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研究

2012-11-26单杏花汪健雄王炜炜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2年9期
关键词:系统论客运旅客

单杏花,汪健雄,王炜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

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反映铁路经济和社会现象的客运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营指标体系,是铁路经营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铁路运输早期以货物运输为龙头,因此货物运输的统计指标比旅客运输指标更为健全。近年来,我国铁路已经建立并逐步健全反映铁路各方面工作的指标系统,为挖掘运输潜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铁路旅客运输统计指标繁多,而各铁路局或运输公司的指标体系互不一致,导致现有的运营指标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当务之急,必须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客运生产经营指标体系,才能更全面和系统地认识铁路运输业经济活动现状,衡量旅客运输运营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揭示运输业内部矛盾及其运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我国铁路运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系统论方法

系统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y)所创立,这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贝塔朗菲于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他给系统做了一个能描述各种共同特征的一般定义: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3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还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系统论方法是指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方法,从整体观点出发,全面分析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此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从而把握其内部联系与规律性,达到有效地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的。

2 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分析

铁路旅客运营指标体系研究必须结合其具体特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从长期的实践考察中可知,铁路旅客运营指标体系具有如下特性。

2.1 整体性

整体性又称非加和性。在铁路旅客运营指标体系中,各种评价指标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有统一性,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充分协调,反映铁路旅客运营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

2.2 相关性

部分铁路运营指标之间存在可以准确进行计算的相互关系,如旅客发送人数和旅客周转量之间等。另一些指标之间并不直接存在这种关系,但却以某种规律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的规律则被称为相关关系,如客车周转时间和同期的旅客发送人数,只能确定它们不存在可以准确进行计算的相互关系,而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必须通过这两项指标若干时期的完成值进行相关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果两项指标之间经分析后彼此确有相关关系存在,在运营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掌握主动,提高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2.3 功能性和目标性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标是完成一定的功能,例如,在旅客运输经营管理中按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目标来优化配置各种运输资源,达到企业、旅客多方认可的满意程度。同时,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工具,利用运筹学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4 有序性

有序性又可称为层次性和相对性。由于评价体系结构、功能和层次的动态演变有某种方向性,因而使系统呈现有序性、分层的特点。总体来说,指标可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再由次级指标分解成3级指标(通常把这3个层次称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

2.5 复杂性和随机性

部分指标是在随时间、空间的不断推移过程中体现出动态性并具有生命周期。因此指标的演变是一个有方向性的、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波动的动态过程。根据同一指标若干时期完成值的分析,可以分析出该指标完成值的趋势或走向以及其他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和趋势,可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强化管理工作。

3 基于系统论的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系统论方法要求利用反映系统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定量地进行研究,探索实现优化的途径和手段,包括以下内容。

3.1 客运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3.1.1 整体性分析

整体性分析是系统论研究方法的最重要步骤。其要求在研究问题时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始终将研究的指标体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各种构成整体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安排,都将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任何系统虽由若干要素所构成,但在功能上,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功能。指标体系的最终输出也不例外。此关系可表述为:整体输出ET,等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EI,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ER:

整体分析可采用文献研究法等定性方法辅助进行识别。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对既有铁路运营指标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保留合理的指标,提出了一些关键概念和内涵的定义。

3.1.2 联系性分析

联系性分析包括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制约;也包括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从哲学意义上看,系统、环境和要素是有密切联系的,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作为该系统的一个要素。任何一个较低级的指标都是较高级指标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同时任何一级指标的要素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对于一个特定系统来说,其他指标则是该系统存在的外部环境。系统、要素和环境3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可使用因素分析法、相关关系分析法来辅助分析。

(1)因素分析法

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把一组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其最大特点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并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通过对某一运营指标的全部构成因素分别对比,并就各因素对整个指标的影响值进行分析,可以判定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指标完成值的增减变化及其影响的程度。

(2)相关关系分析法

部分铁路各项运营指标之间存在可以准确进行计算的相互关系,如旅客发送人数和旅客周转量之间等。但另一些指标之间并不直接存在这种关系,却以某种规律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的规律则被称为相关关系,如客车周转时间和同期的旅客发送人数,其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必须通过这两项指标若干时期的完成值进行相关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果两项指标之间经分析后彼此确有相关关系存在,在运营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掌握主动,提高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通过上述联系性分析,得到各项指标之间实现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

3.1.3 动态性分析

指标体系不是绝对的、封闭的和静止的,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能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换,受着社会、企业大环境的影响,具有开放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动态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动态规律分析法。其方法是:根据同一指标若干时期完成值的分析,可以探索该指标完成值的趋势或走向,也可以分析该指标的完成值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和趋势,就便于采取相应措施,以强化其管理工作。

