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亲在位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2012-11-26蒲少华卢彦杰
蒲少华,卢 宁,卢彦杰
(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广东 深圳 518060)
一、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以来,父亲在位研究正在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Krampe和Newton等人在有关父子关系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础上,从子女的视角和体验出发,基于家庭系统考察父子关系,建构了父亲在位理论,提出了父亲在位理论的动力学模型[1],将父亲在位定义为子女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父亲在位是子女内在的心理状态,无论其家庭结构如何,所有子女都可以拥有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健康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发展结果;反之,如果父亲在位处于消极状态,将不利于子女健康的心理发展[2]。
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的要求。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个体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对性别角色具有最直接、最初的和最有力的影响,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对子女性别角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3]。几种心理学理论均支持父亲在子女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精神分析观点认为,男孩通过对父亲的性别认同以释放来自父亲的焦虑,而父亲则为女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甚至未来丈夫的基本模式。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子女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处理大量不同的与性别有关的信息而形成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父母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女孩也能在与父亲的相处和关爱中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性心理,并从父亲那里获得关于异性品质的参照。
有研究表明父亲对子女的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同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密切关系。在家庭中如果父亲是软弱的而母亲占据支配性地位,男孩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或者有挑衅行为;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通常对子女持专横或漠不关心的态度[5]。对父亲缺失的研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父亲在子女性别角色发展中的作用,Biller[6]发现如果父亲缺失发生在4岁前,则对子女尤其男孩性别角色的发展非常不利。张富洪等人[7]研究发现豪爽、威严、豁达、自信、独立、远见、安全、勇敢等“男性化”的父性意象特征对青少年学生的性别角色定向至关重要。没有建立良好父性意象的子女,在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塑造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男孩会表现为性格脆弱、胆怯、懦弱、做事犹豫,缺少阳刚之气,“女性化”趋向明显;女孩则会因为缺少父爱,缺乏安全感,容易陷于早恋倾向。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性别角色发展和定型的关键时期[8]。本文拟从父亲在位的角度探讨其对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父亲家庭教养、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和性别行为指导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某综合性大学大一~大三年级本科生中各抽取4个班,施测被试570名,得到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被试中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分别为210名、142名和180名;男生230名,女生302名;平均年龄为19.72±1.22岁。
(二)测量工具
1.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
问卷英文版由Krampe和Newton[9]于2006年编制,蒲少华等人[10]修订的父亲在位问卷中文版用于测量成年子女(18岁及以上)对其父亲的感知和体验,共96个条目,包含与父亲的关系、家庭代际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3个高阶维度,分为8个分量表:对父亲的感情,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母关系,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采用5点评分:1=从不、2=很少、3=有时候、4=经常、5=总是。得分越高,子女越具有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本研究中,3个高阶维度和8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系数为0.86~0.97。
2.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
由刘电芝等人[11]于2011年编制,共3个分量表组成:男性化分量表包括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和大度4个维度及其16个项目;女性化分量表包括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3个维度及其16个项目;中性分量表包括18个项目,不计分,只起干扰作用。量表采用7点评分,施测时,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7个等级上评定量表中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依次计1分至7分。男性化和女性化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和0.84。
(三)测验程序与统计方法
由研究者作为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回答被试的疑问,当场回收问卷,测验过程约半小时。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处理分析。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性别角色在性别上的得分及差异检验
表1显示大学生性别角色在性别上的得分及差异检验。男性化分量表及其4个维度(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都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性化分量表及其3个维度中,只有女子气在性别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1 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得分及性别差异(n=532)
2.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
依据性别角色量表的评分标准,按男性分量表得分(M)和女性分量表得分(F)的中位数(男性4.8分,女性5.0分)将性别角色分为四类:未分化(M<4.8,F<5.0);女性化(M<4.8,F≥5.0);男性化(M≥4.8,F<5.0);双性化(M≥4.8,F≥5.0)。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比例见表2。
表2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由表2可见,总体上大学生双性化、单性化(男性化和女性化)和未分化约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双性化与未分化比例接近,有31.5%、37.1%的大学生属于双性化、未分化的性别角色类型。其中,男生中有39.8%、31.6%属于双性化和未分化,女生中24.5%、41.7%属于双性化和未分化,男生比女生更多呈现双性化的发展趋势,女生未分化比例显著高于男生。
(二)父亲在位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父亲在位3个高阶维度和8个分量表得分与性别角色2个分量表及其7个维度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父亲在位与大学生性别角色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p<0.05~0.01,见表3-4。
表3 父亲在位与男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r)
表4 父亲在位与女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r)
(三)父亲在位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影响,以大学生性别角色2个分量表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父亲在位8个分量表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6。
当以男性化分量表及其4个维度为因变量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三个因子对领导力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因子对男子气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两个因子对理性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因子对大度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两个因子对男性化气质分量表有显著预测作用。
表5 父亲在位对男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当以女性化分量表及其3个维度为因变量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和父亲影响的概念两个因子对同理心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父母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两个因子对女子气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因子对勤俭心细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和父亲影响的概念两个因子对女性化气质分量表有显著预测作用。
