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2012-11-22韩家远
韩家远
肾功能不全是慢性心力衰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达36% ~57%[1]。肾功能不全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水、钠潴留,其进一步加剧了心脏负担,使心衰加重。因此,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危险度,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本文采用血液透析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探讨其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0年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血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62.5±21.3)岁;心功能Ⅲ级12例,心功能Ⅲ级Ⅳ17例;肾小球滤过率(GFR),(51.2 ±9.6)ml·min-1·1.73 m2。血透组:男 16例,女13例;年龄(65.1 ±18.9)岁;心功能Ⅲ级11例,心功能Ⅲ级Ⅳ18例;肾小球滤过率(49.8±10.7)ml·min-1·1.73 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和肾小球过滤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衰基础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透,4 h/次,2次/周,疗程一个月。
1.3 检测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采用改良后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心功能分级参考《NYHA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标准》;射血分数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NT-proBNP用电化学发光发测定。
1.4 评价标准 显效:心功能提高两级,或达到Ⅰ级;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恶化:心功能分级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如年龄、肾小球滤过率、NT-proBNP值等进行t检验,对其他数据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疗效 治疗1个月后,血透组的心功能相比对照组得到了显著改善。心功能恶化的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射血分数、NT-proBNP变化值
治疗一个疗程后,血透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射血分数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BNP降低幅度显著大(P<0.05)。
表2 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射血分数、NT-proBNP变化值
3 讨论
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从而导致了心力衰竭发患者数的逐年增多。因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群体也日渐增大,加大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何改善其病情,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当今医学界的难点[2]。
参考2002年5月第一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心功能等级的提高是判断药物心功能疗效的最主要指标。而肾小球滤过率目前被认为是评价机体肾功能的最好标准,比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更为敏感。目前有较多国际临床研究将GFR<60 ml·min-1·1.73 m2定义为慢性肾功能不全[3],因此这次研究将心功能疗效、GFR作为判断透析的疗效主要标准,并将心衰的诊断依据射血分数和NT-proBNP值作为疗效标准之一。研究结果证实血透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载血液透析,27例患者(占总数的93.10%)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另外EF值和NT-proBNP的显著变化显示患者的心衰症状显著减轻,并且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我们推荐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提高患者的肾功能进而改善心衰状态,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哀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3-6.
[2]沈潞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处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652-653.
[3]De Franeiseo ALM,De la Cruz JJ,Cases A,et al..Renal failure Prevalence among Spanish Primary Care Centers:the EROCAP study.NEFROLOGIA,2007,27(3):3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