术的完整性,而且是散打运动训练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从理论上讲,武术散打的本质是围绕技击这个核心而发展的,在一套完整的技击技术体系中,踢、打、摔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整体性。在实战比赛中,散打运动最明显的技术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术踢、打、摔技击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功能。
第10届全运会散打决赛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组合战术行动运用最多的是: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3种战术行动方案,且成功率也较高。这一现象不仅说明了比赛中运动员所运用战术行动较集中,而且表现出战术运用简单,组合变化单一的特点。
2 结论
2.1 结论
2.1.1 加强运动员战术运用的全面训练
随着国内外散打运动的蓬勃发展,散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日益提高,拳法、腿法、摔法及组合连招在比赛中皆能较好地运用与发挥。但是,运动员个体之间三项(拳、腿、摔法)得分的平衡程度上却有些差异,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加强每一个级别运动员战术的全面训练,在运动员智能、技能、体能、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战术安排与运用,充分发挥和体现武术散打技击的完整性,实用的优越性和发招的灵活性的技击特点。
2.1.2 提高运动员战术运用中的技术水平
战术行动的运用有赖于技击技术的完整性,在此前提下,进攻战术,配合防守战术才能表现出散打运动技击技术综合发挥的整体功能。
2.1.3 运动员战术运用存在差异
男子散打运动员战术运用向着简单、实用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因为运动员技术水平(当中规格、路线、力点、速度、力量)的差异,战术时机(时间、距离、空间)的总体把握准确性不够,以致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技能、体能、心能等综合方面有明显差异。
2.1.4 运动员战术训练应具有针对性
男子散打运动员战术运用在比赛中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到散打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因此,在散打战术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的实际运用,分析可能采用的不同组合的战术行动方案,以使战术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1.5 运动员战术运用应平衡发展
男子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的驾御能力在逐步提高,运动员在平均每局战术运用次数上差异不大,但在成功率上有显著的差异。从7种战术行动的运用特点和效果比较发现,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防守反击防守运用最多,直接运用反击后防守,进攻、防守相对较少。
2.1.6 强化运动员战术的综合运用,提高战术运用的效果
散打战术的形成与运用是建立在技能、体能、心能基础之上的,技能是战术的载体,战术思想、战术方案最终通过技能表现出来;散打战术的作用在于把练习者已经获得的技能、体能练习的成果,在比赛中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散打战术的正确运用可以有效抑制对方技术水平的发挥,减少自己的无效行动和体力的消耗,对夺取比赛的胜利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赵 瑜.论反击技术策略在武术散打中的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7(8).
[2]李朝旭.中国武术散打现状及训练策略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9).
[3]乔 平等.竞技战术与谋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4]王伟新.浅谈击剑运动中的战术意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3):47-48.
[5]刘建和.关于竞技战术研究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3):30-34.
[6]朱晋元.运动竞赛战术方案浅谈[J].湖北体育科技,1999(1):35-37.
[7]卢 锋,柳伯力.体育竞赛战术技巧指南[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94.
[8]陈小蓉.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9]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余丽华.对抗性竞赛战术意识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7):30-39.
[11]姚家新.竞技战术与《孙子兵法》及其哲学、心理学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5-10.
[12]吴兆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13]陈小蓉.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4]郭文革.《孙子兵法》虚实篇的战术指导思想在足球比赛中的运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2):93-95.
[15]薛 浩.控制与反控制原理在散打比赛中的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48-50.
On the Tactics of Chinese Outstanding Men Sanda Athletes
Zhu Yangzhi Zhao Yu
(police P.E.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m,Wuhan Hubei 430034)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ree-fighting elites'application of tactical action to male free-fighting finals of the 10th National Games and the data analysis of athletes'score and tactical operations in the third men sanda world Cup,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actical action theory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 of it to actual combat,the paper firstly established seven kinds of the reorganized Tactical action contents.Secondly,the tactics of the preliminary match and the final match are different:the physical force should retain and the aim is to acquire the right of the final match during the preliminary match;the atheletes should do their level best during the final match.Final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ur kinds of tactical action schemes(defence counterattack,defencesive and offensive,defence after defence counterattack and defence after attack)have a higher rate of success,and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training of Sanda and the futher development.
male free-fighting tactical action tactical thought tactical knowledge tactical consciousness research
G85
A
1004—5643(2012)02—0064—04
1.朱洋志(1978~),男,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