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的悲剧性因素
2012-11-22闫倩倩,闫清学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珍珠”,是一部超越现实的杰作,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苦情绪的怀旧。作品中的山、水、人构成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相互矛盾的关系,青翠葱郁的竹山,清澈见底的溪水养育着勤劳善良的边城人们。《边城》中的人物理想与现实、爱与被爱、恩与怨交织的生活之网,命运的捉弄,造成了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的悲剧。
一、良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悲剧
老船夫是着力刻画的人物,从中可具体而深刻的透露出良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悲剧。他勤劳、朴实、憨厚、恪守本分、乐善好施。“凡事求个心安理得”,把整个身心都给了外孙女。17年前,他的独生女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偷偷恋爱,有了孩子后,他“不加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女儿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抚养外孙女的责任。转眼间外孙女长大了,对于翠翠则更倾注了老船夫全部的慈祥与仁爱。小说最能充分体现老船夫对翠翠的爱,则在于他希望翠翠有一个如意的归宿,能够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我终究有一天会死去的,翠翠怎么办呢?”这样的念头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是如此自然而然的产生并加深着,于是为翠翠找寻爱的归宿成为这位坚强老人的一块心病。
老船夫慢慢知道了孙女的心思,便以为大老应该是翠翠的爱,于是出谋献策,让大老走“车路”,这使心有所属的翠翠心中多了一份挥之不去的愁苦,好心却办了件坏事。而当老船夫真正了解孙女的爱在二老身上时,大老的负气下辰州往茨滩却翻船身亡,遇难原因之一似乎落在老船夫身上,一切的误解使小说矛盾加剧加深。二老依然恋着翠翠,翠翠也喜欢二老,当老船夫看到二老及其父顺顺的“冷淡”,确误以为二老无意于翠翠,再加上中寨人的戏言,顺顺的怨言与冷遇被老船夫信以为真,那么翠翠的爱既然在老船夫看来已经无法实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掇合也就徒然无用。当这位善良的老人无法让自己心爱的孙女如愿,他怕翠翠的自尊受到伤害,独自忍气吞声,悲剧的发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位老人在暴风雨中,随着屋旁的白塔,随着流星陨落一道消失了。老船夫带着他无限的悲凉、遗憾、失落,带着他生前愿望无法实现的巨大痛苦,郁闷和忧愁,无声无息的永远睡着了。人生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残酷的现实。老船夫带着无奈和痛苦离开了人世,翠翠一人孤零零地守于渡口,等待那不知归期的心上人的归来。
二、爱与被爱的悲剧
翠翠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美丽的翠翠,天生天养,大自然滋润生长的翠翠,如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难怪人见人爱。虽然从小缺少父母之爱,但祖父的疼爱似乎弥补了她的先天不足,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的增长,翠翠的爱与日俱增。端午节与爷爷分手后,她路遇英俊,勇敢,热情的傩送,萌发了朦胧的爱意。从此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爷爷在不知内情时按苗家礼节把催翠翠“放话”给傩送的哥哥天保。傩送的父母给他另外物色了一个富家的千金,但他不要,他爱的是翠翠。那么富家千金以及碾坊也就似乎成了他们之间爱的羁绊,在物质条件贫瘠的边城,一座碾坊自然胜过一只渡船,善良的翠翠心中便多了一份忧愁,爱似乎将被埋葬,但“剪不断,理还乱”,爱做梦的少女翠翠把生活中的渴望带入了自己的睡梦中,听到了二老的歌声,梦见了象征爱情的虎耳草,对二老的爱因大老的提亲反而变得更加明朗更加坚定。大老的遇难,却使二老对老船夫祖孙有了误解,使翠翠的爱变得捉摸不定,变幻莫测。翠翠对二老的躲避,顺顺父子对老船夫祖孙的冷淡,逐渐拉大了翠翠与二老的距离,于是翠翠爱情的悲剧也就成为了必然。生活中爱与被爱的痛苦折磨着两个有情人,而有情人未必终成眷属的结局在小说边城中得以印证。爱一个人与被爱都会有幸福与痛苦,当翠翠去爱二老的时候,她的内心充满了温暖,感到了幸福,但与此同时,因了爱二老,翠翠也就有了思念而不得的痛苦,想要一个归宿却终于没能实现的不幸。翠翠还被二老和大老同时喜欢着。被自己不爱的大老所爱的翠翠,小说中虽没有直接写出翠翠如何的痛苦,但二老的表现,祖父的误解,顺顺的冷遇等使翠翠事实上承受的痛苦,又何尝与大老没有关系呢?在爱与被爱之中,一个少女翠翠尝到了幸福与痛苦所酝的生活之酿。这种爱与被爱由于命运的捉弄,使得爱的主体无法控制爱的方向,悲剧就随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三、恩与怨交织的悲剧
