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电影观——好莱坞造梦工厂

2012-11-22滕天天,田龙过

电影评介 2012年20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好莱坞

我的电影观
——好莱坞造梦工厂

电影从卢米埃尔兄弟发展至今,主要分为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大流派,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之下,新好莱坞不断在现实主义以及表现主义两大方面探索新世纪电影美学,同时利用电影来融合世界各国文化,新好莱坞俨然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影的先驱。

电影发展 经典好莱坞 新好莱坞

引言

电影的诞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作为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最终使物质现实的空间形式得以复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思维的方式。①电影在问世之初,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当做一种纪录奇闻异事的活动画面,或者只是一种用以拍摄和纪录舞台演出的工具,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正是由于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格里菲斯等一批早期的电影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与艺术追求,还有巴拉兹、巴赞等电影理论家们的辛勤探索,将实践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证明了电影是一门崭新的艺术门类,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规律。

自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售票放映了世界第一部电影 《工厂大门》至今,在短短百余年里,电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艺术流派与类型,随着电影美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影工作者们以及电影受众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电影美学观念。

一、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指出:“正象索福克勒所说,他按照人的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得斯则按照热本来的样子来描写。”这就是“应有的样子”和“本来的样子”之别,后人把“本来的样子”称为现实主义,而“应有的样子”则称之为表现主义。电影亦是如此。卢米埃尔兄弟基本上沿着“本来的样子”的轨迹前进,而梅里爱则基本上沿着“应有的样子”的轨迹前进,这就构成了电影创作的两大传统或两大潮流。

电影发明家卢米埃尔兄弟的早期影片,题材主要是取自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政治、文化、新闻实录;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卢米埃尔兄弟在谈到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说过一句话:“我们所做的只是再现生活。”这话一语道破了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特征——纪实性。他们不需要演员表演,不要舞台布景,不要虚构的东西,而是发掘生活,拍摄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镜头。电影《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进站》、《代表们登陆》等片都是他们在外景实地拍摄的成功之作。

不过,笔者认为,电影的出现最初不过算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是在前人,包括发现视觉暂留的约瑟夫 普拉托、发明摄影术的爱德华 幕布里奇、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发明而来的。而影片的内容,最初是卢米埃尔兄弟向大众展示这种科学技术产品而产生的附属品,不过随着影片内容的不断更新,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开始展现了他们所崇尚的纪实性。

值得一说的是,一次偶然间把影片《拆墙》倒放了,从而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场面:被拆掉的墙,又重新从地面上立了起来,奇迹般地恢复原位——竖立如初。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特技片。在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中,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火车进站》是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站台上空无一人,景深处一列火车迎面驶来,火车头驶出画左沿站台停下。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时远时近,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这恰恰是我们通常使用的长镜头拍摄方法,以及类似于景别的变化。因此奠定了电影纪实性美学以及视听语言。

虽然卢米埃尔兄弟依然认为自己是制造家、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但是,他们的影片中却无可否认的存在着一种潜能,即电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可以变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

梅里爱是以魔术和木偶戏为生的演员,他对电影的痴迷也使得他对电影开始进行创作。起初他完全模仿卢米埃尔和爱迪生的影片模式进行模拟、仿造,随后在一次偶然的机遇里激发了这位魔术师的聪明才智,梅里爱由此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之后梅里爱还发明了叠印、模型、以及化入、化出、移动摄影等电影特技形式。他对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为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做出一定的贡献,为电影的表现主义奠定美学基础。

从卢米埃尔兄弟到梅里爱,这是早期电影的两个阶段。卢米埃尔的口号是“再现生活”,梅里爱的口号是“银幕即舞台”,他们代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格。卢米埃尔坚持的是现实主义传统和写实风格;梅里爱坚持的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演出风格。如果说卢米埃尔是纪录片的先驱,那么梅里爱则是故事片的先驱。

卢米埃尔偏重纪实性,忽略艺术性;梅里爱则偏重戏剧性而忽略新闻性,他们各执一词,分道扬镳。直到伟大的电影实践家格里菲斯取两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让电影心安理得地坐上了第七艺术这把交椅。

