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失恋33天》创票房神话的原因
2012-11-22郑依,邵念轩
2011年11月上映的《失恋33天》的票房成绩让业内外人士为之唏嘘惊叹,此影片16天破三亿票房,最后以890万的成本创3.5亿票房再创小成本国产片神话。但是此片被网上许多网友诟病该影片内容并不出彩,画面和音乐处理也比较一般,这不禁让人思考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促成了其票房黑马的神话。
一、成功的营销
该影片在“光棍节”上映,上映前不断在微博上对“微博控”进行轰炸式的宣传。光棍节本来是一个草根娱乐的节日,近年来越来越受年轻人吹捧,继2010年光棍节当天创下单日交易额突破9.36亿元的佳绩,2011年淘宝网继续推出“光棍节”打折活动,这促使更多的80后、90后关注“光棍节”这个节日。《失恋33天》成功运用了这个颇具调侃的节日。
影片题材与“光棍节”高度契合,营销活动事半功倍。该影片进行宣传推广的关键词在于“单身”和“相亲”。①近年来,由于剩女、剩男等话题催生出各个电视台不断上演现场相亲节目,不管《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本身是为了广大想找到另一半的单身男女,还是为了提高收视率,找了一堆具有极品价值观的男女制造噱头;不管是宣传了扭曲的价值观,还是炒作出了马诺这样的白金女的成功,此类相亲节目都对当前社会有贡献的,它们把当前中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龄单身男女的问题更加放大,放大到因为这个问题而促成各种社会商业消费。《失恋33天》正是利用了单身男女的消费心理而大作文章,推出“治愈系电影”的标签,让更多怕单着、已经单着的和准备单着的年轻人去看这个影片。
确定了“治愈系电影”宣传主题之后,要确定一种宣传媒体,《失恋33天》成功的运用了微博这个新型的媒体。各个媒体和媒体人、商业白领、时尚人士、宅男宅女皆喜欢用微博,这个宣传平台是既时尚又便捷的,且这部电影本身的题材以及气质与微博的媒体特点可谓高度契合,所以在这个宣传平台进行宣传是最合适不过的。在电影上映之前,以失恋为题材的“微电影”式的宣传片便开始试水新浪微博,揭开了这部影片的营销大幕,并且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伴随着淘宝“光棍节”打折的宣传,该影片选择在“光棍节”上映,利用在微博一些粉丝超百万的明星的转发,例如被媒体称之为“微博女王”的姚晨一条“即兴”微博:“今天有朋友去影院,发现《失恋33天》满座,被惊着了。”姚晨的微博粉丝数为1700多万,也就是说她的这条微博潜在受众就有1700多万个,再加之粉丝们的转发量与粉丝之间的再次转,可想而知,这样的一句话会让多少人走进电影院。这条微博被《失恋33天》里饰演男主角的文章转发,他的粉丝760多万,依次循环,就算不用主流媒体的轰炸,受众已经很期待去电影院看《失恋33天》。除此之外,影片在上映过程中,观影者开始以微博等网络媒介为平台,对影片台词对白、经典片段以及观后感进行分享扩散,从而使得整个营销传播更加具备层次性与延续性。
二、“语录式”台词
《失恋33天》的底本诞生于网络,连载于文艺范儿青年聚集地豆瓣社区,从连载小说到电影,台词的“语录式”风格自始至终都是它的一大标签。随着整个社会的节奏化的加快,“快餐式”文化的席卷之势这些年我们早已领教,其实“快餐化”是一个双向的词语,一方面是它的速成与低门槛,放下“文化”的身价,体现出一种“低姿态”的态度;另一方面就是体现在“传播方面”的“速度要求”,快节奏的社会更加需要一种“快节奏”的传播,所以我们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当中会听到例如“箴言、格言”“广告标语”式的“语录式”台词。而《失恋33天》作为一本脱胎于网络的电影,作为一部以当下80后、90后为消费主力的电影,无疑在这方面更具特点。
“语录式”台词必须要具有“广告标语”般的传播穿透力,同时又要具备“格言、箴言”般的发人深省的哲理性,并且这两者相辅相成,格言式的哲理性要以标语式的穿透性为载体,而它广告标语般的传播性也推动了它自身哲理性的播散范围。例如黄小仙在失恋后对自己刚刚失去的那段感情的总结:“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段感情里,原来我们势均力敌,结尾处统统惨败,我毁掉的,是他关于我的这个梦想;而他欠我的,是一个本来承诺好的世界。”这段台词就同时具备了“语录式”的两大特点,“我毁掉的,是他关于我的这个梦想”,“他欠我的,是一个本来承诺好的世界”,这种像广告标语般的“工整性”,不但使之与整部影片的快节奏与时尚性的色调相符,更加使得其在这个“微博式”传播的世界中如鱼得水;但是正是从黄小仙所谓的“我毁掉的”与其前男友的“他欠我的”这两句简短的台词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黄小仙此时对待前段感情的理性,两人失去的只不过一个是“梦想”,一个是“承诺”,两者都与“现实”无关,换句话说,两人的损失都是一种还没有变为现实的“虚拟”。但是这些所谓的道理并不是通过晦涩的哲理或是干巴的说教而被表达出来,而是借助黄小仙的一句淡然洒脱的类似语录的感慨而表达出来,这也正是“语录式”台词的优势所在,它总是能够借助“简约”的语言来表达一些所谓的“哲理”,并且总能很快的从荧屏下方的字幕位置去占据各种媒体的显要位置。
