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秀探亲》:基层文化馆打造精品力作的一次尝试
2012-11-22王婷
王婷
基层文化馆,创作难,演出更难,打造精品力作难上加难。
难的原因,一无专业创作人才,二无具有艺术水准的演员,三无资金保证,四无出精品力作的经验;然而,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同样要求出人出戏出作品,同样要求用优秀的作品满足基层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望。我供职的扬州市广陵区文化馆,几十年来无一件馆创作品在全省和全国艺术大赛中崭露头角,面对如此窘境,我提出了“群众文化专业化,演出团队剧组化,基层作品精品化”,并且很快得到了领导支持并付诸实施,通过这三年的努力打磨,终于推出了喜剧小品《三秀探亲》。
《三秀探亲》问世后,一路飘红,一路走高,入选江苏省重点小戏小品研讨作品,先后荣获扬州市群众文化新剧作调演一等奖第一名、江苏省小戏小品大赛小品类第二名及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五项大奖,入围2011年CCTV全国喜剧小品大赛决赛,中央电视台3频道现场直播,荣获剧目奖,《三秀探亲》开创了广陵小品荣获省级大奖的先河,也是扬州小品首次亮相央视直播。
小品《三秀探亲》为何硕果累累,我和我的同事们主要做了四点尝试——
一.剧本,贴近时代。剧本是一个剧目的源头工程,剧本优,剧目优;剧本劣,剧目劣。长期的群众文化演出,我深知只有那些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剧本,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广陵区亦城亦乡,广陵区文化馆的服务对象有市民、有农民,而当下城乡观众最希望能在文艺节目中得到快乐、得到幸福。于是,我主张创作一个城乡兼顾的喜剧小品;于是,我们把剧本创作聚焦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身上;于是,便有了喜剧小品《三秀探亲》——风雪之夜,城市工棚,大牛和二虎两张床中间只隔着一道布帘;三秀思夫心切,突然进城探望大牛;三秀欲和丈夫团聚,然而帘那边睡着二虎;二虎欲让出工棚,然而半夜三更又无处可宿……小品围绕三个草根农民相互关爱共同温暖,展开一次次喜剧冲突,掀起一层层幸福浪花。作品并没有表现农民进城打工的艰难,甚至工钱难讨、四处漂泊的辛酸,而是着力再现农民工苦中作乐、亲如手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快乐指数。主题积极,故事温馨,人物质朴,充盈着生活的本真和人性的美好,视角小,开掘深,观照宽,一度创作力透纸背地描绘出当代农民的精神高地和心灵家园,“片片雪花似蝶飘,棵棵草根如花娇,你爱走进我爱里,风花之夜铸良宵……”这样的剧本必定叫好叫座,必定为二度创作打下攀高的基础。
二.主创,聚集高手。长期以来,群众文化起步低,走不远;演出场次多,艺术水准差。如何使《三秀探亲》既具有大众欣赏性,又具有艺术审美性?我们决定打破群众文化传统的生产流程,开门请精英,联手出精品。为了使《三秀探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布局和文学品质,邀请江苏省淮剧团首席编剧袁连成担任艺术统筹;为了使二度创作独到、精致,邀请盐城市淮剧团一级导演蒋宏贵执导;为了使布景道具简约大气,邀请靖江市锡剧团姚骏担任舞美设计;为了使人物的服装和造型,既有生活化,又有艺术性,邀请南京市越剧团徐霞英担任服装造型设计……这些名家高手的加盟,他们在要求经济投入上就低不就高,在要求艺术水准上就高不就低,他们根据基层文化馆的实际情况,重点放在一度创作的准确和二度呈现的精彩上,始终提出“智慧投入重于资金投入”,正是这些由行家里手组成的主创人员,才使得小品《三秀探亲》一次次做出了大文章,一次次绽放出大光彩!
三.演员,借鸡下蛋。有一位名家说过,戏剧一一编剧是树根,导演是树干,舞美服饰设计是树枝树叶,演员才是果实。这就说明戏剧的一度二度创作,最终靠演员去体现去完成。广陵区文化馆,只有我一个人毕业于艺术学校语言类专业,我演小品中的三秀,大牛、二虎、难觅人选。广陵区群众业余演员不但人少,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提高表演能力。为了让小品《三秀探亲》向远处走,向高处走,我们又采取“借鸡下蛋”的演员策略。根据大牛和二虎的人物性格,先后在上海、盐城、淮安寻找适合的演员,文化馆邀请演员报酬低,我们就提出“你给我一次支援,我给你一次机遇”的双赢口号,结果有四名专业演员先后进入小品《三秀探亲》,其中两名演员各自获得省级优秀表演奖、表演奖,两名演员走上央视舞台。专业演员的介入,不但整体提升了小品的表演水准,而且还让我们地方业余演员获得了一次次面对面学习的机会,专业演员走后,地方业余演员同样担当起小品《三秀探亲》的正常演出任务,且演出质量不断提高,“借鸡下蛋”,鸡走了,蛋留下,蛋再孵鸡,鸡再下蛋……这应当是基层文化馆(站)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相嫁接的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四.作品,不断打磨。有人说,好作品是磨出来的。《三秀探亲》历时三年,十易其稿,先后在扬州、盐城、苏州、北京修改演出,反复听取观众意见和专家指点,始终以精品力作的要求打磨再打磨,努力寻找百姓和评委审美的结合点,不断探索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汇合处,自觉提升群文作品的艺术座标,不畏困难,克服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让作品在一次次修改打磨中,一次次获得新生和跨越。小品《三秀探亲》正是在一次次的修改打磨中,或脱胎、或换骨,一路跋涉,一路收获!
我因主演《三秀探亲》,荣获江苏省小戏小品大赛优秀表演奖,成为扬州小品登陆央视第一人,先后受到区市两级领导部门的表扬和表彰;广陵区文化馆因《三秀探亲》,增添了一个特色文化的品牌,增加了一张群文力作的名片!
《三秀探亲》还在路上;基层文化馆打造精品力作的尝试,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