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程序开发》学习领域考核与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2-11-26欧阳艳阶
欧阳艳阶,张 明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中,教学内容体现为一个个学习情境,而学习情境又都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其步骤大体上可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考核评价与反馈六步,即所谓的“六步法”。其中考核与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考核是检测、鉴定和评价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同时也具有对教学的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对学生来说,考核与评价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来说能检查教学效果,做到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WEB程序开发》学习领域现行考核与评价机制存在的弊端
《WEB程序开发》学习领域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等信息技术大类专业的重要岗位能力构成要素。在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前,该学习领域考核方案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过程性考核实施中的程序和监督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考评等问题。比如:侧重于考核知识、技能的识记和掌握,而不够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核过程实施随意,课程过程性考核的结果缺乏应有的客观和公平;教师不能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核方法等。以上这些学习领域考核与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机制
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提出了在《WEB程序开发》学习领域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机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和水平性考核两部分。其主要思想如下:
1.加大过程性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做好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和监督工作
过程性考核的内容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占考核权重的80%。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并于第一次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认真做好考核工作,按照记录原始情况、整理原始资料、评定分数、合成分数、使用结果等步骤展开。教师及时将学生过程性考核结果通知给学生,学生有权对自己的成绩提出质疑。
2.水平性考核主要包括必需够用的知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考核形式多样化
水平性考核占考核权重的20%,主要形式包括题库系统考试方式、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方式、以资格证书代替考核、作品考核方式等多种形式。多种形式可以保证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调查、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详细考核方案
1.考核目的
建立以“网页设计师”为职业岗位,以WEB项目开发核心职业能力为考核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习领域设计的合理性,以便为今后学习领域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
2.考核办法
本学习领域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过程性考核占80%,水平性考核占20%。
(1)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贯穿学习领域教学的始终,既能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又能确保学生完成情境。
《WEB程序开发》学习领域由三个学习情境组成,情境一:展示型WEB程序开发;WEB项目的质量。情境二:数据应用型WEB程序开发;情境三:综合交易型WEB程序开发。过程性考核针对每个学习情境的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每个工作页有对应的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考核、小组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过程性考核按工作页考核标准考核,各任务权重如表1:
表1 过程性考核任务权重表
(2)水平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只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及职业核心竞争力未全面体现,水平性考核正好进行弥补。过程性考核与水平性考核相得益彰、互为补充。针对《WEB程序开发》学习领域涵盖的知识范围,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证书要求,水平性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网页设计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水平性考核内容及考评标准见表2:
表2 水平性考核表
水平性考核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形式包括抽取试题库中的试题闭卷考试、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以资格证书代替考核、作品考核等。试题来自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所涵盖的知识点。
学生若已获得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可申请免试水平性考核。
水平性考核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执行,各学习情境所涵盖证书知识点及技能点见表2。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机制自实施以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考核方案建立了考核结果分析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反馈渠道,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