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演扬剧老旦的感悟

2012-11-22沈仁梅

剧影月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扬剧包拯太后

■沈仁梅

扬剧老旦,其表演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程式,又有扬剧自身的特征。作为一名主攻老旦的演员,从事扬剧表演事业十几年来,我先后饰演了众多扬剧老旦角色,如《珍珠塔》中的陈方氏、《婆媳泪》中的婆婆和婶娘、《五女拜寿》中的杨夫人和陈夫人、《秦香莲》中的国太、《孟丽君》中的国太和尹良贞、《大义夫人》中的苦老婆子、《玉蜻蜓》中的佛婆、《梁祝》中的梁母、《十把穿金扇》中的地保婆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老旦人物。在这十几年的舞台实践中,就如何在新时代的扬剧戏曲舞台上更好地塑造老旦角色,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反思,产生了一些感悟。

我认为当代扬剧老旦应该重神似、轻形似。在古装戏的老旦表演中,往往拘束于“手、眼、身、法、步”,更多地追求形似,这种刻板的表现在部分剧目部分角色中,也可以得到一些体现,但人物的个性、性格缺乏,演绎的人物情感不生动不饱满,新时代的戏曲艺术应该是演个性鲜明、内心情感丰富的人物,而不是教条的演角色。

我特别喜欢由高秀英老师主演的扬剧传统古装戏《断太后》中的李后这一角色。由于从未接触过这出戏,而我又是非常喜爱这一角色,于是我毅然决定去高秀英老师生前所在的省扬剧团,找到她的嫡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徐秀芳老师学戏。徐老师热情地给我说戏,为此我真的非常感动!学习回来后,我更是反复研读剧本、查阅资料、观看录像,一个人在排练场反复琢磨、练习,因为我知道要演好人物首先必须要走到这一人物的内心深处。李后中了刘妃“狸猫换太子”之计,饱受“火烧冷宫”之灾后,“寇宫人救我逃出火场,流落陈州我受尽凄凉”有了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她急得双目失明,鬓发如霜,“幸亏是天不绝人遇善良,仲华儿把我收下认为义母来奉养”,她变得格外警惕,对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并非是不信任仲华,而是说出来害多益少,在这种“规定情境”中,唱和道白完全是要从剧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出发的,更不能缺少表演的技巧,也就是戏剧中的常用术语“手、眼、身、法、步”,于是我一头扎进了这一角色里,吃饭、睡觉、就连走在路上心里想的都是这个人物。在表演上我迎接了一次次挑战,李后双目失明,我整天寻找瞎子的感觉,值得兴奋的是:我找到了瞎子“以耳代目、以手代目”的表演技巧,接着,我开始寻找李后朴素的外表中体现出的庄重的太后身份,她的道白全部都是已经改不了的宫廷中的语言,包括在形体上是一派官家的气概,直到最后范仲华遇见了包公,李后要求包拯步行来到寒窑,并且要求他向自己下跪,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试探对方是否真心为民伸冤,能否帮她洗雪二十年的冤枉,但包拯此时却认为她侮辱国家大臣,这时李后的内心尤为复杂,因为这是关键时刻,有可能她会成为真正的太后,也有可能会担上侮辱国家大臣之罪,引来杀身之祸!最后当包拯跪下之后,她心里像翻了五味瓶似的,二十年终于等来了能救自己的人——她的臣子包拯,她非常激动,泪如雨下地演唱该剧的核心唱段—“堆字大陆”,这段唱之前的导板我以情带声、以声融情、声未吐、情先出,后面的堆字,字字句句、如泣如诉,深刻地体现出李后在“规定情境”中的特殊感情,此时神似比形似更为重要。我演的《段太后》选段在江苏省第五届红梅奖中获得银奖,我的舞台艺术之路还很长,我将从严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刻苦锻炼基本功,举一反三、努力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舞台艺术人物形象,争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演员!

猜你喜欢

扬剧包拯太后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黄太后”驾到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看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