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56条”助中小微企业突围?

2012-11-22小康刘建华广东报道

小康 2012年5期
关键词:广东省广东政策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广东报道

广东“56条”助中小微企业突围?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广东报道

国家已经多次出台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但效果并不尽人意。专家质疑,此次广东“56条”是为了表现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国九条”分解成“广东56条”,还是经过认真把脉之后出台的对症扶持良方?

这些天,一份新出台的文件受到众多广东小老板们的关注。

那份全名为《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 “56条”)的文件,于2月1日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该文件以帮扶中小微企业缓解困难为目的,从财政投入到减免赋税以及各项投资优惠措施,条分缕析。

对于政策的出台,有分析人士认为,“56条”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救命稻草,也有相当的人持观望态度,因为从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过三个“国九条”、一个“银十条”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但中小微企业年年受到扶持却年年困难。

作为中小微企业大省,广东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执行和成效备受指责,这次的“56条”能否突围中小微企业困局也格外引人注目。

中小微企业困局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身陷困局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劳动力成本上升、员工薪酬上涨是个无法回避的趋势,这给中小微企业的运作带来成本压力。

在春节后的多场招聘会上,不少在此招工的企业负责人告诉《小康》记者,工人薪水逐渐上涨,普工月薪的平均价码从原来的2000元上涨到2500元,技工的涨薪诉求更为强烈。

除了员工薪酬的上涨,另一个压力在于原料成本也在不断上浮。以家具企业为例,从去年年初开始,全球木材资源趋于紧缺,进口木材价格不断上涨,从北美进口的木材至少上涨了30%。而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来自国外的订单数量也随之减少,这给国内很多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经营压力。

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中小微企业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企业只能选择倒闭,还有一些在瘦身自保,苦苦支撑。

对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指出,广东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搞实体经济的企业发展进入高成本时期,体现在综合成本大幅上升,融资难、融资贵仍然突出和外需疲软常态化、内需不足。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介绍,截至2011年底,广东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10.8万户和348.5万户,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一位。

如此众多的中小微企业的经济总量不容小视,他们集体遭遇困境,显然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解决中小微企业困局问题刻不容缓。

亟待“对症扶持”

尽管国家先前已经为中小微企业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效果并不尽人意,甚至走到了“年年帮扶年年难”的尴尬境地。有专家认为,除制度造成资源聚集的积弊之外,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去年6月份,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银十条”),旨在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但在金融人士看来,由于“银十条”对应的细则还有一些尚待落实,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同时,亦抱有谨慎的期待。在“银十条”中不乏一些“满足一定条件下”、“适当提高容忍度”这样的用语,被业界视为没有量化指标,较难测算具体的影响,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由中央多次发出的“国九条”也存在着同样的操作“自由度”,过大的自由度反而失去了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执行者手上往往握着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滋生腐败。

“目前国家、地方对企业征收的各种税费太高、偏重,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积累,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毛蕴诗说,“56条”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费。

尽管如此,张文献还是认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重点落实好“国九条”和“56条”是广东省今年帮助扶持中小微企业缓解困难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中山市,广东中小微企业的困境现实而具体,这里大多数企业以生产家用电器、五金配件和广式腊味为主。在国内房地产调控的大局下,金属原料价格上扬,家用电器和五金配件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可避免地大幅增加。而2011年的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对于广式腊味企业的冲击亦不可忽视。

对于这些现实困境,中山市黄圃镇镇委书记刘文勇心里很清楚,他对《小康》记者说:“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除了需要整个外部环境能走向一个更平稳更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外,他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还是资金支持以及税收、缴费等相关的政策优惠问题。”

随着这几年银监会的政策出台,和国家对小企业融资难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已经有所转变,只要小企业发展良好、潜力大,愿意为其贷款的银行越来越多。

“当然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具体效果如何,还要时间印证。”有分析人士说。

效果待考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政策本身,业界最为关注的是如何界定“困难中小微企业”,以及优惠政策具体措施及一些细化的配套政策。

3月份,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申请享受扶持政策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基本条件及认定程序。

在新出台的“56条”里,有7条是涉及政府财政投入支持,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而在其他若干条款里,无论减免赋税还是政策优惠,都在归于同一个指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然而,对于部分企业主而言,这个政策没有让他们有多少兴奋,“无论是免征行政性收费还是贷款时免征印花税,我们的经营成本并没有降低多少。”在东莞经营纸品销售的林晓告诉记者,每月交纳的各种税费占据着超过10%以上的销售额。我国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减负效果有限。

林江说,国家要想真正为中小微企业减负,不能只靠几项免征印花税等小政策,这种小恩小惠不能从根本上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

对于“56条”中提出的资金帮扶,一些企业主并不“动心”。在广州市海珠区财富广场14楼办公的一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认为“那不过是关系户的游戏而已”。

林江表示,就像以往很多政策存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一样,这次“56条”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来评判何为“中小微企业”,这就留下不确定性。比如在具体评定以及对中小企的科技创新等各项专项资金的审核中,都可能出现“关系户”横行;而在招标过程中,腐败之下的假公平亦不罕见。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形成巨大的寻租空间,企业主以大量灰色成本打通门路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很多经济分析人士也坦言,“56条”看起来力度很大,但具体落实到体量巨大的中小微企业各处,似乎仍然不能让人放心,有杯水车薪之感。

林江表示,广东省这次出台政策用的字眼是“免征”而不是“取消”,后者是以后可能不再征收了,而前者却保留了一个“尾巴”——暂时不征收,这可能让中小微企业存有戒心:是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相关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又回来了?这显然不利于中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部门是否真正深入企业调研?他们是否知道现在的中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林江认为,“56条”没能为中小微企业认真把脉确诊,只是为了表现广东省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国九条”分解成“广东省56条”,政策措施出台过于急躁,难免有“跟风”嫌疑。

“不管如何,政策的出台给出一个信号,表明国家重视实体经济,重视中小微企业,期望各种优惠政策可以让中小微企业尽快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毛蕴诗说。

猜你喜欢

广东省广东政策
政策
政策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助企政策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政策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广东舆情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