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琶洲:一曲千年绝响

2012-11-24广东宋庆发

散文诗世界 2012年8期
关键词:巷陌黄埔村庄

广东 宋庆发

琶洲塔

是谁,将最巍峨的标点,种植在江心岛中的小山坡上,让挺拔从此无解?

是谁,将最荑柔的诗句,撒向岸芷汀兰的白浪生处,让婉约日夜无眠?

是谁,将最本色的粤曲,反弹在海珠大地的琵琶弦上,让惊叹不再无由?

一塔所指,江柱遂砥成羊城威仪的华表。

历史婀娜的腰檐,在不经意间挑而溢出;文化坚硬的上枋,任八卦符号虔诚雕刻古朴的时尚;南越空灵的悬钟,探身于雁形角梁,任阵阵江风吹响船儿逶迤的余梦。

无需裁云,无需镂月。一缕佛光,便直抵信仰的内心。

自当择日,自当登塔。一次重阳远眺,立马宠辱两忘。

琶洲塔,站在城市洲渚,绝代风华般批云阅雨,村庄汉子般立地顶天!

黄埔古港

自宋代起,赀货在这里集散,经济在这里繁荣,政治在这里粉墨,文化在这里盛宴,社会在这里一派祥和。

当初,是一只怎样的青凤,将爱巢筑在那条勇猛蛟龙栖身的沙浦?后来,是一声怎样的外语变音,让“黄埔”成为村庄最正式的大名?

再后来,是怎样的锁国政策,让炊味浓烈、乳名“酱园”的码头瞬间成为“一口通关”的繁华范例?

乾隆23年至道光17年,80载风徐日丽,5107艘“夷舟蚁泊”。海傍东约街,日夜听取着外国水手们搬运茶叶丝绸的凌乱脚步;黄埔直街,常年闻嗅着自北帝庙、玉虚宫等庙宇袅袅升起的缕缕檀香;浦南直街,店肆鳞次栉比;茫茫江面,帆樯接踵云集。沉沙忘言,水草失语。

瑞典的“哥德堡号”,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这一艘艘响当当的外国商船,停泊于此,何其不是一笔华彩?

物换星移。古港风流,冷雨打不住,热风吹不去。曾经的辉煌,交与一块块青砖承载;曾经的故事,任由一片片瓦砾掩埋;曾经的繁华,尽让一截截碑石铭刻。仍留,绵延巷陌,葳蕤古榕树。

古港遗址处,历史总不迟暮。独见一艘机动船,在石基与洪安围之间,摆渡城中村现实的风,摆渡普通百姓生活的雨……

日本楼

只要是江,就不会一直风平浪静;只要是树,就不会一直叶绿花红;只要是村庄,就不会一直垣朱壁白,猪肥牛壮。

就像只要村庄有巷陌,巷陌有高楼,高楼有故事,故事接海连洋,就是日渐黯淡的青砖绿瓦,也同样可以翻晒出曾经的显赫辉煌。就像海珠区黄埔村 慵街8号,那一页页民间记忆,烟云般,在我们面前被轻轻打开。

一个是黄埔村民,一个是天皇侄女。

他们,用藕粉花瓣,装点月下的卿卿我我,一起构筑心中的爱情童话;他们,用大力椽笔,标注婚后的酱醋油盐,共同书写跨国的婚姻史诗……直到1924年,冯作平这位黄埔孝子,毅然返乡定居故里,挈一妇将两雏,一起将富士山的浓浓画意带回黄埔巷陌,一起将樱花的烂漫诗情带到双亲跟前。

感念相夫教子,井背乡离。三层小洋楼起于翌年,风格俨然以大和。不见明清时的恢弘精细,不像西洋建筑注重空间的跌宕错落,小巧中透露出玲珑,平稳中诠释着实用。冯作平爱妻之情,朱石可鉴。

广州沦陷后,瀛火被日军四处点燃。那把当年获裕仁天皇馈赠而作为结婚礼物的宝刀,被冯妻高举在长满乡亲们绝望蒿草的村口。于是,日军跪退;于是,方圆数里的村庄依旧晨炊夕洗;于是,东江中队的伤病员得以转徙自如;于是,“平安”之舟得以平静地安放在滔滔江水洄漩处。

狼烟未散,倭灰未灭,路转峰回。1941年,冯国洪(冯作平长子)带妻中野朝野自日本返乡定居,日本楼又多了一位名实相符的女主人。两位日本婆媳共处的三年日子里,弥漫在异国家园的楼外云烟,蕴藏着一种怎样的心灵慰藉?在“陈四妹”入乡随俗的66年间,这位黄埔女人,又是怎样“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怎样讲述“春天的故事”,怎样走进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直至无疾而终、引鹤游龙?

小巷深深,旧梦泠泠。青石板的记忆,已随历史的缩影,被流光慢慢掩埋,独见那嵬嵬小楼,依然屹立在笃厚、慵懒、无言的风中……

猜你喜欢

巷陌黄埔村庄
暖冬抒怀
黄埔精神之当代阐释
咏绵阳市花月季
村庄,你好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村庄在哪里
Hangzhou by Moonlight
村庄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最高楼·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