3.1.4 最优化分析

最优分析是系统论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从而使指标体系发挥最优的功能。因此,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一个指标体系可能有多种组成方案,要选择最优的方案,使指标体系具有最优的评价功能。为了使指标评价体系能对客运各系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就需要寻找一定意义上最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将目标问题建立成一个简单、清晰的数学模型,构建全面的指标体系,将定性问题进行量化处理,进行决策和排序,最终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这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模拟试验才能实现。

最优化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量化研究。通常是把两个(或更多)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指标数据的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同时,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有相关的定性、定量方法以及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能反应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力求对客观实际进行抽象并清楚、简练、符合实际的描述。

(2)目标导向原则

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分辨规模、等级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铁路客运指标的评价是客运管理工作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采用“黑箱”的方法,利用实际成果的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引导之向期望目标靠近,即目标导向的作用。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评价指标体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标准值)不变。而横向比较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具体情况,还可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再加以比较。

(4)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方法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计算要尽量简化。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设计得太繁琐,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

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各项数据都要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实行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以控制。

4 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构建与评价

4.1 指标分类

按照指标变化的频率和属性,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指标进行基本分类。

静态指标主要描述车站、线路以及设备、列车等设计参数属性,该指标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保持不变,可以近似看作静态变量,在进行业务分析时候既可以作为数值型维度,也可以作为考察指标。

动态指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变化频率较高,是生产指标的数值体现,在进行业务分析时候只能作为动态变量进行数值计算的指标。

4.2 指标构建及功能

(1)运营规模指标

运营规模指标,目的是了解在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软硬件设施设计能力、水平和业务规模的分配。主要包括线路能力、车站能力、列车运用等静态指标,以及业务规模等动态指标。

(2)效益效率指标

效益效率指标包括铁路运输效益和产品使用效率,前者目的在于考察运输企业和运输产品在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如客座率、客票收入等等。后者主要考察与收入、成本相关的指标以及衍生出来的次级指标。

(3)服务质量指标

随着旅客出行频率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要。服务质量指标包括列车的乘降组织、正晚点率,车站的购票、候车、VIP服务,以及其他售票方式的投诉率、服务满意度等指标。

(4)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的是客运业务组织的安全程度,主要考察列车组织的事故、伤亡统计,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等指标。

(5)运营管理指标

目的在于考察运输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执行效率,包括设备利用效率和人工使用效率。

4.3 指标评价

上述5种指标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如运营规模的扩大是对效率效益、安全性以及运营管理的考验。效率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带来安全性要求的提高,而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也是一对矛盾。体现了基于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社会和自然属性。其相互影响可以利用图1的雷达图进行表示:(1)内层同心圆的代表同行业平均水平,又称标准线;外层最大圆圈代表同行业水平或平均水平的1.5倍;然后,把这2个圆圈的360°分成5个扇形区,分别代表运营规模、效益效率、服务质量、安全性和运营管理指标区域;(2)从5个扇形区的圆心开始以放射线的形式分别画出相应的指标线,并标明指标名称及标度(本图为简化说明,省略具体指标名称,仅按照一级指标加以简要说明),指标线的比例尺及同心圆的大小由该经营比率的量纲与同行业的水平来决定;(3)把同期的相应指标值用点标在图上,以线段依次连接相邻点,形成的多边形折线闭环,就代表了铁路旅客运营的现实指标状况。

图1 雷达图分析

由图1可知,当指标值处于标准线以内时,说明该指标低于同行业水平,需要加以改进;若接近最小圆圈或处于其内,说明该指标处于极差状态,是客运经营健康状况的危险标志;若处于标准线外侧,说明该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是客户的优势所在。并不是所有指标都处于标准线外侧就是最好,还要具体指标具体分析。多边形内部的面积可以反映总体的指标情况以及某一类型指标的运营质量。利用该雷达图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评价功能。

5 结束语

通过系统论方法,对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进行研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既包含经济效益的指标,又包含社会效益和管理质量的指标,且所列指标均具有易得性,能有效地评价铁路局运营质量和旅客服务效果,为客运业务优化提供支持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铁路客运生产经营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指标的功能由指标体系的结构决定,而结构是体系内部各个指标的组织形式。指标体系的功能主要是用于评价,基于已经建立的评价体系对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到得出具体的评价结果,这一过程需要做更多具体的工作和深入研究,本文受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赘述。

[1]魏宏森. 系统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9.

[2]闵文杰, 陈建明 ,张仲义. 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 铁道学报,2000(10):38-41.

[3]汪健雄, 李 琪 ,王 芳, 江 琳. 基于WebGIS的铁路客运营销数据可视化[C]. 北京: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1,8.

[4]郑惠莉,刘 陈,翟丹妮. 基于雷达图的综合评价方法[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猜你喜欢

系统论客运旅客
非常旅客意见簿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我是人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给小旅客的礼物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