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企业认同分析
2012-11-24谢义华徐继燕
□谢义华 徐继燕
一、重视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正如智联招聘CEO赵鹏所言:“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目前,在高职毕业生招聘中各类企业已把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和客观要求。
(二)是高职毕业生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否则,不但就业理想不能实现,可能还会面临就业困扰。因此,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二、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及现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非结构访谈法,面向全国随机抽取500家企业收集第一手资料,这五百家企业来自20个行业,涵盖不同的企业类型。此次调查回收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问卷有效率99.2%。最后,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总体评价。
表一 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总体评价(n=496)
将表一中的指标按“好”赋值5分、“较好”赋值4 分、“一般”赋值 3 分、“较差”赋值 2 分、“差”赋值l分,计算496家企业每项评价指标的统计量,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中“敬业精神”平均值最高,“职业技能”平均值最低,整体上看都处于中间水平。
在“具体指标”中,52.42%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程度一般;54.0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48.39%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33.4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好;53.8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2.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评价。
表二 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具体评价(n=496)
同表一,对不同评价程度赋予1-5分不等的分值,计算496家企业每项评价指标的统计量,按照平均分的高低排序,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整体认可度较高的依次是:创新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正直、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体认可度较低的三项依次是: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能力。从表二的具体指标中,我们还发现,50%以上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在以下方面表现得 “较好”:人际关系能力、勇于承担责任、理解判断能力、服从安排和恪尽职守。在赋值5分“好”的评价中,排在前三的依次是积极主动勤奋的程度、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围绕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来制定教育培训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等相应课程,及时向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二是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职业活动,把职业素养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完美地结合;三是邀请企业的经理人、人力资源总监等为学生讲授用人单位关于人才使用标准及要求,从社会和单位实际需要告诉学生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二)校企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素养教育考评体系。企业应主动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是提供企业的用人信息及标准、岗位及这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二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同时,企业还应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基地并给予指导,让学生接触实际生产,感受企业文化。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模仿学习,加深认知,为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在职业素养的考评中,企业师傅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考评既包括过程评估也包括结果评估,该评估要在学生综合评估中按一定比例体现出来,并反馈给学生,这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极其重要。
(三)跟踪管理,制定及时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反馈机制。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反馈机制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实习生、在校生组成,采用调研的形式,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师资结构、实验实训、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培养信息进行收集。就业指导部门设专人管理,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经专家的审定,再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四)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高职生要想在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进校开始,就要明确职业方向,培养职业意识。要配合培养任务以获取职业技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以增加职业道德;参与团队合作以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加强自我学习以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此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也都需要高职学生有意识的去培养和提高。
[1]王红岩.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浅议[J].世纪桥,2011(13).
[2]李卫红.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J].品牌(理论月刊),2011(06).
[3]邰葆清,鲁晓霞.浅析高职生职业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