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滨江景观带功能结构探讨
2012-11-22徐华梅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荆州434000
徐华梅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康自强,黄文武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沙市滨江景观带功能结构探讨
徐华梅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康自强,黄文武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沙市滨江景观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滨江地区的景观资源,打造一个优化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符合城市文化内涵的滨江景观带,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沙市的地理特征入手,分析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各景观资源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滨江景观带的功能结构划分和景观规划重点,从而为沙市滨江景观带的景区规划提供参考。
沙市;滨江景观带;功能结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港口岸线的整合,沙市滨江地区原港口的功能逐渐失去,新河口至四码头段全长5.6KM的滨江岸线定位为城市生活岸线,滨江景观带的建设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使其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启动城市游憩商业区建设的首选之地。如何利用好滨江地区的景观资源,打造出既能优化城区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又符合城市文化内涵的滨江景观带,目前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对沙市生活岸线滨江景观带的功能结构进行了探讨。
1 沙市滨江地区概况
沙市地处江汉平原中心地带,长江中游荆江段北岸。荆江河段江面宽阔,河道曲折,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平原,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之说。滨江地区是沙市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荆州乃至华中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工业码头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交通技术的改变、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的调整,滨江地区迅速衰落,作为城市的南大门,其破败的景观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同时,滨江地区紧临城市商业中心,与胜利街、崇文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公园、中央大道、沙隆达广场、中山路等城市旅游资源毗邻,众多景观资源聚集,使该区域具备打造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必要条件,对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促进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滨江景观带景观资源分析
滨江景观带顺沿荆江大堤,由西向东分布有沮漳河故道、长江大桥、观音矶、万寿宝塔、98抗洪纪念亭、盛世安澜碑、荆江分洪工程纪念亭、沙隆达广场、打包厂、天主教堂、文星楼等景观资源。
荆江大堤分段修建于东晋,扩展延长于唐宋,合筑于明末,最后形成一道全长逾124km的完整堤防,该堤防工程跨越年代之长、动用土方之多,实属罕见。
沮漳河故道是解放后至1993年的沮漳河道[1]。由于长江泥沙的淤积,河口不断下移,民国初年移至观音矶,其河口逼近荆江大堤堤身,严重威胁沙市的防洪安全,因而解放后将河口上移800m,即新河口。1993年为配合荆州长江大桥的建设,减轻沙市城区的防洪压力,在上游另辟江口。沮漳河故道是荆楚人民与水抗争的重要见证,是城市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州长江公路大桥被国内桥梁专家誉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博物馆”,其沟通湘鄂两省,形成一条沟通南北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对促进两湖平原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以及长江防汛抗洪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观音矶始建于南宋淳安年间,其上为滩面较宽的学堂洲外滩,其下为外无边滩的沙市区重要港岸。每逢长江洪峰,观音矶便顶承江流、挑杀水势,保护下游约1100m无滩堤段[2]。观音矶既是荆江人民饱受水患的见证,更是荆江人民奋力治水的见证。
建于明代的具有镇水作用的万寿宝塔位于荆江大堤上,其附近有3处重要纪念碑:①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该碑为纪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而设立;②九八抗洪烈士纪念亭,该亭为纪念1998年抗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而牺牲的35位烈士而建;③盛世安澜石碑,该碑为纪念“九八抗洪”胜利8周年而设立。
沙隆达广场是旧时沙市“拖船埠”所在地,通过拖船埠可以将长江水道与江汉平原内河水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地理特性奠定了沙市区域经济的中心地位,极具历史地标意义。
打包厂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汉口打包股份有限公司沙市分公司”,隶属于武汉打包总厂,原属于“洋码头”的一部分,打包厂的出现给这座传统的手工业城市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3]。文星楼位于荆江大堤堤坡上,为清康熙年间修建,系当时文人学者供奉魁星、咏诗作文之地,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魁星,祈求一举成名。