表6 父亲在位对女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四、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性别角色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生在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和大度等男性性别角色特征上表现突出,同时也在部分女性性别角色特征如同理心、勤俭心细等方面与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女生在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和大度等男性性别角色特征上得分显著低于男生,仅在女子气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表明男生更兼具有男女双性的性别角色特征,女生更具女性化性别角色特征,与张林等人[8]的研究结果一致。
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各约占三分之一,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其比例远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比例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女性化比例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在减弱但依然存在,与刘电芝等人[11]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发现男生更多朝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发展,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同时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优势的人在各方面成功的机会更大些,也更受他人的欢迎,人们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双性化平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同时大学生中还存在较高比例的未分化类型,尤其是女生,性别角色尚未定型,更需要倡导积极的性别角色教育。
(二)父亲在位对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许多研究[8][12-13]表明父亲与子女性别角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支持性的证据,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性别角色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父亲在位对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1.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
高价维度一与父亲的关系中,有3个因子显著预测大学生的性别角色。
其一,“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因子显著预测男性化分量表及其领导力维度。父子激活关系理论研究表明[3][14],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打闹游戏中,父亲通过展现给子女新的经验或新异刺激以激活子女的情感,它是子女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步骤。游戏是父子激活关系的核心内容,父亲在与子女的打闹游戏中不断地鼓励他们,使子女获得更多成就感,这种激活关系是子女积极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父亲在子女的童年时期更多地养育了子女,与子女一起游戏,与子女有更多的肢体互动,子女将可能形成更男性化的、有领导风范的、有组织能力的、有支配力的性别角色特征。
其二,“父母关系”因子显著预测女性化分量表中的女子气维度,说明父母亲关系亲密、婚姻质量高、家庭和睦有助于子女形成文静的、文雅的、温柔的女子气性别角色特征。
其三,“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因子显著预测男性化分量表中的大度维度、以及女性化分量表及其同理心维度和勤俭心细维度,提示母亲对父子关系持赞同和积极支持的态度。母亲积极鼓励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和亲密关系,子女将更易形成心胸开阔、慷慨等男性大度的性别角色特征,以及更有亲和力、更有爱心、善于倾听、体谅人、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勤俭心细的女性同理心和勤俭心细的性别角色特征。Cummings等人[15]研究发现,父母亲之间关系亲密和谐,母亲对父子关系的积极支持,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也更容易亲密,子女也更易具有高品质的父亲在位。可见,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形成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
2.家庭代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
高阶维度二家庭代际关系考察父母亲各自的父子关系对子女父亲在位的影响[10]。本研究显示家庭代际关系的两个因子均可预测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因子显著预测男性化分量表及其男子气维度和理性维度;“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因子显著预测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领导力维度。依据家庭代际关系理论,父亲和祖父的关系亲密融洽,父亲尊敬并爱戴祖父,父亲则会将这种亲密关系“传递”到自己与子女的关系中[2],父亲也会为子女提供一种良好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4],父亲会更多地鼓励子女自信和勇敢,进而促进子女有领导能力的、理性的、男子气的、有判断力的男性化及其男子气和理性性别角色特征的形成。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亲密融洽,她会积极支持配偶参与子女教养、更多地鼓励子女与父亲间的交流与亲密,进而促进子女领导力性别角色特征的形成。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有助于子女男性化性别角色特征的形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父母亲各自的家庭代际关系对子女性别角色产生不同的影响,“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因子预测男性化分量表及其男子气维度和理性维度,“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因子预测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领导力维度。基于本研究的视角,父亲的父子关系对子女父亲在位的影响或许比母亲的父子关系对子女父亲在位的影响更直接、更充分,因而父母亲各自的父子关系对子女性别角色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探讨。
3.有关父亲的信念影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
高阶维度三有关父亲的信念中,“父亲影响的概念”因子显著预测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领导力和理性维度、以及女性化分量表中的同理心和女子气维度。父亲影响的概念分量表主要测量子女对父亲影响的感知和体验[10]。父亲对子女的影响表现在子女对父子关系的看法和评价、子女看待父亲的方式和态度、子女对父亲重要性的理解、社会文化中有关父亲意义和价值的信念等多个方面。子女对父亲影响的良好感知和体验将促进其高品质的父亲在位。由此可见,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父亲在位影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父亲能否承担好相应的子女教养职能,对子女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蒲少华,李臣,卢宁等.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8(2):141-147.
[2]Krampe EM.When is the father really there?A conceptual reformulation of father presence[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9,(7):875-897.
[3]蒲少华,卢宁.父亲教养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94-1197.
[4]Hirame EF,Mann T,Cabrera N,et al.Diversity in care giving contexts.In:Lerner M R(Ed),Handbook of psychology,Vol.6,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3.153.
[5]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37-39.
[6]Biller HB.Father absence,maternal encouragement,and sex role development in kindergarten age boys[J].Child Development,1969,40(2):539-545.
[7]张富洪,申荷永.父性意象及其满意度对父子关系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68-71.
[8]张林,邓小平.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身体自我认知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3):53-57.
[9]Krampe EM,Newton RR.The Father Presence Questionnaire: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 new measure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being fathered[J].Fathering,2006,(4):159-190.
[10]蒲少华,卢宁,唐辉等.父亲在位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139-142.
[11]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等.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心理学报,2011,43(6):639-649.
[12]蒋玉娜,李朝旭,常文文等.单亲家庭及单亲家长性别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44-546.
[13]韩大伟,车宣仪,王中会等.父母教养方式对高职生性别角色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157-159.
[14]Paquette D.Theorizing the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J].Human Development,2004,47(4):193-219.
[15]Cummings EM,O’Reilly AW.Fathers in family context:Effects of marital quality on child adjustment.In M.E.Lamb (Ed.),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M].New York:Wiley,1997.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