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耳聋疗效观察

2012-11-24群,赵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神经性耳聋分级

温 群,赵 军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1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针灸结合中药)30例,对照组(中药)30例,两组病例分别在性别方面、年龄的分布情况、病程长短、听力下降程度、耳鸣的分级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见表1~3。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耳聋听力下降分布图

表3 两组治疗前耳鸣分级情况分布图 (耳数)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听力下降和耳鸣同时存在)。肾精亏虚症状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中耳鸣耳聋的辨证标准。

1.3 耳鸣、耳聋分级标准

耳鸣分级根据刘蓬关于耳鸣程度[3]进行的分级标准。耳聋分级根据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4]中的标准,依据电测听检查结果做出分级:(0.25~4 kHz听阈)26~40 dB为轻度聋;41~70 dB为中度聋;71 dB以上为重度聋。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高压氧、脑保护等对症处理。

治疗组:患者取坐位,如单侧耳鸣耳聋取患侧耳门、听会及双侧的翳明、供血、肝俞、肾俞;若为双侧耳鸣耳聋则取双侧穴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前用75%酒精对局部皮肤及针具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0.35 mm×40 mm毫针。针刺方向及深度:先针刺头部晕听区:针尖与头皮成15°夹角,快速捻转进针,频率为200次/min,捻转约1 min。刺入皮下0.8~1.0寸;耳门穴微张口,直刺0.5~1寸;听会穴微张口,直刺0.5~1.0寸;翳明穴,直刺进针0.8~1.0寸;供血穴[5],直刺0.8~1.0 寸;肝腧穴斜刺 0.5 ~0.8 寸;肾腧穴直刺0.5~1寸。每个穴位针刺深度以针下得气为宜,补法捻转行针,每隔15 min行针1次,共留针40 min。每日上午针刺治疗1次,连续治疗6日,休息1日,治疗7周为一疗程。同时给予中药(自制耳聋左慈丸加女贞子、丹参、首乌、熟地黄各24 g、山萸肉、干山药、磁石各12 g、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五味子各9 g、丹参、女贞子、首乌各12 g),日1剂,水煎150 ml,日两次,分早晚温服。

对照组:给予口服耳聋左慈丸加味(同治疗组),日1剂,150 ml日两次,分早晚温服。

1.5 测试方法

使用纯音测听仪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治疗前后各1次。

1.6 统计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资料的不同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疗效用Ridit分析。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委会(1996年)制定耳聋疗效分级标准[6],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电测听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痊愈:0.25~4 kHz各频率听阀恢复到正常,或至健耳水平,或为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上述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上述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7]耳鸣的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耳鸣症状消失,1个月以上不复发;显效:耳鸣降低两个级别(包括两个级别);有效:耳鸣降低1个级别;无效:耳鸣无改善。

2.2 结果

各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4~6。根据表2和表4数据,对两组组内、组间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根据表5数据,经Ridit分析,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听力下降程度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表6数据,经Ridit分析,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耳鸣症状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4 治疗后两组耳聋听力下降分布疗效比较

表5 治疗后两组患者耳聋疗效分析

表6 两组治疗后耳鸣分级疗效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中,听觉系统病变的种类较多,感音神经性耳聋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病,通常表现为听觉传导通路的病变使其对声音的感知发生障碍。这种耳聋通常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如噪声、病毒、药物或者是外伤等因素,临床上神经性耳聋患者常伴发耳鸣症状。耳鸣通常被理解为无真实物理刺激时个体对声音的感觉,临床多见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少见。目前多认为神经性耳聋病理改变的过程表现为:首先是内耳微循环障碍、供应血管痉挛缺血,继而耳内组织缺血缺氧,最后导致螺旋器和听毛细胞受损发生萎缩蜕变。整个发病过程中,神经细胞形态变化表现不明显,而且往往不会同时变性,更多的表现为一个机能的缓慢变化过程。所以对这种患者的治疗应在内耳循环障碍、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神经细胞变性这3种病变的早期或是受损较轻时进行。由于这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多,且病理的机制和病理的改变过程不尽相同,目前尚未找到简单有效并且适用各种情况的药物疗法或是其他有效的疗法。中医对耳聋耳鸣的治疗历史比较久远,且有很大的优势,临床上将耳鸣耳聋进行分型辨证治疗,如金慧鸣[8]就将其分为6型,其中肾精亏虚型较为常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根据中医理论,通常认为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基础是脏腑气血,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路,而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五脏六腑在此基础上被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头面空窍疾病,与十二经络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直接入耳的和分布于耳廓周围的经脉。腧穴之所在,主治之所在。《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云:“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气血,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水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征耳”,可见耳与肾、心、肝、胆、脾等脏腑的功能相关,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并且强调了肾之精气亏虚与耳聋耳鸣之间的发病关系。利用穴位和药物双重作用,将针灸和中药两种治疗相结合,一方面利用针灸刺激改善局部的神经调节,加强血管的营养和增强淋巴循环,使得内耳微循环和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和调节。另一方面配合中药调养肾之精血、全身之气血,促进听力的恢复,改善耳鸣之症状。该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对轻度耳聋、年龄较轻或病程较短者疗效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听觉器官和其他器官逐渐老化,细胞的活性降低,细胞再生能力下降,导致对治疗的敏感度也慢慢减弱,治疗效果也随之下降。故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恰当治疗尤其重要,针药结合治疗是有效疗法之一。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王世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2-89

[3]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

[4]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5

[5]高维滨.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疗法[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44

[6]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7]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26

[8]金慧鸣.辨证治疗神经性耳聋38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3):41-42

猜你喜欢

神经性耳聋分级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三位一体的浙江分级诊疗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