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黄金大劫案》看宁浩电影中的方言韵味

2012-11-22韩海青

电影评介 2012年13期
关键词:宁浩东北方言

伴随着影视艺术与大众传媒发展,方言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尤其是近几年,方言类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语言是构成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影视作品也正是因为语言的存在,才显得更具有欣赏性和娱乐性。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人们对它的欣赏也更加的多元化,方言电影的发展便是其中的重大突破。作为新锐导演的宁浩更是将方言艺术在电影中运用得到极致。

一、人物性格在方言中的真实体现

电影通过人物生活来叙事,而大量的人物对话不可避免。人物对话可以促使剧情的发展,也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电影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必然不可缺少语言的使用,而方言的使用,更能凸显人物的独特亮点。因为方言是每个人自己与生俱来所掌握的、习惯的、带有自己生活地域文化特点的自然语言,因此电影中使用方言,对电影人物的塑造更具真实性。

从2006年的“偷翡翠”到2012年的“劫黄金”,宁浩的作品始终把关注重点放在小人物的生存变化上。在影片中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之下,人物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言才能真实展现出真实的性格和内心变化?其中方言最核心的本质就是塑造出丰富的个性化人物。在《黄金大劫案》中,主角小东北是个街头混混,其中以他为代表的核心人物都以东北方言表现。东北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是我国7种地域方言之一。东北方言简洁、开放、生动、响亮、幽默、豪放和富于想象力。更由于小品、相声、二人转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对小人物性格的展现,东北方言约定俗成成为了笑点。片中“哥你啥意思啊?哥你这样不好......哥你这么的我心里没底啊!” “我是街溜子党,你们是救国党,不是一党,不上一船”等精彩对白,都是通过东北方言的展现出小东北的性格特征。

《剃头匠》编导哈斯朝说:“方言本来就是从那块土地上跟人一起长出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要想真实表现那块土地上的人,就一定不能撇开方言。”[1]《疯狂的石头》以重庆方言为主,道哥说了一口河北话,黄渤饰演的黑皮正宗的青岛话,还有上海话和粤语,五湖四海聚在同一部片子里,简直让人乐不可支,这部作品也成为了宁浩成名的代表作。

而后《疯狂的赛车》的故事发生在厦门,影片是方言也是大杂烩。男主人公、曾经的赛车手耿健将操一口浓重的青岛土话,他的教练则是武汉方言,两名窝囊的杀手不但说地道的陕西话,还是换妻陋习的当事人,贩毒的双方,分别是泰国人和台湾人,自然免不了迸出几句泰语和闽南话,雇凶杀妻的李法拉,说的应该是厦门普通话,他的肥婆太太则是东北人。在一部电影里杂糅了多种的方言,甚至还有外国话,应该是独具匠心了。

在宁浩几部作品中对四川、东北等方言的运用其实也是对当地人物性格特征的诠释。四川人的乐观与朴实,东北人的豪爽与朴实,不仅带来会心一笑,更可以给予生活哲理的启发。方言的表现更体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这也是导演有意而为之。为了表现出人物立体饱满的个性特征结合地域特色真实再现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出一个个鲜活个性的魅力小人物。

二、透过方言凸显地域文化特征

宁浩自己曾经对个人电影中的方言解释道“方言其实不是为了营造喜感,方言是一种文化的土壤。它是发展了很漫长的,成百上千年积累出来的一些东西,一些养料。”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中认为“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而方言可以将语言文化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黄金大劫案》的事发生在1930年代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动荡岁月中小人物的生活变迁,电影镜头充分贴近了当时社会特定领域里的人物生活,日本人、革命党、街头混混等等,各种人物、各种方言的杂糅有着普通话所不可比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更多是在寻找一种共鸣,在一个个镜头下看到不同地域文化所带来的精彩和真实。这种地域文化的真实更是一种接地气的表现。当电影中各种小人物操着方言相互调侃之时,鲜活的草根气质无形之中穿插在影片中,从而衍生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的显现就在方言的玩味下逐一体现。

普通话作为主要媒介时,总是会与影视作品里的地方性主题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别,使用方言却能准确地握住地方文化的灵魂。因为一种文化需要其本土语才能保持鲜活。这是一种人们追求自我的表现,与日益流行的独立电影、纪实纪录片中表现原生态的倾向是一致的。宁浩作品中对语言的充分运用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段,常常使得观众在观影之后忍不住学个几句作为调侃,同时更是因为方言的个性化使得观众情不自禁对影片中人物所处的地域充满兴趣。

三、方言运用营造别样的喜剧效果

宁浩的几部作品都属于喜剧电影范畴,逗乐便是其中要素之一,如何通过方言营造别样的风情,在最初剧本构造的时候就应初具雏形。从《疯狂的石头》到《黄金大劫案》,电影中所处的地域都极具代表性,而方言以在大众记忆中颇具代表性的四川、东北方言为主,结合演员本身籍贯,几乎融合了各地特色方言,于是在一部剧中多种方言的交替出现,具有各地方言代表特色的段子必然会引发独特的喜剧效果。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剧中人物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用方言相互交流,其中极具方言特色的口头禅也成为了老百姓的口头禅。例如陕西方言“额滴神呀”等,因出现频率之高与演员塑造的真实活现,成为喜剧经典。

在《疯狂的石头》主角包世宏的重庆话声音大、语速快,一句“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时间在方言的表现中透析出人物此刻愤慨的情绪,并成为片中笑点之一。然而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则在每次任务失败后来一句粤语口头禅“我顶你个肺”让人忍俊不禁,一时间传遍各地。如若此类经典段落运用普通话表现,必然不会引发太多喜感。方言的作用则是结合剧中人物性格、命运、地域特征,放大其中的幽默元素。

《黄金大劫案》则是东北方言的绝佳展示,尽显宁浩喜剧风格。电影中的男主角小东北自称“溜街子党”,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失正气、义气,又有不小脾气的小混混,基本将东北话的精华语言都展示了一遍:“你抠啊?糊弄革命党啊?”、“嘎哈呀,这疙瘩俺地盘!”、“这不扯呢么?”、“何苦来的呀?”“再吵吵,削死你!”而被日本人抓住后,一句“我叫小东北,日文名叫小东北子”,更是有着小沈阳的感觉……包括郭涛、刘桦、陶虹、董丽范在内的其他演员,也纷纷说起了东北话:“王八肚子,晒膘呢?”“橘子水,取(音:糗)去!”甚是搞笑。尽管有种二人转的对白风格,但东北方言的幽默精髓尽情展现,观众的笑点也是在此类方言营造中一触即发。

四、结语

影视艺术是多元的表现艺术,方言有强烈的生命力,蕴涵着生活气息。方言鲜活的草根气息穿插于影视作品中,生动地传达出不同水土孕育出的人物的鲜明性格、习俗和风情,所以具有个性化色彩。影视作品中的方言,在将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体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如果说普通话代表主流,那么方言电影则代表另一种领域,它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突破口,宁浩便站在这个边缘找到了它的生命力,让喜剧特性通过方言展示活灵活现。

注释

[1]史博公.方言:电影创作的活水源头[J].当代电影,2007,(2)

1、颜明.影视作品视野下的方言与文化[J].电影文学.2008年13期

2、陈华.方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0年22期

猜你喜欢

宁浩东北方言
谁最怕过新年?
方严的方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方言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大东北的春节
宁浩,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