当然,“语录式”台词并不是无懈可击,当一部部电影通篇都是这种语录充斥其中,它不仅会给观影人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感,更甚者是“语录式”台词的本身的制约性可能给整部影片造成的割裂感。毕竟电影是一种属于电影的艺术,片面去追求台词的“语录化”,只会让电影更加“破碎化”。
三、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心理趋向
我国青春类爱情影片的受众多为80后和90后,《失恋33天》为这些受众创造了一个梦。“看电影的过程,本身就存在着梦幻,想象的特质。”②“在这种非现实的电影艺术世界中,确实又潜藏着及其深刻的现实性,蕴含着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诸种信息。电影正是具有这种现实、梦境、幻想三重奏的性质。”③黄小仙(白百合饰)被男友和最好的闺蜜背叛,不单失恋了,而且也同时失去了同性好友,关于友情的信任、爱情的信仰全都成了最富嘲弄的欺骗,黄小仙整个人生观都要被击垮了,她因此无心工作,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幸亏还有大老王这个像父亲一样的老板,适时地给她以智慧的“过来人”的宽慰,还送她琴,让她学琴转移注意力,尽快走出阴霾,治愈伤口。感情的经历每个人都会有,虽然没经历过爱情与友情的同时背叛,但是哪个人没有经历过感情的挫折呢?每个人都能从这里看到自己经历的那一部分,而每个人又都渴望遇到大老王这样一个老板。“观众随着摄影机进行观察……摄影机就等于观众的眼睛……观众取代了做梦者的位置。”④老板这个角色设置让观众与现实做对比,现实生活中,多为工薪阶层的80后、90后要为老板打工,而老板多是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工作总是吹毛求疵,和蔼的老板少之又少,更不要说遇到一个还管生活和爱情的老板了。观众通过与现实的对比,满足了对拥有大老王式老板的幻想。
影片另一个情节设置不但构建了观众渴望的梦境,更让观众宣泄出了对实现生活中爱情、婚姻的不忠实现象的愤怒和鄙视。在黄小仙的还没走出失恋的阴影时,她的朋友请她参加婚礼,当听说她的前男友也去参加婚礼时,她特别怯懦,不敢去。而黄小仙的同事王小贱打算陪她去,并设置了一个报复式的治愈黄小仙的场景:装作让黄小仙跟前男友和解,让其前男友给她一个拥抱,就在这时,王小贱很爷们也很无礼地把黄小仙的前男友骂了一顿。可想而知,婚礼上所有认识的熟人都知道了是小仙甩了前男友,前男友也因此彻底走出了黄小仙的生活,没有内疚,爱情没有谁输谁赢,不在一起就都输了。这个情节可谓影片最出彩的部分,完全置换出了观众的梦幻和想象,看过影片的观众在微博上有各式各样的感慨:“好想有一个王小贱这样的男友,又细腻又爷们儿。”“我跟黄小仙的经历怎么这么像呢?”“我要做王小贱一样的男子!”有无相似经历的人都从中完成了一次自己造的梦。另外,当代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对爱情、对家庭不忠的事件,观众期待对这样的人给以有形的惩罚,王小贱怒骂黄小仙前男友的情节无疑满足了观众的这种期待和宣泄。“正是由于情节剧电影采用的这种方式,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银幕的”梦幻世界”得以完成和实现,从而使心理得到满足,心态达到平衡,达到一种感情上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⑤
《失恋33天》的票房成功除了依靠成功的电影营销策略、“语录式”的台词风格以及迎合年轻人的审美趋势这三方面之外,电影本身的“分量”也不能视而不见,导演滕华涛虽是电视剧导演出身,但至少在这部电影中这反而成为了他的优势,加上文章、白百合等一干演员的到位表演,题材的“实际性”和“时尚性”等诸多因素,使得这部影片能够在几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中票房扶摇直上,成为了2011年度最大的电影票房黑马。
注释
①孔清溪、陈露.《失恋33天》借势“光棍节”的营销术[J].北京: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
②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③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④阿尔特曼.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⑤彭吉象.影视美学.[M].上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①孔清溪、陈露.《失恋33天》借势“光棍节”的营销术[J].北京: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②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③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④阿尔特曼.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⑤彭吉象.影视美学.[M].上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⑥秦瑞虎.电影艺术的语言性建构.[J].长春.电影文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