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栖息环境变迁的分析

2012-11-22高兴国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山包黑颈鹤栖息地

高兴国

(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 昭通 657000)

黑颈鹤(Grusnigricollis)是世界上濒危鸟类之一,因其种群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性易危物种[1].大山包湿地是当今世界黑颈鹤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对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栖息地分布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在生态保护进程中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栖息环境变迁的关系,对越冬地黑颈鹤的保护与栖息地的管理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阳区西北部大山包乡,保护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14′50″~103°23′52″,北纬27°18′38″~27°28′42″,属暖温性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12 ℃,日照长,距离昭通市昭阳区79 km.2005年10月31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中动协秘字〔2005〕第65号”文件,发出《关于授予全国12个“中国鸟类之乡”的决定》,授予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称号.保护区总面积19 200 hm2,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有12 280 hm2,其中核心区的3 150 hm2湿地已于2004年12月被国际湿地公约局批准的中国第三批9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保存了功能良好且较完整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是黑颈鹤越冬生境的主体部分.保护区内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81种,隶属于56科、140属.动物有10目28科68种,其中鱼类2目3科5种,两栖类1目3科3种,爬行动物1目2科3种,鸟类14目18科47种,哺乳动物3目4科10种.良好的生境吸引了世界上约1/6的黑颈鹤在此越冬.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各类土地资源使用面积如表1所示.

表1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各类土地面积及比例[2]

2 调查方法

黑颈鹤在大山包保护区内的越冬时间见图1,2009—2010年越冬种群总数量的调查时间在 2009年 12月 27日至 2010年 2月11日间进行,此段时间黑颈鹤的种群数量相对处于最高峰.每天的早(06:00—09:00)、晚(18:00—19:00)在观察点统计黑颈鹤的起飞数量和返回数量;中午14:00是大海子观察站人工投食时间,最便于统计黑颈鹤数量.对黑颈鹤越冬种群数量的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以定点观察为主,采取定点、定时调查记录的方法.计数时使用尼康ACTION EX 16×50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为减小计数误差,又以尼康D80(18~135 mm镜头)相机快速扫描照相,用photoshop拼图后复核数量.由于黑颈鹤在保护区核心区的大海子、长会口、小海坝、勒力寨和大牛窝湿地夜宿,作者对5个黑颈鹤夜宿地点进行同步统计,共 5人分别同时对5个分区进行统计,其他年份数据则引用过去的调查结果和参考文献[3-4].

3 结果

3.1 1993—2010年越冬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变化

根据 1993—2010年的同步调查结果和保护区历年的调查结果和相关参考文献[3],从1993年到 2010年,各个越冬期黑颈鹤越冬总数见图1.黑颈鹤种群的数量在线性关系上呈上升的趋势.

图1 1993—2010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总数(注:1995—1996年含灰鹤数)

3.2 黑颈鹤在大山包的迁徙时间及停留时间

近17年来,在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迁徙时间[3]见表2.

表2 1993—2010年黑颈鹤迁徙活动时间表

3.3 越冬黑颈鹤的栖息地利用

为了调查黑颈鹤越冬种群数量,在保护区核心区的大海子、长会口、小海坝、勒力寨和大牛窝湿地5个夜宿地进行同步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统计(2009年12月29日~12月31日平均数) 单位:只

图2 2009—2010越冬黑颈鹤的栖息地利用和集群大小

通过2009年12月29日~12月31日对黑颈鹤的观察统计,黑颈鹤对栖息地的利用和集群大小见图2.

4 讨论

(1)自保护区建立以来,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草)项目”启动后,对大山包湿地采取了严格保护、积极恢复等措施.为加强黑颈鹤栖息地保护,财政部和林业局决定从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山包湿地保护补助工作,云南省大山包今年被纳入全国湿地保护补助范围,该项目的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山包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黑颈鹤栖息地缩小、人类活动干扰过大等问题,为黑颈鹤保护提供更好生态保障.特别是农耕地、乡镇用地和交通用地占保护区面积的的比例随着发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草甸比例下降,对黑颈鹤的整个生境不利.长期的耕作、人和牲畜践踏和车辆碾压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加剧水土流失,改变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边缘土壤盐碱化,最终使湿地景观破碎化,黑颈鹤生境孤岛化,也不利于沼泽化草甸的稳定[5].

(2)对表1分析可知,经过多年保护,目前大山包生态系统脆弱性为轻度脆弱[6],但由于大山包特殊的气候和水文因素,加上人为因素,导致保护区黑颈鹤生境易被破坏.现有草甸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加之大山包年均气温过低,植物生长缓慢,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恶性循环,保护区生态环境就会出现沙化,很难恢复[5,7].近年来为了保证黑颈鹤有适宜的越冬生境,保护区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退耕还草(还湿)进程,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证黑颈鹤生境的景观稳定[8].

