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故乡:在时光的折痕里

2012-11-24

散文诗世界 2012年8期
关键词:散文诗古城故乡

天 涯

《故乡,时间里的简史》是虞锦贵先生最新完成的一本有关故乡的散文诗集,我觉得这是一本温暖而又厚重的,古典而又现代的作品集。

虞先生的故乡温州金乡,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为了显示自己眼中不一样的故乡,作者以“时间”为经线,用“深情”为纬线,织起故乡的长卷:“时间里的情”、“时间里的梦”、“时间里的历史”、“时间里的乡愁”、“时间里的生命”和“时间里的岁月”,在读者面前徐徐展现。

自古到今,写故乡的诗文实在不少,最知名的两句该是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十个字,道不尽无限的思乡之情。

那么,虞先生对故乡又是怎样的情怀?

翻开《故乡,时间里的简史》一书,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故乡既有大气磅礴的歌吟,又有婉转细腻的浅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四季风情,历史风云,以及血脉相连的故乡人,都是他的创作源泉。

金乡,是明朝卫所,名将戚继光曾在这里抗击倭寇。站在这块凝结着血与火的土地上,作者写下了:

“瀛洲,一次燃烧的狂欢,在火中凝固。

“鼓角争鸣,鲜血之河呜咽着刀斧断裂骨骼、败马哀鸣的痛楚。

“卫都城内,在大明远游中,我将为你的荣耀抒写神性的诗篇;为你去重新认识尊严和勇敢;为你一座宏伟的城池高扬如雷的回响。”

——《献给金乡先祖的辞章》

作为一位散文诗人,虞先生擅长书写长篇爱情散文诗,那诉说不完的爱恋,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江南才子,但在这本书里,我却常常恍惚于诗篇中隐藏的血性和阳刚之气,有着一种精神上来去自由的潇洒。

居住在族谱的祖先们,他们的表情,于存在和虚无之间,诉说着神秘血脉的传统。

仿佛古老的星光,自时空的苍茫中,徒步而来,融入了古城大地。

——《献给金乡先祖的辞章》

祖先们的魂灵已在古城大地安息,诗人从繁华的都市,回到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用他敏感触角去打量、回望、沉思故乡给他的心灵震撼和情感激荡。

护城河、狮子山、明朝的石板路、斑驳的城墙、朱漆剥落的古宅深院、古牌坊遗址,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古城梦幻的意境。但同时,作者又无奈地看到:

远处的高楼下一片倒影,与老街遥相辉映;那些粗砺、凹凸不平的石板已被撬掉,新铺的水泥路反复打磨,连石头的斑纹都已磨平,

光亮,舒展,这上面没有了祖先走过的足迹,适合小汽车在逝去的光影中驶过。

——《古城情结》

现代城市化进程,吞噬了多少历史遗迹?人们热衷于拆掉真古董,然后再造一些假古董来装点门面。殊不知假古董造得再像,也是假的,就像水泥路永远也不会有烙满岁月印痕的青石板的韵味。

面对古城的变迁,作者陷入了沉思。他从一座城的命运想到了人的命运。

我和秋的夜雨在枯莲梗上,交换了泪水。

看尽了日月浮沉茫茫人烟,却只记住,人海那陌生而熟悉的一眼。

沉默的岁月,寂静的路,人的生命只用来承受苦难。

——《忆》

人的生命只用来承受苦难?一种无言的悲凉袭上心头。

我很佩服虞锦贵先生的想象能力,一句“我和秋的夜雨在枯莲梗上,交换了泪水”,让我看到了诗人那颗柔软的心灵。

记忆中的古城,古城的记忆,让作者纠结、徘徊。

在云烟处日夜寄托千古情思,还有多少故事未能诉说,有情人自与天地合为一体;今夜我是唯一的英雄,顺着古城月色的脉络缓缓流淌。

——《忆》

云烟、天地、月色,这些词汇组成一个悠远的意境,使诗人也不由自主地豪情万丈起来,“今夜我是唯一的英雄”!

他欣喜地发现,“古城没被记忆带走,我枕着秦砖汉瓦相依为命生活。穿过夕阳的余辉,在风里,在雨里,在迷惘的路途上,行走。/只有月光才是灯盏。”(《忆》)

那月光的灯盏,实际上是一种信仰。当一个人对故乡的爱上升到信仰的高度,那双眼睛就很自然地变得虔诚起来。他说,“今夜,我的身体在残留的光影里打坐,用皎洁的月光供养。”(《中秋月》)

打坐、供养,一般是跟佛教有关。打坐,能让人的心安静下来。供养,多数指的是物质,这里却是“皎洁的月光”,一扇隐秘的精神之门打开了。

在诗人眼里,故乡背景下的点滴时光都显得与众不同,他以一个多情男子的口吻写月:

我们在等一枚洁白干净的月,光芒似飞翔的翅膀,轻盈、丰满。

让我坐在窗棂里,为她写下冷香的句子。

回首,你已斟满这杯酒,让我用半生回味。

——《故乡的月》

看到“冷香”这两个字,我不由想起曾经有过题咏:唐朝诗人王建的《野菊》里面的“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宋代词人姜夔《念奴娇》中的“冷香飞上诗句”。诗人为故乡的月写下“冷香的句子”,只因为心里的那份热爱吧。

他观察雨中的故乡,裁取了一个叫卫国寺的寺院场景:

风雨中的幡旗在高处飘动,说出了一个信徒磕着长头,将心灵放在低处时内心的安静。

在佛前点亮一盏灯,明亮、微微荡漾。

一卷平安经,人生过半,让这些虔诚的心灵,让路。

——《故乡的雨》

这样的描写,让一个平常的雨天充满了禅味和新意。

作者似乎有一种秋天情结,他写了很多有关秋的诗章,关于这座小城的。

这么多年来,蛰伏在城里的我,一直喜欢用城外的稻谷,和陈家村的那安宁的生活,来朴素地表达光阴的流逝。

——《城外的稻谷又黄了》

秋天的树叶,衰老的速度,比我的赞美快,仿佛流水的波浪, 一片接着一片凋落,记录一秒与一生展示的起始和结局。

——《秋雨的念想》

我守护着身边凋谢的一束束野花,根须在深处爱着这片潮湿的土地。

树木的枝桠上鸟雀与灰黄的叶子背面的小虫子。

它啁啾的声音,有着无数的翅膀,它在隐隐地飞翔。

还需要什么样词语,让它们停留下来?

——《最后的秋天》

秋,是个丰收的季节,但同时,由于秋天过后,是萧瑟的冬季,秋又无端给人一种繁花落尽的惆怅。联想到人的生命,犹如季节变迁,这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一个人不管走得多远,故乡是心头永远的惦念。作者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那一条喧闹的老街,回忆那一片开在村庄外的油菜花,回忆父亲的故事、母亲的爱等等,有关故乡的人和事。透过纷扰的尘事,他看到“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乡,都隐藏了一片树叶。/大地苍凉,它有灿烂的尘缘和泪水,雾里的脚步,树林里的迷藏。”(《出生的地方》)

离开故乡,又走进故乡,作者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沉淀着厚重历史的载体上,于是,一条条大街复活了,一块块残砖有了生命,一座座深宅大院传来悠远的呼吸。他弯下腰,捡拾时光的碎片,把它们串成一条迷人的项链。

你落寞的影子在街心斑驳,暗淡的晕光,尘掩着倦容。

岁月在流逝的喟叹中变得粗糙,我恍惚听到了你的幽怨与苍凉。

似悬在苍宇的孤星,凄清无比。

——《遥远的丰乐亭》

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记得回来,那墙缝里的碎片盛满每个人的画像,一个时代的倒影,变得模糊不清,留下的是墓志铭。

——《砖雕的碎片》

有关你的大悲大喜事迹成为我记忆的守望,没有谁能够在你沧桑的忧伤里,超度天上的亡灵。

消磨了几度光阴,圆缺了几轮孤月,冷寂的青苔上是残酷的遗忘。

——《百步长街》

拂尘的刹那,有永生的光明,照亮世上所有入世的渠道。语言对语言的撞击,在无声的深处,卜占未来,和生死迷途。

——《涌泉禅寺》

一步一景,一景一思,文字在这里变得那么的灵动,给人一种新鲜感。

诗集中,类似这样值得回味的佳句很多。诗人奇异的想象,跳跃的思维,细腻的情感,使作品显得饱满和充满力度。

散文诗很容易写虚,进入空洞的误区。这部作品的特点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特别是写人物的,不管是写古人,还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写意中有描素,描素里又有写意,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他用长篇散文诗的形式来写故乡企业家的创业史,使这部作品集更具有厚重感和现代感。

知陈加枢其名,偶获于《文汇报》等报刊,万字特写。

文头六字特号黑体——挑战的男子汉。

堂皇庄重,夺人之目。

睹其文,略知生平事迹:

五十七岁属猴之男性,地道金乡人。金乡徽章厂厂长。

高中毕业,则为农民,继而为兵,又变为商及“企业家”云云。

——惑其变化多端,惑其历涉勤劳,故生悬念。

进其厂,遂扣其门。

——《没有做完的梦》

这是写一位叫陈加枢的企业家,其中的一节,非常写实,但又有散文诗的简洁。

展厅中央,灯光摇曳,沉睡着久远的铁锻。

时间。零散的悲喜,静静泊于东海之滨。

几缕沉醉,在流光里沉溺。

多少年了,一点一点,滴落锈斑。

都在炼光,炼火,炼歌,炼闪烁的徽章。

——《没有做完的梦》

也许只有散文诗,才可以这样挥洒自如吧,虚虚实实间,洋洋洒洒里,一个企业家和他的创业史就被呈现在眼前。

作者写了“徽章制造大王”,“生意做到联合国的温州人”陈加枢;写了中国胶粘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丰华科技的创史人张仁良。写了新丰集团老总缪存良,和他展开事隔20年的第二次对话。写了苍南县狮山中学校长周宝惠,从无到有创办狮山中学的感人事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使人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比如写张仁良和他的企业,作者以提炼出的企业文化作为主题。而缪存良是信基督的,于是他又在每个小章节里,以圣经里的几句话作为引子,使人物的身份特征非常明显。描写周宝惠时,又突出了人物内心世界对教育新理念的追求。

作者对故乡的爱,故乡的情,通过笔下的文字涓涓而来。站在春天的田野上,他点燃一支烟,凝视远方,回忆过去的五十多年岁月,他很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在说,“我多么想回到从前,把童年的身影折射在花瓣上,即使转身也留有余香。在这个斑驳光影的古城里生活,所发生的故事,或许一瞬,或许一世,铭刻在心里。”

那就让我们记住光影里的那些美好和思念吧,让它们成为我们生命温暖的底色!

猜你喜欢

散文诗古城故乡
故乡的牵挂
坐上这趟车去“云的南方、花的故乡”
通海古城缀记
凝眸古城淮安
良渚古城
散文诗八骏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