小说不仅通过老船夫祖孙两人的悲剧证明了爱的难以实现,生活的难以如愿。同样,通过顺顺两个儿子大老天保、二老傩送,一个为“爱”而亡,一个为“爱”而离的结局,阐述了生活中的恩恩怨怨。天保的一见钟情,使他在美丽的翠翠面前折服,他深深的爱上了翠翠,并大胆的表白,在听了老船夫的意见后,走了“车路”,让家人到老船夫家提亲,等候翠翠的答应。天保对翠翠的爱,是这样坦率与直白,当他得知弟弟也爱上翠翠后,尽管已走了“车路”的他,还想走“马路”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以博得少女的芳心,在明知必然败在二老手下时,选择了下辰州往茨滩,也就选择了一条不能为爱而生,就要为爱而亡的不归路。也许天保的死,不仅是被水淹死的,而更主要是因为爱的不能实现,爱的无望与破灭。天保的弟弟傩送,与翠翠天生一对,人称“岳云”,本来对与翠翠的爱充满了自信,认为翠翠对自己早已心有所倾,但面对好事的老船夫捉摸不透,由自信转为疑惑,当面对似乎造成哥哥死亡的老船夫时,傩送更是难以接受。“爱”而不知所终,对翠翠的爱而不能实现,对亲人的爱而不能忘怀,选择远离就成了傩送似乎唯一的选择。多情的二老带着内心的忧伤与思念,带着他对翠翠的爱与对大老的爱远走他乡了,恩与怨的矛盾构成小说又一悲剧性因素。老船夫摆渡生活对许多边城的人们是有恩的。而每月的津贴也使边城人们对老船夫有恩,这位尽职的善良老人,他在边城处处受人们尊敬,可就是他,使大老认为自己不能得到翠翠,“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孙女嫁个会唱歌的水车,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嫁个人。”产生了对老船夫的怨。还是他,因为大老负气下滩遇难后,使二老及其父顺顺都认为老船夫应对大老的死负有一定的责任,从而产生了对老船夫的怨。生活中的恩与怨,往往来源于缺乏各自间相互的真正了解和沟通,可是现实中无法了解和不愿沟通,又往往成为人们心理的一种障碍,无法完全克服的障碍只要继续存在着,似乎人们之间的恩与怨也就无法消弥,即使是在边城这样一个人情至美至真至善的世界里。小说未尝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更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才能稍微减少生活中的恩与怨,而翠翠这样的悲剧也会少一些。
四、飘摇不定的命运之舟的悲剧
小说《边城》种种悲剧性因素之中有它的共同根源即人生命运的悲剧。老船夫善良愿望终于不能实现,小说安排他女儿为大兵殉情而自尽,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女的悲惨情节,已为全文渲染了悲剧气氛。他希望外孙女翠翠能有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他与艰难生活抗争的意识,似乎自己完全没有什么过错,却招来了别人的误解,又似乎是命运的捉弄,阴差阳错,一次次的努力,都使事情朝着老船夫的愿望离得越来越远。命运的捉弄,让他担心过去女儿身上的悲剧在翠翠身上重演,他希望翠翠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和至善至美人情关系中,一位老人的素朴愿望,如一根精神支柱,维系着老人的生命之舟,不测命运,犹如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冲走了渡船,冲垮了白塔。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与老人莫测命运交织,白塔倒了,老人的生命也随之结束。老人在命运面前无法把握,无法控制。而年幼的翠翠还在她出生之时,不幸就降临在她身上,父母双双殉情而亡。“爱”的结晶翠翠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老船夫千般的呵护,可这种祖父的爱既不能代替父母之爱,也不能维系多久,年老的祖父必然也终于离她而去,剩下翠翠孤身一人。翠翠命运的悲剧可谓是与生俱来的,出生时的不幸,长大后她萌发对爱情的追求,命运再次捉弄她,二老为爱而离,祖父也去了。面对这样悲惨的结局,尽管作者有颗善良的心,小说结局这样写道:“这个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在命运冥冥安排中翠翠是否会摆脱悲惨的结局呢?
小说带着浓浓的宿命感,人在命运面前是无可奈何,甚至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沈从文所说:“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这正是命运的悲剧所在。处处闪耀人性光环的小说却是个悲剧的结局,生活在纯自然状态下的湘西人却处处受命运的摆布,快乐、自由生活的人们都有一种难解的凄凉……也许,就是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才提升了这部小说的阅读价值。
1、沈从文.边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汪曾祺.又读〈边城〉[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3、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4、沈从文.从文自传[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贺玉波.中国现代作品[M].上海:大光局出版社,1936.
6、赵圆.从文名作欣赏[M].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