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利用潜力分析
2012-11-24张思玉
张思玉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地表可燃物是最容易引发林火的一个层次,主要包括:枯枝落叶、草本植物、地衣、苔藓、动物尸体和粪便、幼苗幼树、倒木、伐根、采伐剩余物、灌木、低垂的枝叶和小乔木等,主要表现为地表火[1]。减少地表可燃物负荷量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清理出林外让其自然腐烂;另一种是国外小范围使用的林内计划烧除,用火将地表的枯枝落叶烧掉[2~3]。但基于防火的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利用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面积分别为921.50万hm2、583.27万hm2,分列我国人工林面积的前2位[4]。同时,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也是我国南方林区森林火灾危害最严重、森林防火任务最艰巨的林分[5~6]。修枝是提高木材质量、增加树干圆满度、提高林木生长量、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7],但是近年来很少有人将修剪下来的枝叶加以利用,修枝和防火的地表可燃物管理同样被视为是入不敷出的措施。如何将森林防火、中幼林抚育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通过对杉木、马尾松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调查测定,旨在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生物质能的持续利用、获取多种效益、以及消除火灾隐患、制定合理的防火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福建省沙县官庄林场的4-31-3和4-24-3小班,海拔150 ~ 300 m,坡度20 ~ 35°。林龄18 a,造林时选用同龄的杉木、马尾松实生苗,密度均为3 150株/hm2。纯林用行状配置,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采用“5行 3行”的带状混交。林下草本以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乌毛厥(Blechnum orientale)、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芒(Miacanthus sinensis)、鱼腥草(Hoatuynia cordata)等为主;灌木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山胡椒(Lindera glauca)、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等为主。
1.2 可燃物负荷量的测定
在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林分中各设置2块20 m×20 m的标准地,共计6块,面积合计为2 400 m2。标准地每木检尺后,选择与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相近的林木作为标准木:纯林选3株,混交林选2株,共计20株,杉木、马尾松各10株。标准木伐倒后分树种分别(干)枝、叶称其鲜重,并按照着生部位(上、中、下)取3个样本,每个样本重量分别为:(干)枝500 g,皮300 g、叶100 g。
在每块标准地的4角设2 m×2 m的小样方测草本、灌木及凋落物的重量。将草本植物和灌木混合取样,小样方各取2个样本,每个样本重量分别为:枯枝落叶、草本植物100 g,灌木枝300 g,灌木叶100 g。
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在 104℃恒温下烘至恒重,求出含水率。结合标准地调查和含水率测定结果,计算出可燃物负荷量(不含草、灌及树木的地下部分)。
1.3 地表可燃物生物质能计算
从森林火灾的类型看,95%以上是地表火。从着火的位置看,除极个别的雷击火是树冠或树干起火外,其余都是从地表起火,即使蔓延成为树冠火,最初也是地表起火。研究表明,修枝高度达到4 m即可防止地表火蔓延成树冠火[3]。据此,本研究的地表可燃物仅包括4 m以下树干上的枝叶、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不包括该层次的树干、层间植物、倒木、伐根等可燃物。
1.3.1 生物质能计算的依据 调查测定的可燃物负荷量乘以相应的热值,得出其生物质能。本研究所用热值均引自《中国主要植物热能》[8]。
1.3.2 杉木和马尾松枝、叶热值的确定 调查林分中,由于树枝的分化不大,没有分级测定;同时,由于测定的是杉木、马尾松带皮枝的重量,而《中国主要植物热能》给出的是去皮枝、干的热值。为了降低计算误差,杉木、马尾松4 m以下枝的热值,用《中国主要植物热能》中对应的“干、枝、皮”的平均热值代替。叶的热值则直接引用。
1.3.3 草本植物、灌木、枯枝落叶热值的确定 草本植物层、灌木层的热值分别取芒其、乌毛厥、白茅和芒的平均值,以及牛奶子、山胡椒和杜茎山的平均值。枯枝落叶层的热值取各林分组成树种“枝、叶”的平均值(混交林以树种的混交比为权重加权平均)。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林分4 m以下可利用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可利用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Table1 The load and bioenergy of surface fuel in the pure plantations of C.lanceolata and P.massoniana,and their mixed plantation
由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可利用的地表可燃物负荷量还是生物质能,都以马尾松纯林最高,杉木和马尾松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低。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马尾松纯林的火灾危险性比杉木林高,以及混交林可以降低火险的结论[5]。正因为如此,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中,通常采用人工清理或火烧的办法来降低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但这种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森林防火措施很难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从生物质能利用的角度看,定期对地表可燃物进行利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和改善林下小环境的目的,既起到预防森林火灾的作用,又能促进林分健康生长,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3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潜力分析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利用尚属新能源范畴,是未来能源利用的主力军。虽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能源库,但是,森林地表可燃物的生物质能利用尚处在探索阶段,其生产潜力将在未来的应用中起到导向作用。