(3)从表2可以看出,在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种群,一般在 10月 10日前后(±5天)开始迁入此地,翌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陆续迁出,在5月下旬全部迁离保护区.黑颈鹤越冬群体迁出保护区明显受到气象、生境、食物等要素的影响,其中以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主[9].以2005年冬—2007年春为例,大山包未出现极端天气,黑颈鹤在5月全部迁离保护区.2007年冬冰灾和2009年秋冬季至2010年上半年的旱灾,黑颈鹤栖息地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007年冬—2008年春的冰灾对越冬期的影响不太明显,越冬期在200天左右.2008年冬—2009年春受暧冬影响,大山包黑颈鹤出现了大部分提前迁徙的集聚行为,提前返回繁殖地.

(4)通过对表3和图2的分析发现,黑颈鹤栖息地分布范围呈岛状分布,它选择湿地水体岸边的浅水滩涂和草甸区域作为觅食、活动与夜栖的主要场所.栖息地主要集中大海子与跳墩河水库周围(大牛窝、长会口、小海坝等).在水深10~20 cm的湿地内黑颈鹤较为集中[10-11].位于湿地核心区的大海子、长会口、小海坝、勒力寨和大牛窝等湿地对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和觅食分布就显得尤为重要.

(5)黑颈鹤在大山包越冬停留时间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受气温与食物等主要因素影响.随着对黑颈鹤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和对越冬黑颈鹤投放食物以缓解黑颈鹤觅食困难的情况,从1999年冬开始,黑颈鹤在大山包越冬平均时间由1993年冬至1998年冬的185天,变为1999年冬至2010年冬的203天,延长了18天.以2009—2010年为例,由于受旱灾影响,与2008—2009年度相比,2009—2010年度黑颈鹤的种群数量高峰滞后,数量减少,于2009年12月25日达到1 059只.与前一个越冬期最高数量2008年11月15日数量1 235只相比,后推了40天,数量减少了176只[3].

(6)通过图1可以看出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种群数量在1993—2010年间,呈整体上升趋势,最多时达1 235只;在2009—2010年间,种群数量呈现略下降的趋势,在种群数量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并不是呈现逐年增多或减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在数量上具有一个年周期的上升与下降的变化,但种群数量总体的线性关系呈上升趋势.保护区从1994年开始给越冬黑颈鹤投食,为黑颈鹤补充食物,确保黑颈鹤在大山包保护区越冬期间的食物供给.每天14:00在大海子观鹤隧道前投食,基本上所有黑颈鹤都到此采食,可见充足的食物是吸引黑颈鹤到大山包越冬的主要原因之一.

(7)与附近滇东北、会泽长海子水库、贵州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数量相比较,在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最多,一主要原因是大山包是黑颈鹤迁至贵州草海和滇东北越冬的极其重要的中转集散地[4],在大山包没有工厂和乡镇企业,保护区水体无污染,噪声小.但随着大山包旅游的开发,人为干扰越来越多,对黑颈鹤栖息地的破坏加剧,应加强对旅游线路的规划与管理,减少对黑颈鹤生活的核心区的扰动.

参考文献:

[1] 李凤山, 杨晓君, 杨 芳. 云贵高原黑颈鹤的现状及保护[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5.

[2] 高兴国.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3] 大山包黑颈鹤越冬监测[EB/OL]. http://www.shidi.org, 2011-05-03.

[4] 胡健生,吴金亮,党承林,等. 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生态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4(2):140-143.

[5] 高兴国.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7):4140-4142,4145.

[6] 高兴国. 大山包湿地景观保护与开发的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08(1):31-33.

[7] 高兴国,李逢梅.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动态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7):16753-16754,16778.

[8] 刘路明,彭明春,王崇云,等.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景观动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1(S1):363-368.

[9] 高立波,钱法文,杨晓君,等.云南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迁徙路线的卫星跟踪[J].动物学研究, 2007,28(4):353-361.

[10] 李凤山.农业耕作活动对西藏越冬黑颈鹤食性及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02,10(4):393-398.

[11] 贺 鹏,孔德军,刘 强,等.云南纳帕海越冬黑颈鹤夜栖地特征[J].动物学研究, 2011,32(2):150-156.

猜你喜欢

山包黑颈鹤栖息地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神奇的黑颈鹤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感恩大山包
大山包抒怀(组诗)
大山包让美丽永恒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