格里菲斯作为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导演,不仅完善了叙事电影的基本语言,并将之标准化,还发展了电影剪辑技巧,拓宽了电影的表现时空,为蒙太奇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美学基础。他大量的借鉴戏剧、文学作品及其叙事技巧,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地位。

在格里菲斯之后,电影的技术逐渐成熟,各国也开始不断发展本国的电影产业。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信仰下,也呈现出不用的电影流派。在众多的电影流派中,大体还是在卢米埃尔的现实主义和梅里爱的表现主义下衍生发展起来的。比如:欧洲先锋派电影(法国印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法国“新浪潮”均属于表现主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中,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则是在卢米埃尔所崇尚的现实主义。

二、好莱坞两次引领世界

三、四十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前后摄制了六、七千部影片,因覆盖了全世界70%-90%的银幕并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因而称霸于世界影坛。尽管好莱坞这一时期有很多重要的电影制作者,有一些令电影艺术家、电影理论家、评论家和电影观众所喜爱的成功的作品,但是,美国电影却没有真正的美学流派。电影在美国发展成为一种工业化商业,一种娱乐的手段。同时,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经验被体现出来。②

经典好莱坞

自上世纪10年代以来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电影风格被称为经典好莱坞叙事风格。这个术语意指电影元素的一种特定组构范式,它的整体功能就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讲述一个特定类型的故事。好莱坞电影叙述的故事包括一条连续的因果链,动因是某个角色的欲望或需求。通常的解决方式就是满足那些特定的欲望或需求。③到了20年代后期,好莱坞风格作为叙事影片创作的独家风格已为世间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它风格则被好莱坞风格的阴影所遮没并且要在好莱坞风格所建立的标准面前受到评判。

美国电影在其发展初期,小公司林立。其中麦克·塞纳特成立了启斯东制片厂,开创了美国电影制片厂的先河。为寻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一些电影企业便逐渐联合起来以垄断电影市场,在洛杉矶建立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制片厂,其中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等八大电影公司占主要地位。八大电影公司的垄断,使美国形成了严谨的制片厂制度,其中包括1、电影制作分工精细,流水线作业。在最初的启斯东制片厂,编剧部门分工极为精细,由塞纳特提出电影的基本意图,再开剧本会议去讨论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最后再由滑稽演员出身的麦克去增加笑料和包袱。2、制片人决定一切。启斯东制片厂里,塞纳特在中央的高台上设置了一个供自己洗澡并监工的浴盆,这个浴盆无疑是制片人专权的绝妙象征。制片人专权正是要将个人在电影中的作用消解在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里。3、明星制度是票房的核心。好莱坞加大了明星在电影票房中的作用,利用对明星的发掘和追捧,来提高电影的票房,使很多观众是根据明星的阵容来买票。

经典好莱坞最著名的就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将艺术产品标准化类型进行规范,通过对第一部成功影评的模仿逐渐形成,分为音乐片、歌舞片、西部片、强盗片、恐怖片等。在电影制作的同时,好莱坞还建立了系统的反馈体系强化了成功的故事和技巧的重复性,每一个故事模式、叙事技巧的固定,都是制片厂和观众持续进行价值交换的结果。制片厂越来越倚重得到验证的叙事技巧和故事公式。恪守叙事原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好莱坞的出现在电影制作方面,是促进了电影的工业化生产以及电影公司的产业规范等。从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好莱坞恪守叙事原则,则还是遵循了格里菲斯介于卢米埃尔现实主义和梅里爱表现主义之间的电影美学主张,并且强调了电影语言蒙太奇的运用。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人以开发西部荒地为题材的影片,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如约翰·福特《铁骑》(1924)和《关山飞渡》(1938)等。