3 功能结构分区和规划重点
虽然滨江景观带的景观资源丰富,但要把该地区打造成城市游憩商业区,还必须按区段和腹地界面增加现代生活功能设施,开设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主题娱乐场所,使居民能在这里追忆历史、体验记忆,同时享受现代生活。因此,结合各地块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文化内涵,将滨江景观带划分出4个功能区,即时代精神展示区、水文化集中展示区、城市印象区和文教展示区(见图1)。
图1 滨江景观带功能结构分析图
3.1时代精神展示区
新河口至荆江分洪工程纪念亭一带拥有沮漳河故道、荆州长江大桥、观音矶、万寿宝塔、98抗洪纪念亭、盛世安澜碑和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等众多景观,上述景观是荆楚人民与自然抗争、奋力治水的重要见证。因此,把上述景观作为城市时代精神展示区,将其打造成为集滨江观景、运动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3.2水文化集中展示区
该区域具有治水作用的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如各种防浪护坡设施、荆江水文站等),是沙市甚至整个荆江段治水设施最集中之处,因而应规划为水文化集中展示区。考虑到荆楚人民抗洪历史之悠久、所受水患的苦难之深重,仅仅依靠具有治水作用的景观资源还不能全方位展示沙市水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因此,笔者建议在该区域建造一座水文化博物馆,通过场景图片、文字、实物和视频等全面反映荆楚人民的治水精神与智慧。
3.3城市印象区
该区域处于水文化集中展示区和码头文化展示区的中间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反映沙市城市发展历程的特质。因此,笔者将该区域规划为城市印象区,并根据区域内各地块的现状特征、地理条件、文化特质等分别设定如下内容。
1)城市发展寓意 此处绿地可分隔成4个小花坛,通过设置雕塑等反映沙市经历的“川盐破岸行楚”、“开埠”、“轻工业黄金十年”3次大的发展历程。
2)幽思怀古 目前,滨江地带没有一处可供市民登高观赏江景的楼阁,无论是出于观景的需要还是调节滨江天际轮廓线的的需要,都非常有必要建造一座观景楼阁。此处视野极其开阔,在此登临楼阁,凭栏远眺,荆江美景尽收眼底,因而是建造观景楼阁的绝佳之地。
3)江津新貌 拖船埠是沙市城市文明的发源地,据此使沙市从自然发展的港口商贸城市转变为近代工业城市,最后形成"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可见拖船埠旧址具有重大的历史地标价值。同时,此处是城市中心自然景观轴——江津湖、沙隆达广场、长江序列轴线上的中枢区域。因此,该区域的建设既要反映城市文化特性,又要与沙隆达广场整体风貌相协调,展现新时代的风貌。
4)主题游园区 此地腹地较为开阔,适于建设人流量大的活动场所。考虑到江滩公园要开设适于各年龄层次的主题娱乐场所,笔者将该区域划为主题游园区。主题游园区内的2个地块分别体现不同的主题,1个地块为露天影院主题游园,另1地块为儿童嬉戏主题游园。露天影院的设置可以解决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儿童嬉戏区的设置可以解决该地段缺少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的问题。
5)码头文化展示区 该区域是沙市的重要历史地标,其见证了沙市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区域内分布有候船室、打包厂、天主教堂等众多展示码头文化的景观资源。综合考虑地块的文化特性和景观特点,将该区域划码头文化展示区,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①近代工业文化和港口文化展示。鉴于候船室、打包厂等建筑的原有功能已经丧失,笔者建议将候船室改造为港口文化博物馆,通过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分阶段、多主题地展示港口历史的发展情况;将打包厂改造为近代工业文化博物馆,以场景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段展示开埠以来临江工业企业的发展历程。②开埠广场。目前滨江地带没有一处纪念开埠事件的文化广场,考虑到该地段原来是“洋码头”的一部分,笔者建议在此以打包厂、临江水厂、天主教堂为背景建筑,以沙市开埠百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如沙市开埠、沙市海关开关、火烧洋码头等事件[3],展示开埠以来百年兴衰的历史,通过相应环境设计,将打包厂、临江水厂、天主教堂一起改造成为展示沙市开埠历史的新景点,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修闲健身的活动场所。
3.4文教展示区
该区域内主要的景点为文星楼,考虑到如今仍然有大批家长带着孩子到文星楼来虔诚拜谒魁星,笔者建议将该区域划为文教展示区,将文星楼进行整修并适当扩建,展示沙市过去莘莘学子认真求学的精神风貌及现代城市教育的累累硕果。同时,在该区域增设一定体育设施,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修闲健身的活动场所。
4 结 语
根据城市的文化内涵、滨江景观带内各景点的文化背景和功能特点,对滨江景观带进行了功能结构划分,结合功能区的内涵阐述了各区域的规划要点,从而达到改善滨江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滨江景观带的目的。鉴于该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规划中的很多细节还需作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景观设计与防洪安全、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城市文化内涵的表达形式、道路交通管制措施等。
[1]荆州市河道管理局.荆州水文化——沮漳河[EB/OL].http://www.jzhd.net.html,2009-03-11.
[2]邓翔,秦军.荆州市水文化初探[J].规划师,2006,22(3):64-67.
[3]沙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沙市市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9.044
TU984.1
A
1673-1409(2012)09-N127-03
2012-06-14
徐华梅(1980-),女,2003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辑] 李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