3.1 调查林分地表可燃物单位面积可利用生物质能折合标准煤的产量
标准煤是各类能源潜力的一个参照物,国家标准(GB/T3715-2007)[9]规定标准煤的热值为29.27Mj/kg。为此,结合表1,将调查的3种林分地表可燃物单位面积可利用生物质能的产出量整理成表2。
3.2 我国现有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潜力分析
3.2.1 以调查林分单位面积产出的标准煤推算地表可燃物的可利用潜力 如果说表2尚不能表达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的话,对我国现有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进行粗略估算,便能够清晰地看出其可利用的潜力大小。
虽然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生物质能远远大于幼龄林,但是,即使按照调查的3种人工幼龄林可利用生物质能的平均值(292.68 kg/hm2标准煤)推算,全国921.50万hm2的杉木人工林中,仅4 m以下的枝叶、灌木、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等地表可燃物储存的生物质能,可折合269.70万t标准煤;全国583.27万hm2马尾松林中,可折合170.71万t标准煤,二者合计440.41万t标准煤。尽管上述估算非常保守,但也表明了我国现有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
3.2.2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再生产潜力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10],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凋落枝叶的生物量(负荷量)分别为4.25 t /(hm2·a)和5.72 t/(hm2·a)。另有研究表明,18个月后马尾松林凋落物在每月月中和月底分二次喷施 NH4NO3情况下,各处理的平均残留率为 64%,即马尾松林凋落物一年半的分解率为37%[11]。参照此结果,可以将杉木、马尾松凋落枝叶的分解周期大致确定为3 a。
表2 研究林分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折合标准煤的产量Table2 The available bioenergy of surface fuel converted into standard coal in the sample plots kg·hm-2
3 a时间里,由于第一次利用地表可燃物时对4 m以下的树枝进行了修枝,改善了林下的光照条件和扩大了其营养空间,林冠下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的恢复速度必然会加快,将有可能达到或超过本研究林分所测定的负荷量。为此,以杉木、马尾松枝叶第3年的凋落量和第2年的残留量,以及研究林分下草本植物、灌木的负荷量为计算依据,推算出杉木、马尾松林3 a内可再次利用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表3)。
若以3 a为周期,对我国以用材林为目的营造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而言,自首次利用至林分主伐之前,地表可燃物的生物质能还可以再利用4 ~ 5次。以表2和表3的平均值推算,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每公顷可利用生物质能折合标准煤可达702.64 ~ 805.13 kg。进一步推算,全国现有杉木、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的利用潜力可分别达到647.48万 ~ 741.93万t标准煤、409.83万 ~ 469.61万t标准煤,合计高达1 057.31万 ~1 211.54万t标准煤。产业化的潜力非常广阔。
表3 研究林分地表可燃物再生产能力Table3 The reproduction capacity of fuel in the sample plots
4 结论与讨论
(1)生物质能的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利用潜力巨大,产业化的前景广阔。
(2)生产实践中,人们通常只是从本行业或部门的需求去开展工作,为了降低现有杉木、马尾松林的火灾危险,我国目前最常使用的是伐除部分林木营造木荷等防火林带。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把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作为用材林和能源林结合起来经营,不必伐除林木,只要对地表可燃物进行定期利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防火效果。因为防火林带的防火效应是有限的,而地表可燃物的定期利用则提高了整个林分的抗火性。同时,可以达到森林培育、防火、防治病虫害等多种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种效益的统一。
(3)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在整个林分的生物量中仅仅占非常小的比重,本文的研究表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质潜能比杉木纯林和其混交林的生物质潜能都大,可以作为能源林进行经营。
[1]LY/T1846-2009,森林火灾成因和森林资源损失调查方法[S].
[2]Weber M G, Taylor S W.The application of prescribed burning in Canadian forest management[J].For Chron,1992,68(31):21-32.
[3]张思玉,张惠莲.森林火灾预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雷加富.中国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张思玉,张志翔.杉木马尾松木荷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火灾隐患的对比分析[J].森林防火,2001(3):27-29.
[6]陈存及,杨长职,吴得友.生物防火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7]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8]覃尚民,石清峰.中国主要植物热能[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9]GB/T3715-2007,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S].
[10]李正才,杨校生,周本智,等.北亚热带6种森林凋落物碳素归还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6):43-46.
[11]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等.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5,l4(6):9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