新好莱坞

随后在经过二战、电视普及、传统制片厂瓦解,独立制片厂开始大量涌现。独立制片的出现,为新好莱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是新好莱坞的活力的源泉。60年代后期与70年代,好莱坞开始反思自己的类型片,并从形式与主题上进行改革。这一时期的好莱坞便是所谓的新好莱坞。1976年公映的《邦妮与克莱德》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具有新主题倾向的作品,电影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均为“愤怒的青年”形象。这部影片的出现,符合了当时电影观众群体对艺术、对性、对暴力的渴求与反叛社会的冲动。影片中主角虽说是两个强盗,但是一反以往的强盗片,他们不再是作恶多端的恶棍形象,而是心灵空虚,明显带有反叛社会的现代意识的人物。这样诗意的处理,成为现代电影时代的重要内容和叙述形式,随后也使美国电影在主题、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好莱坞打破传统类型电影的各种界限进行类型杂糅的例子很多,大部分影片都具有两种以上的类型因素,有的甚至无法归类。在观众熟知的类型电影中注入了新的元素给观众带来了特别的喜悦和吸引力,类型与出新,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范畴,恰恰构成了好莱坞电影的内在张力,对它的恰当的运用,恰恰能够成为电影制作者创作和票房的双成功的保证。类型电影能经历几十年风雨不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审时度势的改变自己,更好的应和社会与观众的需要,不断适应大众的文化趣味。类型片在发展过程当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演变着。

三、当今世界电影趋势

电影从1895年出现至今,百年来电影经历了三次革命史:声音、颜色、数字。其实最初,电影本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影内容的发展是随着战争、经济、马克思主义、佛洛依德等科学的发现和发展,让人们不断在电影所要表达的故事里,不断超越前进;而表现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摄影机等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的。比如电影胶片的再连接(剪辑)、声音的加入、彩色电影的出现,到今天数字电影的风靡。比如在电影的拍摄角度上,飞机的发明则为俯拍、航拍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比如数字科技的兴起,使当年各种电影剧本的银幕再现成为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叙事学、意识形态理论一步步介入了电影类型学中,“类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所有电影都分担着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类型,类型的法则不单单是关乎于好莱坞电影和一般的商业电影,它是在总体上为电影、影片拍摄,和观看提供依据。

虽说好莱坞商业电影支持以目的为中心表达安排剧情的发展的蒙太奇电影美学,即表现主义,但是现实主义仍是当今电影创作的主流,不过在电影逐渐商业化的现代社会,纯粹的现实主义电影可能已经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了。所有将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相结合,既能通过类型电影的形式将观众带回银幕前,又能使观众感受到现实主义的冲击。

好莱坞从兴起开始,就被称作是“造梦工厂”,“梦”就是好莱坞的产品。好莱坞无数的类型片都在造梦。之所以被追捧,是因为好莱坞的类型片,比如西部片和强盗片等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大的满足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民渴望的生活状态,或者是对当时社会的反叛与抨击;或者利用表现主义,如恐怖片等制造视觉或听觉感官上的冲击。

不管电影的类型、题材如何改变,创作风格、叙事模式有了怎样的更新,影片的主题都与观众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始终围绕观众的心理诉求制作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制作也是当代电影制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如果在制作电影之前能够对当下观众的需求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把大多数人的一些共同的需求通过影片中的观众元素很好的展现出来让人们所领会,那么这样的电影应该是能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的。

四、结语

银幕百年,如果说卢米埃尔执着于纪实,梅里爱则衷情于浪漫的虚构。电影一开始就在有意无意中纪实与虚构并行,各不相让各领风骚。电影永远无法将记录与虚构彻底剥离,摄像机穿大街过小巷的“真实”故事已屡见不鲜,纪录片亦开始记录故事,因为人们希冀在电影里认识自己,留住自己的岁月,同时,还得张扬人类的天性——在梦中飞翔。

[1]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第1页

[2]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第87页

[3]罗伯特·艾伦.《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第108页

[4《银幕百年-生命记录与虚构的相撞相融》[J].南昌:南昌大学学报,2003

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08

滕天天(1987-),女,陕西咸阳人,文学学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学生,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传媒艺术。

田龙过,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好莱坞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