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最初的青铜—读邓杰散文诗集《尚铜》

2012-11-24周庆荣

散文诗世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白银青铜散文诗

周庆荣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些老物件能进一步助我去除生活中的浮气。比如,摆在我书房的大大小小的明代青花,灯光下经常提醒一清二白般的平静。两个月前,收到湖南邓杰的邮件,他行将出版的散文诗集取名《尚铜》,我便比平时更加多看了几眼同摆放在书房的一尊西周的青铜鼎。它满身经典的铜绿,敲它,会听到深沉遥远的声音。几千年的时光,仿佛并无什么出奇,连沧桑都仿佛刹那。

青花瓷和青铜器,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土地。一切幻化的经历,最终会归于平静的坚持,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是坚持后的存在。邓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热衷于散文诗写作,曾经为寻梦而北漂,北漂的岁月大概没能圆他的梦。他在信中说:为了生存,他只能南下广东。在广东的日子,他最大的收获便是不再落魄。再后来,回到湖南,主持一家报纸的美食副刊。工作之余,不断地想表达自己对事物新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就又一次地与散文诗紧密关联。他是散文诗的又一名“归来者”,是证悟到“贪欲的背面是毁灭的虚空”,并呼吁“亲爱的,让我们学习红薯”。区别于年轻时有感而发的抒情,再次归来后,邓杰有了自觉的写作要求。他的目标事物是土地,包括土地深处的沉默和土地上面的寻常事物。

我与邓杰不熟,2010年在丹江口开会时有过照面。一般来说,我爱读有温度的文字,有悲悯有思想的作品,欣赏朴素背后的深邃。当然,那些艺术气质浓厚且表达新颖的作品同样令我兴奋。如果邓杰此刻坐在我对面,能对他这个人有机会再感知一下,我或许会有一个更好的角度来谈他的作品。

所以,在这里我只能泛泛地望文生义,从他的《尚铜》谈起。说到铜,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附在它身上的信息太多,比如邓杰自己对铜及物时的定义:货币及其货币的联想。自它有此功能以来,各种滋味累积在人类的心头。邓杰在作品里不回避铜的这些真实,但他努力让青铜超越生活具像的羁绊,“只有萧萧落叶,才是青铜不及物的记忆”。

邓杰是清醒的,他懂得青铜的前世:来自于土地的一种土。他让时间完成对青铜最初的记忆:比如鼎,比如爵,比如剑,而且,看得出他对那一段时光里青铜的声音与光泽有着深深的迷恋。当青铜“及物”为货币,当货币分化了人类品秩的均衡,并继而衍生更广泛的欲望,我听到了他的叹息。

“……白银是青铜的憧憬!如同黄金是白银憧憬的归宿”。人类原初的精神,那是多么朴实无华的精神,因为欲望连续地被放大,青铜似乎失去了最初的光泽,它以锈来表明自身的态度。它的声音不再清亮或激越,而是无可奈何地哑。邓杰想寻找“一副响亮的嗓子”,把调子找回来。他复调地提醒青铜毋忘出处,既然从土地中来,成铜,就应该反哺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与事,起码能“如锣声鼓励着犁铧”,而不应使其音乐哑默成悼词,追忆人类不断失却的精神的纯净。其实,当人类自己被一种重力所牵引,固执地走成方向,青铜又可奈何?至于白银和黄金,它们就真的是青铜的憧憬?青铜即便锈了,也在叙述岁月,那些老,那些沧桑,那些曾经的名剑的光芒。倒是白银和黄金,它们大多时间只能在暗处沉睡。想靠它们出人头地或有恃无恐,青铜剑也许能够总结性发言。

《尚铜》里,邓杰以铜为原点,与时空进行发散式关联,涉及形而上和形而下,时而借事说人,时而拿人论事,此方式叙述,把握好,是有力的协奏,如疏忽,就会成为无主题变奏。

不管土地里走出何种新物质,我们都不能让它忘本,我们要让它更加善待土地和土地上善良朴实的人。邓杰散文诗努力向下的情怀里,有一些铜质的声音,我理解成为尚纯、尚朴、尚正。至于青铜生锈或者哑声,如果与人类关联起来,不妨提醒:人不能锈,人类不能因为废话太多而说哑了嗓子。所以,和邓杰一样,我怀念最初的青铜。

2012年9月1日 中午

猜你喜欢

白银青铜散文诗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青铜之光
散文诗八骏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青铜古鼎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散文诗漫议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